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心理衛生觀點論以老莊思想化解極權主義之可能
書刊名:鵝湖
作者:劉久清
出版日期:1990
卷期:16:1=181
頁次:頁45-57
主題關鍵詞:心理衛生老子思想莊子極權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2
圖書
1.方東美(1982)。生生之德。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荷妮、葉頌壽(1980)。焦慮的現代人。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y, R.(1950)。The Meaning of Anxiety。New York:Ronald Press。  new window
4.柯永河(1981)。心理衛生學(上冊--理論部份)。台北:大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邦雄(1983)。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佛洛姆、莫迺滇(1984)。逃避自由。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Urich, Ronald V.、沙亦群(1979)。疏離感--個人問題?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Johnson, Frank(1973)。Alienation: Concept, term, and meanings。New York:Seminar Press。  new window
9.Horney, Karen、李明濱(1985)。自我的掙扎。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rankl, V. E.(1969)。The will to Meaning: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gotherapy。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new window
11.弗蘭克、趙可式、沈錦惠(1985)。活出意義來。北市:光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東美(1983)。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東美、孫智燊(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臺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清松(1985)。從一八四四年到一九八四年--後期工業化社會的異化處境。為現代文化把脈。北市:光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倬雲(1985)。春秋封建社會的崩解和戰國社會的轉變。中國上古史特定稿第三本--兩周編之一:史實與演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宗侗(1985)。封建的解體。中國上古史特定稿第三本-- 兩周編之一 : 史實與演變。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倬雲(1985)。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中國上古史特定稿第三本-- 兩周編之一 : 史實與演變。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倬雲(1985)。周代都市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中國上古史特定稿第三本-- 兩周編之一 : 史實與演變。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穴澤辰雄(1978)。老子。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家思想。北市: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邦雄(1982)。從道家思想看當代人生。中國文化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