:::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舞蹈刊物研究之芻議:以《民族舞蹈》跨文化議題為例
書刊名:臺灣舞蹈研究
作者:石志如
作者(外文):Shih, Chih-ru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5
頁次:頁79-134
主題關鍵詞:舞蹈刊物研究民族舞蹈批判論述分析跨文化主義建議模式The study of dance journalsChinese Folk Dance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Proposed model for intercultur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6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Lo, Jacqueline、Gilbert, Helen(2002)。Toward a Topography of Cross-Cultural Theatre Praxis。The Drama Review,46(3),31-53。  new window
2.劉淑英(1995)。民族已不再?反共日已遠?。臺灣舞蹈雜誌,14,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van Dijk, Teun A.(1993)。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 Society,4(2),249-283。  new window
4.De Cillia, Rudolph、Reisigl, Martin、Wodak, Ruth(1999)。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ies。Discourse & Society,10(2),149-173。  new window
5.Van Dijk, Teun Adrianus(1995)。Discourse Semantics and Ideology。Discourse & Society,6(2),243-289。  new window
6.謝筱玫(20120700)。跨文化之後:從《歐蘭朵》到《孟小冬》。戲劇研究,10,139-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怡菁(20100400)。文學史的書寫形態與權力政治:以《中華民國文藝史》為觀察對象。臺灣學誌,1,7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向陽(20030700)。文學雜誌與臺灣新文學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為觀察場域。文訊,213,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芳(20130100)。書寫跨文化:量度《量.度》。戲劇學刊,17,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倪炎元(20130100)。從語言中搜尋意識形態:van Dijk的分析策略及其在傳播研究上的定位。新聞學研究,114,4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國超(2016)。反共救國莫忘山地歌舞。原住民族文獻,30,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琰、臧國仁(19990100)。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新聞學研究,58,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赳赳(2005)。vanDijk的話語觀。外語教學與研究,37(5),358-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志浩(1958)。戰鬥舞。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志浩(1958)。中國舞蹈的復興運動。民族舞蹈,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明道(1958)。推展大眾化的土風舞。民族舞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棪(1958)。我參加了李凱持頓舞蹈講習班。民族舞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禹平(1958)。六年來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5,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鳳學(1958)。李凱荷頓與美國民族舞蹈。民族舞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鳳學(1959)。舞蹈概論。民族舞蹈,11,1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玉芝(1958)。推展大眾化舞蹈。民族舞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瑞月(1959)。我對民族舞蹈的看法做法與想法。民族舞蹈,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翟君石(1960)。四十八年的自由中國文藝。革命文藝,48,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1958)。民族舞蹈的成長與發展: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訪問記。民族舞蹈,1,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Engelbert, Jiska(2012)。From Cause to Concer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Extra-dis cursive Interests。Critical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 across Disciplines,5(2),54-71。  new window
26.張騰蛟(20030700)。筆與槍結合的年代--簡述早期軍中文藝及文藝刊物之興起與發展。文訊,213,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毛定元(1959)。論國舞的方向。民族舞蹈,1/2,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友培(1959)。民族舞蹈講話。民族舞蹈,1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藍天(1958)。從舞蹈研究所說起--對現階段民族舞蹈的檢討之一。民族舞蹈,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石覺(1959)。民族舞蹈與戰鬥訓練的關係。民族舞蹈,2(11),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石覺(1959)。發揮戰鬥文藝從事反共救國。民族舞蹈,2(11),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徐瑋瑩(20180700)。「體」現中國?:1950-1960年代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民族舞蹈與創作能動性。文化研究,26,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鄧士萍(1958)。光大中華樂舞。民族舞蹈,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毛雅琛(2018)。1958-2018:《舞蹈》與中國舞蹈--《舞蹈》雜誌創刊60週年之創作系列。舞蹈,2018(3),1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毛雅琛(2018)。1958-2018:《舞蹈》與中國舞蹈--《舞蹈》雜誌創刊60週年之創作系列。舞蹈,2018(4),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毛雅琛(2018)。1958-2018:《舞蹈》與中國舞蹈--《舞蹈》雜誌創刊60週年之創作系列。舞蹈,2018(6),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石志如(20191200)。1950年代《民族舞蹈》月刊意識形態論述結構之研究。藝術學報,15(2)=105,47-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田湉(2016)。中國古典舞的理論發展歷程(1954-2014)--以《舞蹈》、《北京舞蹈學院學報》、《舞蹈論叢》、《舞蹈藝術叢刊》、《舞蹈研究》五類舞蹈學術期刊為對象的梳理與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6(1),218-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寧、馮百躍(2018)。從舞蹈類核心期刊看舞蹈創作理論研究的缺失。文化藝術研究,2018(11),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高子銘(19531102)。民族音樂與民族舞蹈。中國一周,184,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趙友培(1954)。論民族舞蹈競賽。軍中文藝,1954(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鄧佑玲(2016)。舞蹈刊物的責任及其學術精神。當代舞蹈藝術研究,2016(1),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葛賢寧(1956)。軍中文藝論。革命文藝,195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鍾雷(19530516)。民族舞蹈與民族精神。國魂,64,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于朗(1958)。民族舞蹈推行之我見。民族舞蹈,11,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方里(1958)。土風舞風塵外島。民族舞蹈,7/8,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于朗(1958)。一個輕鬆別級的聯歡晚會。民族舞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司馬玉(1958)。民族舞蹈與民歌。民族舞蹈,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何志浩(1958)。洗衣歌。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何志浩(1958)。歡樂歌。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何志浩(1958)。春晨歌。