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命的另一種延續--以慈濟大體捐贈作探討
書刊名:慈濟通識教育學刊
作者:釋德傅
作者(外文):Shih, De-f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19-39
主題關鍵詞:大體捐贈生命身體慈濟Body donationLifeBodyTzu Chi Found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84
期刊論文
1.王純娟(20060100)。哀傷或不哀傷?--當西方的哀傷治療遇上臺灣的宗教信仰與民俗。生死學研究,3,9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淑惠(2005)。去愛人,人家也會來愛你。慈濟月刊,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瑞珠(2009)。身與心的美好轉變。慈濟月刊,506,9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磊(1984)。喪葬儀式與社會結構。生命禮俗研討會。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19-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席汝楫(1984)。變遷中的社會禮俗。生命禮俗硏討會。臺北:文復會。131-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枝萬(1981)。中國濱送禮儀所表現之死靈觀。中央硏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硏究院。117-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莊英章、許嘉明(1990)。從喪葬禮俗探討改善喪葬設施之道。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圓覺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智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水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證嚴法師(2004)。三十七道品講義。臺北:靜思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O'Neill, John(1985)。Five Bodies: The Human Shape of Modern Society。Ithaca,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Merleau-Ponty, Maurice、Smith, Colin(1962)。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7.釋印順(1992)。我之宗教觀。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捷夫(1995)。中國喪葬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珣(2003)。幾種道經中對女人身體之描述初探。婦女與宗教: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尹文耀(2008)。醫界最佳的教育貢獻者。無語良師。花蓮: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裕益(1999)。傳統的中國女性。85.86無語良師。臺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瑛葦(1999)。事親至孝。85.86無語良師。臺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帆(2004)。軀體的牢籠。身體的文化政治學。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麗惠(1999)。外柔內剛的男子漢。85.86無語良師。臺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榮攀(1999)。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發展過程。85.86無語良師。臺北: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馥蘋(2008)。阿公的幸福思念。無語良師。花蓮: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正中(2008)。推己及人無冀求。無語良師。花蓮: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明珂(1991)。慎終追遠:歷代的喪禮。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