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劉世芬藝術創作的身體意涵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呂筱渝
作者(外文):Lu, Hsiao-yu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06
頁次:頁92-104
主題關鍵詞:身體後人類雌雄同體兩歧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對藝術家劉世芬而言,創作是一種有效的美學實踐。她以身體的形象做為作品的素材之一,也將它當做向自身內部凝視的管道,與朝外觀視的介面。曾在醫院婦科手術房工作20餘年的劉世芬,因具備專業的醫療背景,作品中的身體、器官、骨骼、皮膜等,遂構成她創作的重要藝術語彙,其裝置作品時常流露冷冽、赤裸、詭異的氛圍。 本篇論文主要研究劉世芬裝置藝術作品的身體意涵,著重於其創作中呈現的雌雄同體形態,與人類身體位於生物演化、醫療科學、哲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的多重含義,進而探討藝術對身體所開啟的複數可能。本文援引法國哲學家傅柯對畸形身體的定義,藉以討論生物界其來有自的雌雄同體現象,並沿著身體相關的研究取徑,闡述劉世芬如何藉由藝術創作,以隱喻和象徵等修辭方式,企圖為基督宗教教義與醫療科學理論產生的相悖觀點尋求解答,亦即在創世論與演化論、在人類兩性結合抑或生物單性繁殖等難題裡,確認一種統攝與消弭二元對立的真理。而在這個試圖調和科學與宗教兩者論點矛盾的過程,同時也呈現了劉世芬尋找人的存在意義與自我指認的藝術創作歷程。
圖書
1.Krauss, Rosalind E.、連德誠(1995)。前衛的原創性。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erleau-Ponty, Maurice、劉韻涵(1992)。眼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ipp, Herschel B.、余珊珊(1995)。現代藝術理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世芬。「穆勒式花圜---重建術」創作自述,http://www.itpark.com.tw/artist/essays_data/18/662/287, 2016/0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世芬,徐蘊康。以藝術之名:藝術家訪談,http://web.pts.org.tw/~webO2/artname/12-1.htm, 2016/0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世芬。後人類慾望:藝術家訪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PgCiP-Kbs, 2016/0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世芬。虛擬的愛作品說明,http://justinelove.pixnet.net/blog/post/1863417, 2016/0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oucault, Michel、錢漢(2010)。1975年1月22日。不正常的人: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1974-197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Nancy, Jean-Luc、陳永國(2011)。身體。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吉林:吉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orok, Maria(1991)。La signification de l' 'envie du penis' chez la femme。La sexualite feminine。Paris:Payot。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