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何志浩(1960)。賞月舞曲。民族舞蹈,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淑芬(1958)。民族舞蹈的基本練習。民族舞蹈,1,25-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淑芬(1958)。自由舞。民族舞蹈,1,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淑芬(1958)。勝利舞。民族舞蹈,1,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淑芬(1960)。賞月舞。民族舞蹈,10/11,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中和(1958)。古典宮燈舞曲的整飾。民族舞蹈,2,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中和(1958)。粵曲平湖秋月的整飾。民族舞蹈,3,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德安(1959)。創作民族型的舞蹈:舞蹈先進高梓女士談片。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大錚(1959)。中華舞藝揚威海外。民族舞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高棪(1958)。歐美土風舞教材術語說明。民族舞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高棪(1958)。洗衣舞。民族舞蹈,5,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高棪(1961)。土風舞基本步伐。民族舞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徐世傑(1958)。民族舞蹈與國劇。民族舞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喬竹君(1958)。我對民族舞蹈的感想。民族舞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有為(1958)。民俗與民族舞蹈。民族舞蹈,11,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漁夫(1959)。臺南市第二屆民族舞蹈競賽觀後。民族舞蹈,3/4,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漁夫(1959)。林香芸新創作古典舞蹈欣賞會。民族舞蹈,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漢侯(1958)。民謠與舞蹈。民族舞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趙友培(1958)。勝利舞曲。民族舞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葛賢寧(1958)。漢代的美術舞:陽阿舞。民族舞蹈,7/8,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劉先雲(1959)。民族舞蹈與社會教育。民族舞蹈,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翟君石(1958)。民族舞蹈的研究發展。民族舞蹈,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劉鳳學(1959)。復興中華樂舞與文藝復興運動的關係。民族舞蹈,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Gradinaru, Ioan-Alexandru(2016)。Discourse, Meaning and Epistemic Burdens: The Sociocognitive Paradigm。Argumentum. Journal of the Seminar of Discursive Logic, Argumentation Theory and Rhetoric,14(1),121-12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瑋瑩(2012)。舞蹈、社會秩序與國家治理:再論1952年民族舞蹈運動的推行與反共之關係。冷戰時期海峽兩岸歷史第八屆碩博士生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玉秀(1995)。臺灣的表演舞蹈:光復前後。台灣舞蹈史研討會。臺北市:文建會。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綺芳(1995)。南臺灣的舞蹈長青樹--李彩蛾。臺灣舞蹈史研討會。臺北。75-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志如(2019)。跨境書寫「民族舞蹈」詞彙意義與傳播--以1953年〈推行民族舞蹈的意義〉為例。2019說文蹈舞:穿越與流變研討會,12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雅萍(2014)。臺灣舞蹈史回顧與展望(1995-2013)。2012-2013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麗珠(1995)。烙印在半世紀軌道上的舞跡:記中國近代舞蹈巨擘劉鳳學。台灣舞蹈史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 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健英(1995)。為中國文化而跳的臺灣舞蹈家--李淑芬。臺灣舞蹈史研討會,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淑英(2003)。《民報》與戰後初期的臺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韋君(2014)。讀者想像與文化實踐:上海《立報》研究(1935-1937)(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津田勤子(2016)。戰爭時期臺日高校生文藝活動--以臺北高等學校傳閱雜誌《雲葉》與《杏》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志如(2018)。教育意識形態與跨文化舞蹈教材研究--《民族舞蹈》月刊論述分析(1958-1961)(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潤筠(2014)。「馴悍」在臺灣: 莎劇《馴悍記》的四部「歌舞劇」改編探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子涵(2017)。從軍中康樂到民族精神的倡導--何志浩與國民黨的民族舞蹈運動(1952-1976)(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鈺瀅(2012)。《聯合文學》專題風格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柯慶(2015)。《突破》雜誌研究1974-1999(博士論文)。香港浸會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鈺惠(2011)。1949-1978高棪對國民學校兒童舞蹈教育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永忠(1993)。臺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cQuail, Denis、陳芸芸、劉慧雯(2011)。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映碧(2004)。高棪:舞動春風一甲子。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玉玲(2008)。舞蹈社會學之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小華(1998)。劉鳳學訪談。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Pavis, Patrice(1992)。Theatre at the Crossroads of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6.Apple, Michael W.、王麗雲(2002)。意識形態與課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書訓(1997)。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文藝志文學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1958)。民族舞蹈。臺北:民族舞蹈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Van Dijk, Teun A.(2000)。Ideology and Discourse。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  new window
10.何志浩(1959)。民族舞蹈論集。臺北: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天民、余國芳(20050000)。臺灣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雅萍(20110000)。主體的叩問:現代性‧歷史‧臺灣當代舞蹈。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于治中(20130000)。意識形態的幽靈。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中國美術史(三)叢書。臺北: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天民(1963)。中國民歌舞曲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思菁(2019)。舞蹈身體、論述與能動性:民族舞蹈熱潮在臺灣(1950s-1960s)。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玉玲(2015)。文本、分析與詮釋:舞蹈研究芻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郁玲(2007)。凝視與回眸:臺灣舞蹈書寫。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Mackie, Joyce(1978)。Basic Ballet。W. Russell Turner。  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藝術教育館。臺灣舞蹈紀事,http://web.arte.gov.tw/tdance/b/·mid01/40.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康芬(2012)。反共必勝、建國必成--文學體制與時代文學。斷裂與生成--臺灣50年代的反共/戰鬥文藝。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