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說戰國文字「再」、「兩」的字形結構
書刊名:中國文字
作者:蘇建洲
作者(外文):Su, Jian-zho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021:夏=5
頁次:頁91-101
主題關鍵詞:戰國文字清華簡字形結構The bamboo slips collec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Warring States charactersComposition of the graphZàiLiǎ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陳偉(2001)。郭店簡書〈尊德義〉校釋。中國哲學史,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省吾(1983)。釋兩。古文字研究,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誠(1964)。王力《漢語史稿》語法部分商榷。中國語文,1964(3),173-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劍(2013)。釋「疌」及相關諸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5,258-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學勤(2012)。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8),66-7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劍(2011)。清華簡〈金縢〉研讀三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4,14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生亞(1984)。「二、兩、雙、再」用法比較。中國語文,1984(6),445-4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玉英(2010)。「戴」字古音考。古文字研究,28,620-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葛亮(2018)。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7,50-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永秉(2016)。清華簡〈繫年〉抄寫時代之估測--兼從文字形體角度看戰國楚文字區域性特徵形成的複雜過程。文史,2016(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方建軍(2014)。清華簡「作歌一終」等語解義。中國音樂學,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子楊(2013)。甲骨文所謂的「內」當釋作「丙」。甲骨文與殷商史,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建平、龍仕平(2018)。量詞「丙」「兩」的語源及其歷時演變。古漢語研究,20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振武(1984)。讀侯馬盟書文字札記。中國語文研究,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運富、何余華(2014)。「兩」字職用演變研究。勵耘語言學刊,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忠兵(2013)。說古文字中的「戴」字及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祝琴(2017)。上古漢語「再」的語義演變。歷史語言學研究,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天虹(2014)。由嚴倉楚簡看戰國文字資料中「才」、「(??)」兩字的釋讀。簡帛,9,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劍(2017)。說「規」等字並論一些特別的形聲字意符。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會議日期: 2015.4.11-12)。北京大學出版社。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鵬萬(2019)。東周「再」字探源。第八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國際論壇,中興大學歷史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19年8月15-1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凱博(2018)。出土文獻資料疑義探研(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2)。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釗(2006)。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天樹(2006)。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力(1958)。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國勝(2011)。楚喪葬簡牘集釋。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建洲(20110000)。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夢家(1988)。殷墟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鳳瀚、柯中華(2020)。海昏簡牘初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向宗魯(1987)。說苑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生亞(2018)。漢語詞類史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沬若(1984)。郭沫若全集.歷史篇第六卷--管子集校。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在國(2013)。上博楚簡文字聲系。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管仲、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偉(20061122)。《簡大王泊旱》新研,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釗(20090102)。「小臣墙刻辭」新釋,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珊(20050220)。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四)》雜記,http://www.jianbo.org/admiii3/2005/dongshan00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寧(20180926)。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財用觀念淺議,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學勤(2011)。釋「釮」為四分之一。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誠(2000)。雒誦廬論文集。洪誠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樹達(2006)。讀呂氏春秋札記。楊樹達文集16•積微居讀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