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攝影跨領域的境況與作品實踐--以臺灣藝術家陳順築和法國藝術家JR為例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沈蔚庭
出版日期:2015
頁次:頁21-34
主題關鍵詞:攝影藝術家陳順築J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98
攝影的發明,可以說是人類對於「觀看」的一大改變,而攝影開始廣為人知,並且和人類產生第一次的交會,是源自於「肖像」。一直到現在這個影像至上的世代,攝影已經是人人皆能擁有的工具和技巧,走向也越來越廣。而當代藝術更是打破了所有媒材的創作侷限,裝置、繪畫、雕塑、聲音、影像等等,皆能運用並融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因此,在此潮流之下,攝影作為一個製造現代影像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跨領域創作的發展當中,必也是佔有一席重要之地。在本篇所研究的臺灣藝術家陳順築與法國藝術家JR,縱觀來看,他們可以說是皆以人像攝影為出發,一個是作為儲存自身記憶的載體,一個是帶有批判與反思的畫布,從他們的創作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攝影結合不同媒材和踏入不同領域所隨之延伸出來的感染性,與每位藝術家獨特的思維和生命經驗。
期刊論文
1.梅丁衍(19960600)。鄉愁不悔容顏少--看陳順築1992-1994年間的作品。現代美術,66,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威儀(2015)。陳順築。攝影之聲,14,7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黎煥延、黃嘉勝(20081200)。當代臺灣攝影裝置藝術表現內涵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22(2),2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頌仁(19991000)。複寫的儀式[陳順築作品]。藝術家,49(4)=293,390-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芯妤(2010)。家族與記憶:陳順築攝影/裝置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柏堯(2007)。街頭塗鴉的日常生活研究:以台北市西門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家豪(2009)。數位影像及裝置上的表現研究:以都市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te, David、林潔盈(2012)。攝影的關鍵思維。臺北:城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品驊(2003)。臺灣當代美術大系攝影與錄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美蓉(2001)。後現代思考〔三〕反文化到藝術主流之一--紐約塗鴉藝術。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ultz, John、李文吉(2012)。攝影與人體。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thstein, Arthur、李文吉(2012)。紀實攝影。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順築(2004)。四季遊蹤。新北:陳順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方瑜、孟成瀚(2005)。塗鴉.城市糖果地圖。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洛蒂.柯頓、張世倫(2011)。這就是當代攝影。台北:大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arthes, Roland、許綺玲(1995)。明室:攝影札記。臺灣攝影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瑞中(2002)。臺灣裝置藝術。臺北:木馬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瑞中(20030000)。臺灣當代攝影新潮流。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Danto, Arthur C.、林雅琪、鄭惠雯(2010)。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JR(20110304)。Use art to turn the world inside out, TED Talks 2011/03/04。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