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文四聲韻》古文探賾
作者:李綉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ow-Ling Li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所
指導教授:季旭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古文四聲韻說文古文Ancient Four RhymeShuo WenGu w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5
古文字學的研究材料一般都來自於地下發掘或地上采集,地下新出土或傳世的考古實物,當然是研究古文字的第一手原始資料,有無庸置疑的研究價值;但地上傳抄的古文字材料也不容忽視。北宋夏竦在《汗簡》基礎上,廣為蒐集古文材料,於北宋仁宗慶曆四年輯成《古文四聲韻》。此書是一部廣徵博引的古文字典,據筆者統計,其所收古文字頭(不含隸定古文)總計二千九百一十五字,其徵引書目多達一百種。然礙於出土材料的不足,此書自北宋成書以來,其所錄古文的真偽與學術價值長時間受到學者的攻訐與懷疑。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戰國文字的出土如雨後春筍般,提供了研究《古文四聲韻》等傳抄古文的有利條件,《古文四聲韻》之學術價值逐漸由否定獲得肯定。回顧五0年代以後古文字學界對於《古文四聲韻》的相關研究,可知學者關照《古文四聲韻》古文的課題已是多方的,不過研究成果仍顯零散或侷限於單一主題。為了能夠更全面的認識《古文四聲韻》所錄古文,釐清《古文四聲韻》古文的真實面貌,本論文首先將進行文字考釋,運用商周甲金文、戰國文字與《古文四聲韻》古文比勘,在「同」的方面不僅要呈現《古文四聲韻》古文與「商周甲金文、六國古文相合」前有所承的字體,更要凸顯《古文四聲韻》古文「僅與六國古文相合」的新興字體,揭示其時代性。換另一角度言之,在「異」的方面,則要探討《古文四聲韻》偽古文的問題。其次,本論文將奠基於「溯源」的基礎之上,進而發掘《古文四聲韻》古文其他的價值與存在問題,全面透視其中的精華與糟粕。
The North Song Dynasty scholar Xia Song wrote Ancient Four Rhymes based on Han Jian, along with extensive ancient materials. The book is a dictionary of Gu wen which contains extensive resources and re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gather by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he Gu wen collected in the book contain two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nineteen characters, with plenty references up to a hundred books. However,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excavation material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llected Gu wen have long been attacked and suspected by scholars since the book first came out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period. In the past twenty centuries, excavations of Warring States Words have sprung up, offering favorable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in Ancient Four Rhymes. Thus the academic value of Ancient Four Rhymes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By reviewing relevant research of Ancient Four Rhymes of the past fifty years, we can see that the issues cycling on the Gu wen in Ancient Four Rhymes had already covered many respects; howev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ppear to be unarranged or limited in a single topic. In order to gain a full-scale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Four Rhymes,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carry out examination of Gu wen, that is, to use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Warring States Words to compare and confirm. In the aspect of conformity, the article will not only present parts of Gu wen that succeeded from characters of previous Ages, more importantly, it will also reveal new forms of characters in Gu wen in Ancient Four Rhymes, mark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book of its tim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aspect of dissimilari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sues on the book’s authenticity. Secondly, the article will base on the concept of “tracing back to origination,” further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existence of Gu wen in Ancient Four Rhymes, and to see through its essence and unneeded dross.
