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義理輔導學之建構——以王陽明與王船山義理中的意義治療為核心開展
作者:李瑋皓
作者(外文):LEE,WEI-HAO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曾昭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王陽明王船山唐君毅意義治療生命之學Wang YangmingWang ChuanshanTang Jun-yiLogotherapyLife Sci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本文旨在嘗試將「意義治療」之義蘊從王陽明良知學與王船山義理中彰顯而出。是以筆者將嘗試提出一個新的義理架構之可能,此新的義理架構,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新的詮釋觀點是承襲自先秦孟子(B.D.372-289)「性善說」,實有根源性。且此詮釋方式並非憑空創造,只是長期受到遮蔽,而未彰顯。第二、此詮釋方式能使現代人更為理解並體貼於陽明良知學與船山之義理之義蘊,並透過陽明之良知學與船山之義理解決吾人生命中所會面臨之問題。儒家義理本為探究吾人生命之學問,是以如何使自我受異化之生命重新獲得彰顯,消解依生命所產生之煩惱病痛;原本健康之吾人更能調適上遂,與他人和生活世界中之天地萬物之間產生真實之感通連結,成就萬物一體,具體落實於當代中而做到會通中外、通貫古今之使命,真實體現儒家義理之義蘊,並為吾人提供一安身立命之基礎進而追求自我生命之意義價值,最終安頓生活世界中之天地萬物。
  第二章旨在以唐君毅先生圓融之義理為基礎,提出陽明與船山義理會通之可能。誠然此處之「會通」,並不是以一家義理強行比附另外一家之義理,而是分別以兩者獨特義理中之旨趣,見其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之處。兩人義理之旨趣雖各有側重,然乃為針對不同氣質之人,教予不同之人生命中不同階段之工夫,當機得其受用。第三章:〈論「本體」義蘊之意義治療與「惡」之產生〉,意在論述陽明之「良知本體」與船山「即氣言體」之旨趣。並論述在陽明與船山之義理中,吾人之「惡」從何而出且要如何實踐「去惡」之工夫;第四章:〈論「工夫」義蘊之意義治療〉,則為重在應用儒家義理中「意義治療」之思維方式,以具體之工夫實踐,嘗試療癒現當代吾人生命中所會面臨之普遍苦惱與病痛,進而實踐立己立人,及物潤物之使命。第五章:〈論「達用」義蘊之意義治療〉,乃重在活用儒家義理中「意義治療」之思維方式,進而重新詮表陽明與船山傳統之義理問題。吾人可從陽明與船山以儒家義理為主,詞斥與會通佛家、道家之義理,以真實體現儒家「萬物一體」之感。是以本章擇要幾個重要之面向作深入之探討,希冀能由此將傳統雋永之義理落實於當代之中,恢復與天地萬物本具之一體感,獲得真實無妄之人生境界,體現儒家人文化成之生活世界之理想。以下即依上述架構,逐步展開討論。
This article will be for the purpose of attempting “Logotherapy” the implication and Wang Chuanshan in the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clear reveals from the Wang Yangming conscience study.Will be will attempt by the author proposed possibility of the new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construction, this new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construction, will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new annotation viewpoint is carries on from pre-qin Mencius (B.D.372-289) “the doctrine that human nature is basically good”, really has the root.Also this annotation way baseless creates by no means, only receives the camouflage for a long time, but clear has not revealed.Second, this annotation way can cause the modern people more to understand and to sympathize in the bright conscience study and righteousness of principle the ship mountain implication of, and penetrates the bright conscience study and righteousness of principle the ship mountain solves in our life to be able to face the question. The Confucianist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this for inquired into knowledge of our life, how is by causes to obtain life of the disassimilation clear reveals, dispels according to the life produces the worry indisposition; The health we can adjust and adapt originally then, and in the life world between the world myriad things has the true feeling with other people to connect the knot, an achievement myriad things body,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achieves in the present age can pass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ass passes through mission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really manifests implication of the Confucianist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as soon as and provides for us settles down and gets on with life the foundation then to pursue significance of value the self-life, finally settles in the life world the world myriad things.
Second chapter is for the purpose of round melting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take Mr. Tang Junyi as the foundation, proposed pays attention brightly with ship Shan Yi passes the possibility.Indeed here it “can pass”, is not appends forcefully by a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other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but is respectively by both unique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in the idea of, sees it to have differently with, different has with it place.Idea of although the two human of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has the stress respectively, however is for aims at person of the different makings, teaches to give free time of the different life hit different stage, when machine results in it to enjoy.Third chapter: <Theory “main body” significance of treatment implication with “wicked” produces>, intends to elaboration bright it “the conscience main body” “namely to be mad” the word body with the ship mountain the idea of.And elaborates in brightly righteousness of principle with in the ship mountain, but how our does it “wicked” from where also have to practice “the remove evil” the free time; Fourth chapter: <Theory “free time” significance of treatment implication>, then for again in applies in the Confucianist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Logotherapy” the thinking mode, by the concrete free time practice, the attempt cures in the generation of our life to be able to face universally now worriedly with the indisposition, then the practice sets up oneself to set up the human, and the thing Run mission of.Fifth chapter: <Theory “reaches uses” significance of treatment implication>, is in applies flexibly in again the Confucianist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Logotherapy” the thinking mode, then again annotation table bright and righteousness of principle question ship mountain tradition.We may from with the ship mountain by the Confucianist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primarily, the word reprimand brightly attending of pass righteousness of principle the Buddhist, the Taoism, by really manifests the Confucianist “a myriad things body” the feeling.
Is selects the main points several by this chapter importantly face to do penetrates the discussion, hoped for can the traditional meaningful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realization during the present age, restore from this with a world myriad things this body feeling, obtains the real not absurd life boundary, manifests the Confucianist humanities to turn into ideal of the life world.The following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struction, launches the discussion gradually.
主要徵引書目與參考文獻

