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創建交融的平臺:王泊生及其「新歌劇」實驗
書刊名:戲劇學刊
作者:李佩穎
作者(外文):Li, Pei-y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9
頁次:頁137-167
主題關鍵詞:王泊生新歌劇山東省立劇院國立歌劇學校荊軻Wang BoshengNew operaShandong Provincial TheatreNational Opera SchoolJing K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田漢(1930)。我們自己的批判。南國月刊,2(1),1-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陽(2014)。人藝戲劇專門學校始末考。戲劇藝術,2014(3),6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中華(2007)。北京美術專門學校「驅逐校長」學潮始末。孝感學院學報,27(5),11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再生、吳可畏(2011)。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陳田鶴在近代兩不同名歌劇《荊軻》創作中的特色與貢獻。中國音樂學(季刊),2011(4),6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再生、郇玖妹(2015)。近代歌劇《岳飛》及其劇本初探。音樂研究,2015(5),8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潤清、王倫善(2014)。山東省立劇院音樂系南遷憶往。春秋,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一樵(1925)。荊軻。大江季刊,1(1),10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亞妮(2010)。王泊生與山東省立劇院--一個創新實踐的先行者(碩士論文)。青島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上沅(1927)。國劇運動。上海:新月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一虹(1990)。中國話劇通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榮琛(2006)。粉墨生涯六十年。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少波(1999)。中國京劇史。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家華(1995)。京劇二百年史話。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一達(2004)。老根兒人家。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陽予倩(1980)。歐陽予倩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瀨戶宏、陳凌虹(2015)。中國話劇成立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山東省文化廳史志辦公室(1984)。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濟南:山東省文化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山東省立劇院年刊委員會(1935)。山東省立劇院第一週年紀念年刊。濟南:山東省立劇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文化局(2007)。天津通志。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志摩(2006)。徐志摩文集(小說.日記.書信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建華、陳潔(2005)。民國音樂史年譜(1912-1949)。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謹(2016)。20世紀中國戲劇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滿新穎(2012)。中國近現代歌劇史。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歐陽予倩、蔡登山(2017)。歐陽予倩回憶錄:自我演戲以來。臺北: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閻折梧(1986)。中國現代話劇教育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一樵(1946)。荊軻。上海: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2)。大公報(天津版)1902-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受成(2004)。武漢京劇史話。藝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