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辯護權、實質救濟權利概念於我國刑事司法實務之適用情形--以辯護人為被告代撰第二審上訴理由之義務為中心
書刊名:檢察新論
作者:林慈偉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4
頁次:頁79-94
主題關鍵詞:被告辯護權實質救濟權利辯護人上訴理由刑事裁判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0
  • 點閱點閱:151
期刊論文
1.王兆鵬(20100200)。上訴二審鴻溝之填補--評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5354號判決。法令月刊,61(2),4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賴傑(20101200)。指定辯護人代撰第二審上訴理由之義務--最高法院九十九年臺上字第四七○○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6,10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元仕(20120100)。第二審具體上訴理由之審查。檢察新論,11,64-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904)。立法院公報98(14),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文貞(201205)。国際人権規範の実現への待望--台湾における両規約実施2年目における檢討。法律時報,84(5),8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宗聖(20110600)。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我國的效力--以最高及高等法院刑事裁判為研究中心。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7(1),75-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福特(20101101)。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臺灣法學雜誌,163,4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福特(20091100)。批准聯合國兩個人權公約及制訂施行法之評論。月旦法學,174,223-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文貞(20120600)。演進中的法:一般性意見作為國際人權公約的權威解釋。臺灣人權學刊,1(2),25-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uman Rights Committee(2007)。General Comment No.32。Ninetieth session, 2007,36-38。  new window
圖書
1.北村泰三、山口直也(200210)。弁護国際人権法。現代人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uergenthal, Thomas(2009)。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a Nutshell。  new window
3.芹田健太郎ほか(201104)。講座国際人権法3:国際人権法の国内的実施。信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200407)。国際人権規約と国内判例20ケーススタディ。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葉建廷(2012)。「第一審辯護人有無代被告提上訴理由書義務」問題研究--以最高法院判決見解為核心,http://www.tnnbar.org.tw/pro/Signboard/download/Document_20120410051916.pdf, 2012/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012/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法務部(201212)。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mp200.html, 2013/0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