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重新發現以後:絮說傳教士文學--神學論題引介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楊俊杰
作者(外文):Yang, Junjie
出版日期:2017
卷期:46
頁次:頁17-26
主題關鍵詞:傳教士文學漢語神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9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Parker, Edward H.(1875)。The Hankow Dialect。The China Review,3(5),308-312。  new window
2.周典恩、王邦虎(2008)。近代來華新教傳教士與閩臺方言字典。世界宗教研究,2008(2),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章文欽(2008)。吳漁山及其華化天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莉華(2010)。傳教士漢文小說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先清(2009)。官府、宗族與天主教:17-19世紀福安鄉村教會的歷史敘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乃榮(2014)。西方傳教士上海方言著作研究:1847-1950年的上海話。上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精(20140000)。鑄以代刻:傳教士與中文印刷變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一農(2005)。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Бранкати, Франческо、Леонтьев, 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ьевич(1781)。Тянь Шинь ко, то есть Ангельская беседа。При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Edkins, Joseph、錢乃榮、田佳佳(2011)。上海方言口語語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Ingle, J. A.(1899)。Hankow Syllabary。Kung Hing。  new window
10.陳澤平(2010)。十九世紀以來的福州方言:傳教士福州土白文獻之語言學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葵欣(2012)。武漢方言語法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游汝杰(2016)。方言接觸論稿。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耘華(2013)。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John, Griffith(1907)。A Voice From China。James Clarke & Co.。  new window
15.李真(2014)。馬若瑟《漢語劄記》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Ricci, Matteo、羅漁(1986)。利瑪竇書信集。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同濟(2004)。大夫士與士大夫:國史上的兩種人格型。天地之間:林同濟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惠彬(2012)。晚清基督教小說《紅侏儒傳》考論。西學東漸與東亞近代知識的形成和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