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情之會通--湯顯祖的理學立場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謝旻倫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5
頁次:頁261-284
主題關鍵詞:湯顯祖理學以情反理情理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1
就文藝思想而言,以「主情」而為後世所知的湯顯祖(1550-1616),他在代表作《牡丹亭》中對「情」的歌頌與高揚,為當時的社會以至於後世揭示「情」的無窮力量,因此為他帶來「反理學」、「反封建」先鋒的角色與立場。然而,就湯顯祖的整體思想而觀,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的他,在儒學的修養上即受到其師羅汝芳影響甚深,而羅汝芳作為一位「理學家」,若就師承關係而論,將湯顯祖視為「反理學」之代表人物,便不免有可議之處。事實上,湯顯祖不僅不反理學,其在理學上亦有一定造詣,因此在本文的第一、二小節中,筆者將就「基本意義」與「理論實踐」梳理湯氏理學的大抵樣貌。然而,在湯氏的思想體系中,「情」、「理」二者不但不是對立的關係,還是相通、調和、互倚的關係,由此,筆者將在本文第三小節討論「情死」與「貴生」之關係,並分析此關係之所以作為湯氏思想中「情理統一」的原因何在。總言之,筆者認為,若欲全面理解湯顯祖的「主情」思想,必然得先從與「情」關係密切的「理」開始著手
期刊論文
1.朱湘鈺(20071000)。告子性論定位之省思--從〈性自命出〉與告子性論之比較談起。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52(1/2),19-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璉璋(20061200)。湯顯祖與羅汝芳。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6(4)=64,245-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美娟(20110600)。羅近溪觀念中的「情性」與「情欲」之區別。哲學與文化,38(6)=445,141-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蒙培元(2009)。情感與理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華瑋(2005)。湯顯祖與牡丹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東陽、申時行(2007)。大明會典。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汝芳、方祖猷(2007)。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方平、畢誠(1996)。中國教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季陶(1987)。日本論。台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羲、全祖望、陳金生、梁運華(1974)。明儒學案。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效同(1986)。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翟灝(1963)。通俗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鄒元江(2005)。湯顯祖新論。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扶明(1987)。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顯祖、徐朔方(1998)。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合山究、蕭燕婉(2016)。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朔方(1993)。晚明曲家年譜。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來(2010)。宋明理學。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熊秉真、張壽安(2004)。情欲明清:達情篇。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茂倩(1998)。樂府詩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1989)。四書章句集註。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