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遠東科技大學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調查研究
書刊名:全民休閒發展學刊
作者:陳志豪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卷期:8:2
頁次:頁120-130
主題關鍵詞:體育課程滿意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
  • 點閱點閱:21
本研究旨在瞭解遠東科技大學104 學年度學生之體育課程 滿意度現況, 並探討不同性別學生在體育課程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以修編之「體育課程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 採立意抽 樣法, 問卷統計發出220 份, 回收問卷220 份, 資料回收後研 究者逐題檢視, 經剔除無效問卷後, 統計有效問卷208 份(有效 回收率94%)。研究結果顯示: ( 一) 體育課程滿意度最高的前三項為體育課能增進我的身體健 康( 平均數5.61 ) 老師上課時的教學氣氛輕鬆( 平均數5.54 ) 體育課讓我學習到團隊合作的力量( 平均數5.48 ) 。體育課 程滿意度最低的後三項為體育課可使用的器材設備品質 (平均數4.39 )體育課可使用的運動場地的數量(平均數4.54 ) 體育課可使用的運動場地的品質( 平均數4.7 1 ) 。 ( 二) 體育課程滿意度構面最高的前二項為學習成果( 平均數 5.41 ) 教師教學(平均數5.38 ), 體育課程滿意度構面最低 的為場地設備( 平均數4.73 ) 。 ( 三)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滿意度認知之差異分析, 經 t-test分析結果顯示, 性別變項在學習成果、團隊合作兩個 構面均未達顯著差異。
期刊論文
1.Stidder, G.(2002)。The recruit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gland: a gendered perspective?。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8(3),249-269。  new window
2.顧毓群(2002)。體育教學的動作技能理論基礎。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學報,1,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arlson, L.(1998)。Current status of basic instruction program in physical education at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9,31-36。  new window
4.宋孟遠(20010200)。勤益技術學院學生對體育教學重視度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52,4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ilverman, S.(1991)。Research on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2(4),352-365。  new window
6.張春秀(19960600)。體育課程之價值取向理論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1)=37,1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artin, Charles L.(1988)。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The Physical Educator,45(4),196-209。  new window
8.蕭秋銘、周建智、李光武、陳嘉弘、林惠美(20031200)。探討高中學生之學習環境和目標取向在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體適能認知的影響。北體學報,11,159-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春美、沈健華(1995)。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之學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第十屆全國技行及職業教育研討會,教育部技職司主辦 。臺北: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幸莉(2012)。高職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私立中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為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正薰(2007)。大臺北地區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麗惠(2000)。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認知風格、推理表現與問題解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平地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2010)。九十八年推動適應體育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nowles, M. S.(1970)。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 York:Association。  new window
3.林國瑞(2001)。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臺北市: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上):政策與思想篇。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裡。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下):課程與教學篇。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義雄(1997)。體適能與生活品質。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