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宋代的尊孟與非孟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王瑞升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孟子尊孟非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1034
《孟子》思想學說在形成、列為官學、升為經書的過程中,經歷了兩宋這一時期重要的思辨高潮。尊孟與非孟的辯論對於孟子地位的確立有積極的推動力,可謂道理愈辯愈明。然而非孟短暫的潮流不可忽視,尊孟的反擊與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通過對非孟者代表、觀點、動因及背景的探析,以及尊孟者反擊的方式、原因的深入分說,可以看出尊孟的潮流勢不可擋,在潮流中的反潮者無論因政治傾向或個人私好所持的見解都為尊孟者以及世人解讀孟子提供了更全面的角度,也將孟子研究導向如何更好地應用在合時的社會環境中這一新發展課題,從而促使儒學復興。其中,余允文的《尊孟辨》一書保存了當時正反兩方的辯論,成為探討宋代孟子學重要經典之一。
期刊論文
1.李傳印(20011100)。歷史上的尊孟與非孟思潮。中國文化月刊,260,3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束景南、王曉華(2007)。四書升格運動與宋代四書學的興起--漢學向宋學轉型的經典 詮釋歷程。歴史研究,2007(5),7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長樸(19850500)。孟子與宋儒。幼獅學誌,18(3),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長樸(19871000)。李覯的非孟思想。幼獅學誌,1994,121-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蘇東(2010)。《孟子》升經考--並論兩宋正經與兼經制度。中華文史論叢,2010(3),153-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淑萍(2007)。宋代孟子升格運動與宋代儒學轉型。史學月刊,20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淑萍(2006)。宋代孟子升格運動中的四種關鍵力量。史學理論研究,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淑萍(2007)。宋代學人對兩宋非孟思潮的理論回擊。現代哲學,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銘(2004)。唐宋間「四書」的升格過程。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龔來國(2003)。試述唐宋間的「疑孟」「非孟」思想。文學月刊,2003(10),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君萍(20050600)。司馬光「疑孟」與余允文「尊孟」之比較研究。世新中文研究集刊,1,11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先英(2004)。《孟子》升經與王安石變法--兼論尊孟疑孟的爭論及實質。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惠美(2004)。十二種見於別集類的宋人孟子著述。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35,3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至綱(20110600)。《孟子》升格的關鍵文本--析論宋.余允文《尊孟辨》。人文與社會學報,2(8),5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叔樺(20090100)。尊非孔孟乎--論蘇轍《論語拾遺》、《孟子解》之深層義蘊。國文學報. 高師大,9,229-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顧歆藝(1999)。從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看宋代尊孟非孟之爭。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234-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洪興(19931100)。論唐宋間的「孟子升格運動」。孔孟月刊,32(3)=375,9-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洪興(19931200)。論唐宋間的「孟子升格運動」。孔孟月刊,32(4)=376,36-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洪興(1994)。論葉適的「非孟」思想。浙江學刊,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傳印(2001)。孟子在唐宋時期社會和文化地位的變化。中國文化研究,33,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夏長樸(19970600)。司馬光疑孟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9,11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夏長樸(19860700)。王安石思想與孟子的關係。江西文獻,125,13-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逢源(20101100)。從「政治實踐」到「心性體證」:朱熹注《孟子》的歷史脈絡。東吳中文學報,20,13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姚瀛艇(1991)。宋儒關於《孟子》的爭議。中日宋史研討會。河北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315-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方俊吉(1993)。孟子學說及其在宋代振興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國雄(1986)。兩宋孟子著述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荷群(2005)。北宋孟子學案(碩士論文)。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裕學(2007)。王安石尊孟思想與北宋孟學(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君萍(2007)。余允文《尊孟辨》之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輝煌(1999)。王安石與北宋孟子學(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卜五(200302)。孟子著述考。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林慶彰(1995)。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幼武(2006)。四朝名臣言行錄別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曄、班固(1978)。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淑萍(2007)。兩宋孟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長樸(1989)。李覯與王安石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俊吉(1993)。孟子學說及其在宋代之振興。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2004)。中國孟學詮釋史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6)。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邵博、劉德權、李劍雄(1983)。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覯、王國軒(1981)。李覯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洪利(1997)。孟子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夏長樸(1999)。《尊孟辨》及其學術意義。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曾瑜(1997)。孟子在宋代亞聖地位之確立及其影響。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