參考書目簡稱(依筆畫為序,與「參考書目」不重出)
上博(一)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上博(二)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上博(三)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
上博(四)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
上博(五)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2)
上博(六)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中山 張守中《中山王 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
甲 孫海波《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9)
甲典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5)
古幣 張頷《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5)
包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包山楚簡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2.11)
合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第九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6)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第十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12)
汗 〔宋〕郭忠恕《汗簡》(北京:中華書局,1982.11,《四部叢刊》影印的馮舒本)
汗注 黃錫全《汗簡注釋》(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5.1)
合編 顧頡剛、顧廷龍《尚書文字合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
金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7)
金補 嚴志斌《四版《金文編》校補》(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8)
金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全六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10)
周原 曹瑋《周原甲骨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2.10)
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
侯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台北:里仁書局,1980.10)
秦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
秦漢 孫慰祖、徐谷富《秦漢金文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4)
馬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6)
望 張光裕編著、袁國華合著《望山楚簡校錄(附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12)
郭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2006.4再版)
陶彙 徐穀甫、王延林合著《古陶字彙》(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5)
陶徵 高明、葛英會編著《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2)
陶編 高明編著《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3)
貨系 馬飛海、汪慶正、馬承源《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
貨幣 吳良寶《先秦貨幣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
通假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7)
曾 張光裕、黃錫全、滕壬生《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1)
楚 李守奎編著《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
楚帛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2)
新蔡 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四川:巴蜀書社,2008.8)
新證(上)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2.10)
新證(下)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冊)》(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11)
傳 徐在國《傳抄古文字編(上中下)》(北京:線裝書局,2006.12)
碧 《碧落碑》收錄於李零、劉新光《汗簡、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1983.12)
睡 張守中撰集《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2)
漢 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4)
篆 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8)
歷 大通書局編輯部《歷代書法字彙》(台北:大通書局,1981.2)
戰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
戰典(上)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9)。
戰典(下)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9)。
魏石 孫海波《魏三字石經集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9)
璽彙 羅福頤、故宮博物院《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
璽文 羅福頤、故宮博物院《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4)
類纂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1)
參考書目
一、古籍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6.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左傳注疏)
〔漢〕孔安國傳、〔晉〕梅賾始奏於朝廷、〔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1.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尚書注疏)
〔漢〕毛亨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2.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毛詩)
〔漢〕鄭元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3.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周禮注疏)
〔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彥疏《十三經注疏7.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公羊注疏)
〔漢〕劉向編集、王逸章句《楚辭》(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湖北叢書本》)
〔東漢〕許慎記、〔南唐〕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叢書集成初編》影印《平津館叢書本》)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5.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8重栞宋本禮記注疏)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4,影印明馮紹祖萬曆丙戌刊本)
〔東漢〕王逸章句《楚辭》(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百部叢書集成》據清光緒趙尚輔校刊《湖北叢書本》影印)
〔東漢〕班固撰《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10)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十三經注疏7.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重栞宋本穀梁傳注疏)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8.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重栞宋本爾雅注疏)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7《古代字書輯刊》)
〔遼〕釋行均《龍龕手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四部叢刊廣編》景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宋刻本)
〔南唐〕徐鍇傳釋、〔南唐〕朱翶反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
《叢書集成初編》影印《小學彙函本》)
〔宋〕司馬光《類篇》(北京:中華書局,1984.12《古代字書輯刊》)
〔宋〕丁度《集韻》(北京:中華書局,1965《四部備要》據楝亭五種本校刊)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3年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影印)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4冊)》影印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台北:學海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據光緒十年《碧琳瑯館叢書本》影印)