壹、古籍文獻(按年代先後排序)

一、主要參考古籍文獻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明‧黃宗羲,清‧王夫之撰,《黃梨州王船山書》,臺北:世界書局,2015年3
   月。
清‧王夫之撰,李一忻點校,《周易外傳》,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清‧王夫之撰,李一忻點校,《周易內傳》,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清‧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第九冊,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1月。
清‧王夫之著,《船山全書》第十二冊,長沙:嶽麓書局,2011年1月。
清‧王夫之著,《詩廣傳》,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
清‧王夫之著,《張子正蒙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2月。
清‧王夫之著,王孝魚點校,《尚書引義》,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2月。
清‧王夫之著,《讀四書大全說》,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2月。
清‧王夫之著,《王船山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2月。
清‧王夫之著,王孝魚點校,《老子衍 莊子通 莊子解》,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11月。
清‧王夫之著,舒士彥點校,《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3月。
清‧王夫之著,舒士彥點校,《宋論》,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3月。

二、其他古籍文獻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天工書局,1998年8月。
北宋‧周敦頤,《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
北宋‧張載撰,林樂昌編校,《張子全書》,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12
   月。
北宋‧程顥、程頤撰,《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9月。
南宋‧陸九淵撰,《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2012年12月。
南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2014年2月。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新北:鵝湖月刊社,2014年10月。
南宋•朱熹著,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5月。
明‧王畿撰,日‧岡田武彥、荒木見悟同編,《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龍谿王先生全集 》,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
明‧王廷相著;王孝魚點校,《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2月。
明‧羅欽順,《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明‧黃宗羲撰,《明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2014年6月。
明‧黃宗羲撰,清‧全祖望補,清‧王梓材、馮雲濠、何紹基校,《宋元學案》,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整理,《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3
   月。
清‧張烈,《王學質疑》,臺北:廣文書局,1982年8月。

貳、近人論著

一、專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王金凌,《先秦學術講錄》,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孟子義理疏解》,新北:鵝湖出版社,2010年9
   月。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論語義理疏解》,新北:鵝湖出版社,2013年3 
   月。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著,《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13
   年3月。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4月。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2003年6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新北:正中書局,2010年12月。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7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8月。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8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10月。
朱曉鵬,《王陽明與道家道教》,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李瑞全,《儒家生命倫理學》,新北:鵝湖出版社,2000年9月。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4年9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87
   年。
余英時,《人文與理性的中國》,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公司,2008年6月。
吳震、孫欽香,《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7 
   月。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 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
   版中心,2005年9月。
林月惠,《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12年12月。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1987年9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2001年7月。
林安梧,《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書
   局。2006年2月。
林安梧,《中國人文詮釋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10月。
林安梧,《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 
   年9月。
林安梧,《血緣性縱貫軸――解開帝制,重建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6
   年3月。
姜濤,《管子新注》,山東:齊魯書社,2009年4月。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大林出版社,1980年4月。
韋政通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臺北:水牛出版社,1997年11月。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秦家懿,《王陽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13年7月。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張鼎國,《詮釋與實踐》,臺北:政大出版社,2011年12月,頁136。
唐君毅,《病裏乾坤》,臺北:鵝湖出版社,1980年9月。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1月。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6月。
唐君毅,《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6月。
唐君毅,《心物與人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10月。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
唐君毅,《人生隨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4年4月。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9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11月。
唐君毅,《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年10月。
唐君毅,《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1月。
唐君毅,《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4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10月。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9月。
唐君毅,《青年與學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
唐端正,《解讀儒家現代價值》,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7
   月。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曾昭旭,《性情與文化》,臺北:時報文化,1988年6月。
曾昭旭,《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文化,1989年8月。
曾昭旭,《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漢光文化,1992
   年2月。
曾昭旭,《良心教與人文教:論儒學的宗教面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
   限公司,2003年8月。
曾昭旭,《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
   限公司,2003年8月。
曾昭旭,《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論儒學的文化面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
   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
曾昭旭,《經典。孔子 論語》,臺北:麥田出版,2016年9月。
曾春海,《中國哲學史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8月。
張莉紅、羅波,《天理人欲》,新竹:花神出版社,2004年7月。
許朝陽,《善惡皆天理:宋明儒者對善惡本體意蘊之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14年4月。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友聯出版社,2012年10月。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允晨文化,2010年2月。
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0年12月。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年2月。
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3月。
陳立勝,《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臺北:臺大出
   版中心,2005年5月。
陳祺助,《王船山「道德的形上學理論」之開展》,高雄:麗文文化,2012年6月。
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9月。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11月。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9月。
傅佩榮,《人生,一個哲學習題: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的追求》,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7月。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6
   月。
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2月。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12月。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5月。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北:正中書局,2010年6月。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6月。
楊儒賓,《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
劉滄龍,《氣的跨文化思考──王船山氣學與尼采哲學的對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
董金裕,《周濂溪集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 
   司,2011年8月。
鄧克銘,《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7月。
蔡仁厚,《宋明理學.北宋篇,心體與性體意旨述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年9月。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7月。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8月。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7年3月。
蔡家和,《王船山《讀孟子大全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3年9月。
蔡龍九,《王陽明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
蒙培元,《情感與理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鄔昆如,《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
戴景賢,《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與其道器論之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年4月。
鄺士元,《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1月。

