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秦漢墨跡文字演變的考察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陳信良
作者(外文):Chen, Shin-lia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2
頁次:頁205-277
主題關鍵詞:字體書體篆書小篆古隸隸書墨跡文字簡帛鳥蟲篆秦簡楚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198
本研究以林師進忠先生提出「小篆」就是「秦簡文字」的學說理論為基礎,將古文字依其特性分類整理並製作成資料庫。字例收錄春秋晚期〈侯馬盟書〉起,至東漢晚期〈東牌樓漢簡〉等墨跡文字,四十餘種簡牘字跡,總數超過七千字以上。筆者以造形研究結合文獻數位化處理的方式,考察古文字在七百多年(B.C552~A.D.220)內的傳承變化,所完成的字形表是古文字演化的縮影,真實的反映七百多年來文字的變化過程,是應用現代科技軟硬體的一種整合研究。文中針對「篆」、「古隸」、「書寫」等相關名詞進行考察與解析,又從「家具史」、「書寫載體」、「書寫姿勢」等層面進行分析研究,辯證學界對於「篆書」形相的錯誤理解。從戰國時代至秦漢間所整理的出土簡牘文字資料中,舉出關鍵字的字形進行比對,證明筆寫的「簡牘墨跡文字才有字形的歷史傳承」之論點,「墨跡文字」才是古文字傳承的根本。
期刊論文
1.李學勤(1978)。談“張掖都尉棨信”。文物,1978(1),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沫若(1972)。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學報,3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理所、張春龍、龍京沙(2003)。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1),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進忠(19900300)。傳李斯刻石文字非秦篆書法實相--戰國秦漢篆隸書法演變的考察。藝術學,4,7-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素清(19900300)。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1),29-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壯為(1969)。篆書舉要--東周的墨蹟。暢流半月刊,38(10),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師進忠(199712)。青川木牘的秦篆形體析論。藝術學報,61,1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海萌輝(1988)。小篆不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鄭洲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3),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信良(200412)。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藝術論文集刊,3,25-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進忠(1997)。漢簡識字書在文字與書法史上的重要意義--秦簡文字為秦篆說。第三屆金石書畫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7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進忠(199810)。曾侯乙墓出土文字的書法研究--附論小篆的真實形象。中國書道學會。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師進忠(199503)。巧涉丹青古字藝。東方工商專美術工藝科印行。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進忠(200008)。新出土商周秦漢墨跡文字的篆隸筆法研究 (計畫編號:NSC 89-2411-H-144-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連蔚勤(201007)。秦漢篆文形體比較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勇(2010)。秦簡牘文字彙編(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信良(2005)。印外求印-近現代篆刻創作發展考察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麗惠(2005)。秦、楚金文書體比較研(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姜玉梅(2008)。秦簡文字形體研究(碩士論文)。南昌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守奎(200312)。楚文字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文彥、于淑岩(200209)。中國家具文化。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毅(2010)。楚簡文字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秀民(198811)。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湖北博物館(200709)。書寫歷史--戰國秦漢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守奎、曲冰、孫偉龍(20071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崔詠雪(1994)。中國家具史--坐具篇。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松長、鄭曙斌、喻燕姣(2001)。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存訓(2004)。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蘭(2005)。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啟功(196407)。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學勤(2001)。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昭容(20030000)。秦系文字研究:從漢字史的角度考察。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湖南省博物館(1983)。湖南省博物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夢家(2006)。中國文字學。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文傑(2008)。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平安(2009)。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均明(2003)。古代簡牘。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村治樹(2000)。春秋戰國秦漢時代出土文字資料の研究。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學勤(1985)。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裘錫圭(1988)。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毛萬寶、黃君(2009)。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509)。望都漢墓壁畫。上海: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文物研究所(1997)。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明君(200110)。中國書論詞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湖南省博物館(196402)。湖南省文物圖錄。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山元宣宏(200603)。篆書の「篆」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漢字文化研究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靜、鄭卉(2009)。一九○○年以前中國境內簡帛出土之考察--以傳世文獻收集整理為中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中國出土資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師進忠(199312)。古代文字書法製作背景的綜合研究例。1993年書法論文選集肆。台北:中國書法教育學會印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崎川隆(200909)。甲骨文字の筆跡学的分析----甲骨文字における「書体」分類の意義と方法をめぐって―。国際書学研究。萱原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裘錫圭(199303)。秦漢時代的字體。《中國書法全集7》秦漢編‧秦漢刻石卷一。北京:榮寶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