〔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影印《宛委別藏》本)
〔宋〕洪適《隸釋.隸續》(北京:中華書局,1986.11)
〔宋〕丁度《集韻》(北京:中華書局,1965《四部備要》據楝亭五種本校刊)
〔宋〕呂大臨《考古圖釋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明〕宋濂撰、〔明〕屠龍訂正《篇海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康熙五年《彙賢齋刻本》影印)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9)
〔清〕顧藹吉《隸辨》(北京:中華書局,1986.4)
〔清〕鄭珍《汗簡箋正》(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1,光緒十五年廣雅書局刻)
〔清〕吳任臣《字彙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康熙五年《彙賢齋刻本》影印)
〔清〕吳大澂《說文古籀補》,(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七冊)》據清光緒二十四年增輯本影印)
〔清〕丁佛言《說文古籀補補》,(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七冊)》據一九二四年寫印本影印)
〔清〕林義光《文源》,(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七冊)》據一九二O年寫印本影印)
二、近人論著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同一作者有兩本以上著作時,則依著作出版先後為序。)
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大通書局,1971.12)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7)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6)
王國維《觀堂集林(附別集)》(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6)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初編》(台北: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76.7)
王力《同源字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10)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4)
王襄《簠室殷契類纂》(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3)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朱芳圃《殷周金文釋叢》(台北:學生書局,1972.8)
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12)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8)
李零、劉新光整理《汗簡、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1983.12)
李孝定《金文詁林讀後記》(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八十》)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安徽: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1)
吳福熙《敦煌殘卷古文尚書校注》(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12)
竺家寧《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7二版)new window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10)。new window
季旭昇主編、陳美蘭、蘇建洲、陳嘉凌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7)
季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姍、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7)
季旭昇主編、陳惠玲、連德榮、李綉玲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10)
季旭昇主編、袁國華協編、陳思婷、張繼凌、高佑仁、朱賜麟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3)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市:大象出版社,2003.10)
邱德修《魏石經古文釋形考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 5)new window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1)
胡厚宣等著《甲骨探史錄》(北京:三聯書店,1982.9)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山東:齊魯書社,1981.1)
唐蘭《殷虛文字記》(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8)
高明《古文字類編》(台北:大通書局,1986.3)
高明《古文字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12)
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三民書局,1990.8八版)
高田忠周《古籀篇》(台北:大通書局,1982.9)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7)new window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2)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三卷)—商、西周青銅器銘文釋文及注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4)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四卷)—東周青銅器銘文釋文及注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4)
徐在國《隸定古文疏證》(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6)
孫慰祖主編、蔡進華、張健、駱錚編《古封泥集成》(上海:上海書店,1994.11)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
郭沫若《卜辭通纂(附考釋索引)》(台北:大通書局,1976.5,《考古學專刊第九號》)。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第九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6)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第十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12)
郭沫若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石鼓文研究、詛楚文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10,《考古學專刊甲種第十一號》)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12)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
陳新雄《古音學發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2三版)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7)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4.10)
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之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4)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5)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4)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
許學仁《古文四聲韻古文研究—古文合證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3)
許進雄《簡明中國文字學》(台北:學海出版社,2002.8二版)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8)
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7)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湖北:文物出版社,1991.10)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5)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2再版)
楊家駱主編《古文苑》(台北:鼎文書局,1973.1)
楊樹達《楊樹達文集.積微居甲文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石刻史料新編.金石萃編》(第一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11)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
蔡信發《說文部首類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8)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1)
劉翔、陳抗、陳初生、董昆編著、李學勤審訂《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9)
劉慶柱、段志洪、馮時主編《中國古文字大系.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七冊)》(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