二、論文集(依出版年月排序)

周群振,《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5月。
傅偉勳等著,《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5年7月。
劉國英、張燦輝編,《求索之跡: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校
   友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李明輝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5月。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年5月。
景海峯主編,《儒學的當代發展與未來前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鮑紹霖、黃兆強、區志堅主編,《北學南移:港台文史哲溯源》(學人卷 I),臺北:
   秀威資訊,2015年4月。

三、期刊與會議論文(依出版年月排序)

陳郁夫,〈王船山對禪佛的闢評〉,《師大學報》第三十二期,1987年6月。
林安梧,〈再論「儒家型的意義」────以唐君毅先生的《病裡乾坤》為例〉,《鵝湖月刊》第28卷第4期,2002年10月。
鄭志明,〈從唐君毅的《病裏乾坤》談儒學醫療〉,《鵝湖月刊》第28卷第4期,
   2002年10月。
毛文芳,〈晚明「狂禪」探論〉,《漢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二期,2001年12月。
林文彬,〈王船山援莊入儒論〉,《興大人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04年6月。
蕭裕民,〈王陽明思想中一個應被重視的部份──「樂」〉,《興大中文學報》第十
   七期,2005年6月。
劉錦賢,〈儒家圓成之德教論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興大中文學報》
第十九期,2006年6月。
曾春海,〈儒家對身心靈的治療──以王陽明為範例〉,《輔仁宗教研究》,2007
   年2月。
陳佳銘,〈從孔、孟的命論談儒家意義治療學之建構〉,《生死學研究》第九期,   
   2009年1月。
杜保瑞,〈王陽明的三教辯證與教學風格〉,「第三屆東方人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石碇: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10年6月。
林維杰,〈王陽明論知行:一個詮釋倫理學的解讀〉,《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8卷第2期,2011年12月。
施盈佑,〈王船山重「氣」道德論對重「理」道德論的反思〉,《興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三期,2013年6月。
鄧聯合,〈莊生非知道者──王船山莊子思想的另一面相〉,《文史哲》(濟南:山
   東大學)第四期,2014年4月。
齊婉先,〈王陽明與黃宗羲對於性情善惡詮釋之討論〉,《當代儒學研究》第十七
   期,2014年12月。
陳志強,〈一念陷溺──唐君毅與陽明學者「惡」的理論研究〉,《中國文哲研究 
   集刊》第四十七期,2015年9月。
趙中偉,〈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從意義治療剖析孟子的「性善」說〉,
   《輔仁國文學報》第四十一期,2015年10月。
曾昭旭,〈論實然世界與應然世界的辯證相即——兼論經典義理的創造性詮釋〉,
   「當代新儒家與心學傳統第十二屆新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貴 
   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2017年10月。
曾昭旭,〈為新子學定性定位〉「2017新子學論壇」會議論文,臺北:文化大學,
   2017年10月。

參、外文與譯作資料(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Viktor E.Frankl,The Doctor and the Soul: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New York::Vintage Books,1986年9月。
Viktor E.Frankl 著,李雪媛、柯乃瑜、呂以榮合譯,《向生命說yes!》,臺北:啟示 
   出版,2009年6月。
游恆山編譯,《生命的主題》,新北:書泉出版社,1987年8月
Viktor E.Frankl 著,游恆山譯,《生存的理由》,臺北:遠流,1991年7月。
Viktor E.Frankl 著,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臺北:心靈工坊,2010年7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