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代婦德標準的變化--以婦女可否再婚為觀察
書刊名:警察通識叢刊
作者:廖育菁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
頁次:頁195-209
主題關鍵詞:婦德理學再婚貞節牌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
  • 點閱點閱:2
在中華文化裡,曾有著區別男女尊卑位置的觀念,衛道人士認為男尊女卑是維持社會人倫秩序的方法;但若就性別平等來說,是對女性莫大的束縛。以婚姻來看,據文獻記載,在宋、明代以前,限制女性再婚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嚴格,甚至失婚婦女或孀婦,可以因為維生問題而再嫁。不過,宋代理學家對女性再嫁議題,開始提出強烈限制的要求;演變到明代貞節牌坊的出現,看似表揚婦女守貞的品格,但其實是公開規範婦女終生守節的桎梏。如此一來,明代的貞節牌坊,或可當成女性活著時用的墓碑;因為得到牌坊的女性,雖然得到官方表揚、或者人們的讚美,但是孀婦一生伴隨著一塊冰冷碑石,不但無益於婦人身心的平衡,也無法緩解她面臨生存困境時的窘迫不安。本文以歷代規範女性是否可以再婚的議題作為觀察點,探討女性中國婚姻史上不公平的待遇的起點與情況。藉由這樣的了解,可以對照現代女性擁有人身與職業權利的可貴。
期刊論文
1.張瓊玲(20040100)。我國婦女參政之現況與未來願景。國家政策論壇,93(春),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華(2011)。朱熹女性觀探析。現代哲學,2011(6),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巨才(1998)。中國古代的社會性別制度及傳統婦德。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5(4),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志偉、鄒明香(2010)。《禮記》--封建婦德思想溯源。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0(11月號),10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昌蓉(2008)。中國傳統女性倫理的發展脈絡與特點。昌吉學院學報,2008(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位雪燕(2007)。元代平民家庭女教探析。科教文化,2007(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靜(2011)。元代婦德教育暨事跡考述。文博考古,2011(10月號),7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慧、文治芳(2007)。儒家女性觀之演變及反思。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耿慧玲(20081200)。臺灣碑誌中貞節現象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6(2),12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萍(2005)。班昭《女誡》的教思想探析。婦女研究論叢,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志偉、張翠萍(2009)。《女誡》--封建婦德著作之濫觴。圖書館學研究,20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立平(2009)。中國傳統社會婦女的財產問題--以美國中國學界為中心的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3),15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覃華森、譚泓婷、徐家波(2006)。中華民國1911-1927年間女權運動當議。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家新(2013)。辛亥女傑唐群英與民國初年的女子參政運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芳上(19921200)。娜拉出走以後--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近代中國,92,10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曉娟(2004)。程朱學派與宋代婦女貞節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家遵、卞恩才(1998)。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天翮、陳雁(2003)。女界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83)。朱子語類。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顥、程頤、朱熹(1983)。二程遺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亨、鄭玄、孔穎達、李學勤(2001)。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貴民(1993)。中國禮俗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東原(1990)。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阮元(1989)。禮記.郊特性。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元(1989)。左傳.桓公。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元(1989)。儀禮.喪服禮。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司馬遷(1982)。史記.外戚世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樗、黃忠慎。毛詩李黃集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澄(1983)。吳文正公全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震(1983)。孟子字義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費絲言(19980000)。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冰、魏林(1994)。中國婚姻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阮昌銳(1989)。中國婚姻習俗之研究。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阮昌銳(1982)。中外婚姻禮俗之比較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燾、黃以周、顧吉辰(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宜嫃(2010)。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瓊玲(2011)。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人口、婚姻與家庭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熹(1983)。與陳師中書。晦庵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榦(1983)。京宣義訴曾嵓叟取妻歸葬。勉齋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澧(1983)。說佛。東塾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班昭(2007)。女誡。四部文明(秦漢文明)。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