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新發現中國古代文化的作用」--用《文心雕龍》「六觀」法析評白先勇的〈骨灰〉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黃維樑
出版日期:1992
卷期:21:6=246
頁次:頁29-41
主題關鍵詞:白先勇骨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黃維樑(19891200)。精雕龍與精工甕--劉勰和「新批評家」對結構的看法。中外文學,18(7)=211,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維樑(1989)。具有現代意義的實際批評體構--《文心雕龍.辨騷》今讀。《中國學術研究的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會議日期: 1988年12月)。香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先勇(1988)。第六隻手指。華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應台(1985)。野火集。台北:圓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先勇(1987)。骨灰--白先勇自選集續篇。香港:華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先勇(1986)。白先勇自選集。香港:華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陸士清(19880110)。白先勇的世界白先勇的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士清(19880117)。白先勇的世界白先勇的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菊人(1987)。[骨灰--白先勇自選集續篇]代序。骨灰--白先勇自選集續篇。香港:華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維樑(1988)。醞藉著和浮慧者--中國現代小說的兩大技巧模式。中國文學縱橫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志清(1974)。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文學的前途。臺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維樑(1988)。春的豫悅與秋的陰沉。中國文學縱橫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子(1976)。白先勇的小說世界。王謝堂前的燕子--《臺北人》的研析與索隱。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天(1987)。[骨灰--白先勇自選集續篇]代跋。骨灰--白先勇自選集續篇。香港:華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炳良(1985)。聖與俗--《九歌》新研。神話.禮儀.文學。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