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嘉義縣國小戶外遊戲場之探析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劉昌裕李一民 引用關係楊孟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2
頁次:頁177-188
主題關鍵詞:國小遊戲戶外遊戲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
  • 點閱點閱:40
小學校園除了是國小兒童學習的場所,也是他們每天日常活動的空間,並且每天超過8小時在國小校園裡活動,所以學校若能針對兒童的需求,妥善規劃校園戶外遊戲場,讓兒童在下課的時段,盡情投入遊戲場中遊戲活動,必定能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也能適度紓解課業上的壓力負擔,深信國小兒童更能在快樂中學習。本文旨在透過遊戲場設備使用現況調查表,分析嘉義縣國民小學戶外遊戲場設備種類設置的情形,以嘉義縣124所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每一所學校總務主任為研究對象,以普查為研究方法,共發出124份問卷,有效問卷118份,有效回收率為95.1%。經由問卷調查獲得以下結果:(一)國小校園設置靜態遊戲設備裡,其中平衡木78%、攀爬架70%、吊橋20%、沙坑42%、遊戲草坪區61%。(二)國小校園設置動態遊戲設備裡,其中地球儀4%、旋轉盤31%、鞦韆71%、浪船36%、溜滑梯79%、翹翹板54%、搖搖樂53%。(三)國小校園設置組合式遊戲設備種中,其中溜滑梯84%、垂直爬架31%、水平攀爬架18%、弧形攀爬架31%、攀爬牆18%、平台62%、吊橋30%、鞦韆9%、隧道53%、空中平行梯14%。
期刊論文
1.Parten, Mildred B.(1932)。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27(3),243-269。  new window
2.高鵬家、陳渝苓(20110400)。遊戲與兒童發展之關係論述--理論與實際。大專體育,113,15-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淑朱、林聖曦(19950600)。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現代及傳統遊戲場的遊戲器具選擇及遊戲行為之比較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ranowski, T.、Thompson, W. O.、DuRant, R. H.、Baranowski, J.、Puhl, J.(1993)。Observation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physical locations: Age, gender ethnicity and month effects。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4(2),127-133。  new window
5.Miller, E.、Almon, J.(2009)。Why children need to play in school。The Education Digest,75(1),42-45。  new window
6.Tsao, Y. L.(2008)。Using guided play to enhance children's conversation。creativity and competence in literacy,128 (3),515。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淑朱(2000)。台灣省公私立幼稚園戶外遊戲場調查與評估研究。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盈慧(2004)。幼稚園戶外遊戲場現況調查--以嘉義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旭專(2000)。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卓縝(2005)。台中市區國民小學室外遊戲場設施與器材相關之分析。逢甲大學,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和順(2007)。國民小學戶外遊戲場使用現況及滿意度調查之研究--以板橋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琪倪(2009)。以兒童發展論點探討兒童遊憩空間之規劃設計--以高雄市五福公園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湯志民(2005)。幼兒學習環境設計。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以幼兒遊戲與幼兒教師教學為例。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rost, Joe L.、江麗莉(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淑朱(1998)。幼兒創造性與傳統式遊戲場遊戲行爲之研究。台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rost, J. L.(1992)。Play and playscapes。NY:Delmar。  new window
6.湯志民(20020000)。學校遊戲場。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靜晃、Johnson, J. E.、Christie, J. F.、Yawkey, T. D.(2000)。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milansky, S.、Shefatya, L.(1968)。Facilitating play: A medium for promoting cognitive, socio-emotion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young children。Gaithersburg, Maryland。  new window
其他
1.(2012)。兒童安全遊戲資訊網,http://playground.archi.com.tw/power.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