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語言學角度的詩歌解析--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例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吳賢妃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1
頁次:頁491-507
主題關鍵詞:春江花月夜語義場類聚概念譬喻心理空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王力堅(1998)。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月」之時空意蘊。名作欣賞,1998(2),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邵霞(2008)。圖形--背景理論〈春江花月夜〉的認知解讀。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6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晴(2008)。唐詩中月之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碩士論文)。中國西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eeraerts, Dirk、楊波、邵軍航(2012)。認知語言學基礎。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彥得(2012)。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6)。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Unger, F.、Schmid, H. J.、彭利貞(2009)。認知語言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茂倩(1988)。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喬象鍾、陳鐵民(1995)。唐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逯欽立(199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總(1995)。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akoff, George P.、Johnson, Mark、周世箴(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