劉慶柱、段志洪、馮時主編《中國古文字大系.金文文獻集成(第二十五冊)》(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
駢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3)
駢宇騫《簡帛文獻概述》(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4)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台北:五四書店有限公司,1996.9定本再版)
羅振玉《羅雪堂先生全集.六編(四)》(台北:大通書局,1976年,據民國排印本及石印本影印。)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上中下)》(台北:藝文印書館,1984.3)
蘇建洲《「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1)new window
三、近人論著單篇文章(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同一作者有兩篇以上著作時,則依著作出版先後為序。)

于省吾〈釋 〉,《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6)
于省吾〈碧落碑跋〉,《考古社刊》第五期(上海:上海書店,1981.11印行)
山東省考古研究所〈青州市蘇埠屯商代墓發掘報告〉,《海岱考古(第一輯)》(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9)
凡國棟〈上博六《景公瘧》劄記〉,簡帛網,07/07/17,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4。
大西克也〈試論上博楚簡《緇衣》中的「 」字和相關諸字〉,《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10)
王國維〈魏石經考〉,《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影印)
王國維〈桐鄉徐氏印譜序〉,《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影印)。
王國維〈毛公鼎銘考釋〉,《中國古文字大系.金文文獻集成(第24冊)》(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12)
王力〈訓詁學上的一些問題〉,《龍蟲並雕齋文集(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1)
王輝〈釋 、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7)
王丹〈《古文四聲韻》重文間的關係試析〉,《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6)
天津市文化局文物組〈天津市新收集的商周青銅器〉,《文物》第9期(1964.9)
白於藍〈古璽印文字考釋(四篇)〉,《考古與文物》第3期(陝西:陝西省考古研究所,1999)
白於藍〈上博簡《曹沫之陳》釋文新編〉,簡帛研究,05/04/10,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baiyulan001.htm。
朱德熙〈戰國匋文和璽印文字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8)
朱德熙〈長沙楚帛書考釋(五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294∼295。
朱德熙〈中山王器的祀字〉,《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2)
朱德熙〈釋 〉,《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2)

岐山縣文化館(龐懷清)、陝西省文管會(鎮烽、忠如、志儒)〈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文物》第5期(1976.5)
李家浩〈戰國 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11)
李家浩〈先秦文字中的「縣」〉,《文史(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
李家浩〈楚墓竹簡中的昆字及从昆之字〉,《中國文字(新25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99.12)new window
李家浩〈攻王光劍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李家浩〈 鐘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考古學報》第2期(1979.2)
李學勤〈秦國文物的新認識〉,《文物》第9期(1980.9),頁25∼29。
李學勤〈湖南戰國兵器銘文選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7.10)
李零、劉雨〈楚 陵君三器〉,《文物》第8期(1980.8)。
李守奎〈《說文》古文與楚文字互證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7)
李天虹〈說文古文新證〉,《江漢考古》第2期(1995.5)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李天虹〈上海簡書文字三題〉,《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3)
李銳〈仲弓續釋〉,簡帛研究,04/04/24,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LIRUI003.HTM。
李銳〈曹劌之陣〉,簡帛研究,05/05/27,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lirui003.htm。
李銳〈《孔子見季桓子》重編〉,簡帛網,07/08/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03。
宋華強〈新蔡簡「延」字及从「延」之字辨析〉,簡帛網,
06/05/03,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34。
何琳儀〈戰國文字與傳抄古文〉,《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6)
何琳儀〈郭店簡古文二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5期(2002.9)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03/01/14,http://www.jianbo.org/Wssf/2003/helinyi01.htm。
何琳儀〈釋兢〉,《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4)
何有祖〈上博楚竹書(四)劄記〉,簡帛研究,05/04/15,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heyouzu001.htm。
何有祖〈釋憂〉,簡帛網,06/04/0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08。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三則〉,簡帛研究,07/07/0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3。
周世榮〈湖南出土戰國以前青銅銘文考〉,《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7)
周鳳五〈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三分(1999.9)new window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周波〈上博五札記(三則)〉,簡帛網,06/02/2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7。
屈萬里〈說乘石〉,《書傭論學集》(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0.1)new window
林澐〈豊豐辨〉,《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林澐〈說飄風〉,《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2)
林素清〈《說文》古籀文重探—兼論王國維〈戰國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八本第一分(1987.3)new window
林素清〈利用出土戰國楚竹書資料檢討《尚書》異文及其相關問題〉,《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2.11)
林清源〈從「造」字看春秋戰國文字異形現象〉,《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2.3)
林志強〈古文《尚書》文字檢說〉,《康樂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1)
季旭昇〈說朱〉,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5)
季旭昇〈從戰國文字中的「 」字談詩經中「之」字誤為「止」字的現象〉《中國詩經學會會務通訊》第十八期,2000.5.15。
季旭昇〈上博五芻議(上)〉,簡帛網,06/02/1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5。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溫縣東周盟誓遺址一號坎發掘簡報〉,《文物》第3期(1983.3)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燕下都第23號遺址出土一批銅戈〉,《文物》第8期(1982.8)
邴尚白〈上博楚竹書〈曹沫之陳〉注釋〉,《中國文學研究》第21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12)new window
胡厚宣〈甲骨文所見殷代奴隸的反壓迫鬥爭〉,《考古學報》第1期(1966.1)
胡琼〈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釋讀二則〉,簡帛網,07/05/0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63。
孫稚雛〈金文釋讀中一些問題的探討(續)〉,《古文字研究(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1)
孫繼安、徐明甫〈河北省容成縣出土戰國銅器〉,《文物》第3期(1982.3)
高佑仁〈談楚系「親」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兼釋《上博三.仲弓》「宥過舉親」〉,簡帛網,07/07/17,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24
徐中舒、伍士謙〈中山三器釋文及宮堂圖說明〉,《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9)
