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體平衡能力的評估與訓練成效之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石翔至 引用關係蔡正中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5:1=96
頁次:頁173-180
主題關鍵詞:人體平衡平衡測量靜態平衡動態平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
  • 點閱點閱:116
平衡對於在運動場上追求顛峰表現的運動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身體能力指標,在許多的競技運動中,破壞對手平衡能力的優劣常是致勝的關鍵。人體平衡包括靜態平衡(static balance)及動態平衡(dynamic balance),不同項目選手所需具備的平衡能力並不相同,在不同平衡能力測試時的表現也不同。要維持身體姿勢的平衡與控制,有賴於內耳前庭系統、本體感覺接受器及視覺系統的協調配合才能完成。隨著年齡的增長,負責身體平衡功能的器官逐漸老化,身體平衡能力也逐漸受到影響。近年來,在平衡穩定能力評估的領域有相當的發展,各種電腦化平衡能力評估系統亦被廣泛地運用,不論是研究人員、教練甚至是體育教師,如能瞭解各種動、靜態平衡能力的評估工具,量化不同項目間運動員的平衡能力,相信對於運動員選才有所助益,甚至能提供一個科學化的評量標準來判斷受傷的選手(或學生)是否能安全的重回運動場。
期刊論文
1.傅麗蘭(1998)。平衡運動訓練前後老年人之平衡表現及步寬的改變。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3(2),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麗玲、胡名霞、黃靄雯、陳治中、林祁岷、簡登偉(19980400)。站立穩定限度之年齡效應。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3(2),73-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Odenrick. P.、Tropp, H.、Ortengren, R.(1987)。A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postural control in upright stance。Biomechanics,10,437-443。  new window
4.莊芝菁、胡名霞、林光華、葉建宏、葉炳強(1994)。中老年人與巴金森氏患者站立平衡之比較。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19(2),10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ndres, R. O.、Anderson, D. J.(1980)。Designing a better postural measurement system。Am. J. Otolaryngol,4,197-206。  new window
6.Nashner, L. M.、Woollacoott, M.、Tuma, G.(1979)。Organization of repaid responses to postural and locomotor-like perturbations of standing man。Exp. Brain Res.,36,463-476。  new window
7.林慧芬、胡名霞(19950300)。成年人站立平衡之研究--動態平衡測驗之年齡效應。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0(1),8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梅蘭、王子娟、劉作仁、李淑美、梁家豐、徐道昌(19981000)。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Balance in Elderly Fallers and Nonfallers。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3(4),255-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坤霖、周清隆、徐弘正、徐道昌(19931200)。舞者與一般女性站立平衡能力之比較。中華復健醫學會雜誌,21,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福康郎(1987)。格鬥技術的動作。Japan Journal Sport Science,6(4),252-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Lord, Stephen R.、Ward, John A.、Williams, Philippa(1996)。Exercise effect on dynamic stability in older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77(3),232-236。  new window
12.胡名霞、林慧芬(19940300)。成年人站立平衡之研究--感覺整合與年齡效應之分析。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19(1),6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崔治平、楊怡和、江界山(19991200)。運動訓練對人體內耳平衡功能之研究。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刊,13(1),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姜逸敏(20010900)。平衡能力的測量及訓練方法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5(2)=58,6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敏元(1999)。內耳平衡。華醫學報,11,97-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尹德釣、吳麗芬、周崇頌(2001)。呼啦圈運動老人平衡感訓練之效果。復健醫學會雜誌,29(2),10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佩欣、曾旭民、鄭寶釵、黃美娟、鄧復旦(1999)。太極拳老年人感覺運動功能的影響。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24(4),234-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Murray M.、Seireg A.、Sepic A.(1975)。Normal postural stability and steadines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 Bone Joint Surg,57(A),510-51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漢年、陳全壽(2001)。不同運動項目對女子下肢動態平衡能力差異之研究6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振峰(1989)。射箭選手的瞬間穩定性與重心變化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勁政(2000)。不同項目運動選手平衡能力之定量評估(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震仁(1995)。優秀軸前先予瞄準穩定性與重心偏移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世昌(1992)。最新實用解剖生理學。臺北:永大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鴻明(1991)。Villee生物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stad, D. N.、Lacy, A. C.(1994)。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and Exercise Science。Gorsuch Scarisbrick, Publisher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