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羅近溪「一陽之氣」到李贄、湯顯祖文藝思想:以中國氣論為研究進路看古典文論-
作者:張美娟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
集叢:中國文學研究叢刊
ISBN:9789571515465
主題關鍵詞:中國古典文學文學哲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朱宇炎(1995)。道教對湯顯祖生平和創作的影響。中國道教,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聖嚴(1982)。密教之考察。普門雜誌,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光儀(20070800)。李卓吾的「真道學」--以生命實踐為主體的儒學反思。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8,17-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國華(2000)。湯顯祖的「至情說」和「靈氣說」再評價--兼與袁宏道的「性靈說」比較。撫州師專學報,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璉璋(20061200)。湯顯祖與羅汝芳。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6(4)=64,245-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麗珠(19940600)。明代曲論中的「情」論探索。國文學報,23,12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文樹(19980600)。泰州學派的教育思想及其影響。漢學研究,16(1)=31,125-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華瑋(19930600)。世間只有情難訴--試論湯顯祖的情觀與他劇作的關係。大陸雜誌,86(6),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忠德、李林(20011200)。李贄的史論及其影響。中國文化月刊,261,3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義玲(20000700)。李贄「童心說」的再詮釋及其在美學史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2,16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愛玲(20031200)。從雙溪經典觀看李卓吾之「童心說」--析論「童心說」對於王學之繼承與發展。東方人文學誌,2(4),161-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居憲(20090700)。羅近溪對「仁」的詮釋。揭諦,17,8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志文(20000900)。「童心」、「初心」與「赤子之心」。古典文學,15,7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白崢勇(20081000)。談「良知」到「童心」的演化--兼論李贄在明季思想史上的地位。人文研究學報,42(2),3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莘瑜(20080600)。論中晚明情觀於社會經濟視野下的所見與侷限。清華學報,38(2),17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儒賓(20010600)。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38,1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麗容(20000900)。論湯顯祖「主情說」之淵源、內涵與實踐。古典文學,15,99-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毓瑜(20030900)。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國榮(19980300)。晚明心學的衍化。孔孟學報,75,11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國榮(19900700)。從現成良知說看王學的衍化。哲學與文化,17(7)=194,595-6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袁光儀(20090300)。名教與真機--耿定向、李卓吾學術論爭之本質及其意義。中國學術年刊,31(春),89-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祖漢(20061200)。羅近溪思想的當代詮釋。鵝湖學誌,37,145-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璦玲(20010900)。晚明清初戲曲審美意識中情理觀之轉化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183-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克銘(20081200)。李卓吾四書評解之特色:以「無物」、「無己」為中心。文與哲,13,9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袁光儀(20081200)。上上人與下下人--耿定向、李卓吾論爭所反映之學術疑難與實踐困境。成大中文學報,23,6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袁光儀(20070900)。「為下下人說法」的儒學--李贄對陽明心學之繼承、擴展及其疑難。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12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蕭裕民(20050600)。王陽明思想中一個應被重視的部分--「樂」。興大中文學報,17,575-6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儒賓(20100600)。主敬與主靜。臺灣宗教研究,9(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璦玲(1998)。明清傳奇藝術呈現中之「主體性」與「個體性」。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祖漢(2006)。羅近溪的道德形上學及對孟子思想的詮釋。「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6年1月12日-14日)。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久絡(2007)。羅近溪悟道經驗分析。第十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哲學的心性論,(會議日期: 2007年3月1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07)。觀天地生物氣象。「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詮釋」國際研討會,東吳大學哲學教學與研究中心、哲學系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光儀(2006)。道德或反道德?--李贄及其「童心說」的再詮釋。第三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慧琪(2005)。從牟宗三論「破光景」看近溪之工夫論。「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儒學」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季倫(1989)。李卓吾的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晉綺(2006)。晚明文化論述中「倫理」與「審美」論題之交涉及審美意識之開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宜蓉(2003)。中晚明文藝場域「狂士」身分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居憲(2009)。羅近溪哲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清輝(1999)。李贄思想探微(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光儀(2006)。晚明極端個人主義的「聖人之學」--「異端」李卓吾新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月惠(1995)。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妙如(1991)。李贄的思想和史學(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莘瑜(2008)。網繭與飛躍之間--論湯顯祖之心態發展歷程及其創作思維(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敏材(2001)。羅近溪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沛思(2006)。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藍蕙瑜(2000)。百姓日用與聖人之道--羅近溪哲學思想(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文樹(1993)。李贄教育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永龍(2007)。李贄及其〈童心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其賢(1980)。李卓吾研究初編(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呂凱(1974)。湯顯祖南柯記考述。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朔方(1983)。論湯顯祖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龍溪(2003)。王龍溪語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淡江大學中文系(1987)。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弘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華瑋(2005)。湯顯祖與牡丹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鍾書(1979)。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羲(1934)。明儒學案。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登福(1996)。黃帝陰符經今註今譯。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汝芳(1995)。近溪羅先生一貫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震(2005)。羅汝芳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宗羲(1987)。黃宗羲全集第八冊‧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干春松、孟彥弘(1997)。王國維學術經典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平原(2004)。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熊秉真、張壽安(2004)。情欲明清--達情篇。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汝芳(1997)。羅近溪先生明道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熊秉真、余安邦(2004)。情欲明清--遂欲篇。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1988)。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班固、顏師古(1996)。漢書。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震(2003)。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毛效同(1986)。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贄(1984)。焚書‧續焚書。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袁光儀(20080000)。李卓吾新論。臺北:國立臺北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永健(1995)。湯顯祖與明清傳奇研究。臺北:志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鄒自振(2001)。湯顯祖綜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朔方(1993)。湯顯祖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鄒元江(2005)。湯顯祖新論。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美雪(1997)。湯顯祖的戲曲藝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牟宗三(2002)。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牟宗三(2001)。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汝芳(1996)。盱壇直詮。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牟宗三(2004)。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蔣年豐(20000000)。文本與實踐(1):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曹淑娟(1988)。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鍾彩鈞、楊晉龍(2004)。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贄(1971)。李溫陵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左東嶺(1997)。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明輝(19900000)。儒家與康德。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程芸(2006)。湯顯祖與晚明戲曲的嬗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贄(2009)。初潭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程玉瑛(1995)。晚明被遺忘的思想家--羅汝芳(近溪)詩文事蹟編年。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徐朔方(1958)。湯顯祖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璦玲(20040000)。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羅汝芳(1995)。近溪子明道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顏鈞(1996)。顏鈞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朱熹(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湯顯祖、徐朔方(1998)。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陽明(1983)。王陽明全集。台北:大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彭國翔(20030000)。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周群(2000)。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周志文(1999)。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畿、吳震(2007)。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儒賓、祝平次(20050000)。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贄、劉東星(1978)。明燈道古錄。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璦玲(20050000)。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呂妙芬(20030000)。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其賢(19920000)。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鄭培凱(19950000)。湯顯祖與晚明文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秦家懿(1998)。王陽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羅汝芳(1618)。盱江羅近溪先生全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祖漢(1987)。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左東嶺(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羅汝芳、方祖猷、梁一群、李慶龍(2007)。羅汝芳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淑香(1992)。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Kant, Immanuel、李明輝(1990)。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世驤、楊牧(1972)。陳世驤文存。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蔣年豐(20050000)。與西洋哲學對話。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李贄(1974)。藏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