徐在國〈新蔡葛陵楚墓札記(二)〉,簡帛研究網,
03/12/17,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list.asp?id=1069。
徐在國〈釋楚簡「 」及相關字〉,《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12)
徐在國〈上博(六)文字考釋二則〉,簡帛網,07/07/23,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5。
徐在國、黃德寬〈傳抄《老子》古文輯說〉,《古老子文字編.附錄一》(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8),頁438。原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二分,2002.6。
常弘〈釋橐和蠧〉,胡厚宣編,《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
常正光〈辰為商星解〉,《古文字研究論文集》(高雄:復文出版公司,1981.12)
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19期(1936.6)
陳劍〈說慎〉,《簡帛研究二OO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
陳劍〈據郭店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二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2)
陳劍〈據戰國竹簡文字校讀古書兩則〉,《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10)
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04/04/18,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chenjian01.htm。
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譯文(稿)〉,簡帛研究,05/0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08/03/22,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83。
陳斯鵬〈初讀上博楚簡〉,簡帛研究,02/02/05,http://www.jianbo.org/Wssf/2002/chensipeng01.htm
陳斯鵬〈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曹沫之陳》釋文校理稿〉,孔子2000網站,05/02/20,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19。
陳煒湛〈碧落碑中之古文考〉,《陳煒湛語言文字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0)
陳煒湛〈碧落碑研究〉,《陳煒湛語言文字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0)
陳偉〈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簡帛網,04/05/1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8。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07/07/0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陳邦懷〈戰國楚帛書文字考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1)
陳邦懷〈戰國《行氣玉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6)
陳永正〈釋 〉,《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12)
張亞初、劉雨〈商周族氏銘文考釋舉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6)
郭沫若〈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第2期(1972.3)
郭子直〈記元刻古文《老子》碑兼評《集篆古文韻海》〉,《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輯)》(北京:中華書局,2001.8)。
曾憲通〈三體石經古文與說文古文合證〉,《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2.6)
曾憲通〈楚文字釋叢(五則)〉,《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3期(1996.5)。
曾憲通〈從曾侯乙編鐘之鐘虡銅人說「虡」與「業」〉,《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1)
黃盛璋〈司馬成公權的國別、年代與衡制問題〉,《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2期(1980.9)
黃盛璋〈中山國銘刻在古文字、語言上若干研究〉,《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6)
黃盛璋〈試論戰國秦漢銘刻中从「酉」諸奇字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7)
黃錫全〈利用《汗簡》考釋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1986.6)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12)
楊福泉〈庸字考釋〉,《古漢語研究》第4期(1994.12)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說弘強〉,《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古文字釋讀三則.釋 〉,《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說「 」「嚴」〉,《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釋南方名〉,《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8)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5)
裘錫圭〈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第5期(1972.9)
裘錫圭〈史�棌L銘解釋〉,《文物》第3期(1978.3)
趙平安〈「達」字兩系說〉,《中國文字》新27期(2001.12)
趙平安〈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簡帛網,06/04/1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22
趙平安〈上博簡《三德》「毋 貧」解讀〉,簡帛網,07/01/0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97。
趙苑夙〈釋《孔子見季桓子》簡17「興道學淫,言不當其所」〉,簡帛網,08/06/17,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43。
董珊〈楚簡《恆先》初探〉,簡帛研究,04/05/12,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191
董作賓〈說 〉,《考古社刊(第四期)》(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社,1936.6)
劉桓〈殷契偶札〉,《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9)
劉信芳〈郭店簡《語叢》文字試解(七則)〉,《簡帛研究二OO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
劉釗〈金文編附錄存疑字考釋(十篇)〉,《人文雜誌》第2期(1995.3)


劉釗〈金文考釋零拾〉,《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10)
劉釗〈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
劉釗〈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一)劄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3)
劉國勝〈曾侯乙墓E61號漆箱書文字研究—附「瑟」考〉,《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10)
隨縣擂鼓墩一號墓考古發掘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掘簡報〉,《文物》7期(1979.7)
魏成敏、朱玉德〈山東臨淄新發現的戰國齊量〉,《考古》第4期(1996.4)
蘇建洲〈《上博(四).曹沫之陳》三則補議〉,簡帛研究,05/03/10,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sujianzhou003.htm。
蘇建洲〈《上博楚簡(四)》考釋三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第一輯)》(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06.6)
蘇建洲〈以古文字的角度討論《上博楚竹書》的文本來源〉,《「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8.1)new window
饒宗頤〈楚帛書新證〉,《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8)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林清源《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12)new window
林美娟《說文解字古文研究》(國立暨南大學中文所碩論,1999.12)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6修訂版)
國一姝《古文四聲韻異體字處理訛誤的考析》(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6)
張富海《郭店楚簡〈緇衣〉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02)
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南京: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4)
羅凡晸《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6)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