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白崇禧與北伐最後一戰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朱浤源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
頁次:頁111-146
主題關鍵詞:白崇禧北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
  • 點閱點閱:78
本文的目的,在詳細描寫北伐的軍事行動,在蔣中正將重的領導,但在白崇禧 (1894-1960,時年三十四歲) 將軍指揮之下,完成最後一次會戰的經過。 國民革命軍北伐,不祇是1920年代中國數千年歷史罕吏的政治軍事運作。而且能在兩年半不到的時間完成,實在難得。中國自古以來,凡有統一行動,均係由北而南,能夠由中國的南端北指,而且成功地統一全國的,就祇有這麼一次。時間既短,又是由極南而北,這兩大特點,使國民革命軍北伐在歷史上據有特殊的地位。 廣西人在整個北伐的過程中,不但全程參與,而且全力投入。在北伐軍尚未誓師之前,廣西的將領不祇參與策動北伐大計,更率先領軍,翻越湘桂邊境,藉援湘一舉,使北伐軍未誓師即打了勝仗,士氣大振。及北伐誓師,包含李宗仁、白祟禧在內的這些廣西將領,更追隨總司令蔣中正,矢勇矢忠,屢創佳續,在極端複雜的環境裡,襄助蔣中正,清黨反共,並在內亂中,支撐北伐,以及結束北伐。 本文以一個灤東會戰,點出民國史上較少為人所知的一段故事。那就是結束北伐的戰役,是在飢寒交迫當中完成的。本文就史論史,堅主歷史並非政治的附屬品,因此,將以客觀的敘述,追尋當年的真相,並且簡單而明白地指出:北伐軍事行動的結束是在9月23日。 不止此,本文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找出北伐軍的軍事運作幕後政治運作的內涵。「北伐」不祇是軍事行動,同時更涉及政治折衝、外交鬥爭與奧援、社會宣傳、軍備裁減、軍費軍餉籌措等面,十分錯綜複雜而困難,白崇禧如何同時處理這些問題,最佳達成軍事行動上的勝利,則是本文的重點。 基於這些認識,作者希望藉著這篇文章,重建北伐大業結束之戰的歷史,並及於軍事運作以外和運作的前後,與前敵總指揮、代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權的白崇禧有關的史實。
期刊論文
1.李品仙(1978)。北伐的最後一戰。廣西文獻,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旭初(1962)。廣西與中央廿餘年來悲歡離合億述:白崇禧肅清關內結束北伐。春秋,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浤源(19900400)。廣西與北伐。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6,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浤源(19871200)。「美國軍事情報: 中國之部 (1911-1941) 」檔案目錄重編(2) : 1922-1933。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3,57-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浤源(1996)。白崇禧結束北伐。第三屆三軍軍官學校基礎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Jordan, Donald A.(1976)。The Northern Expedition: China's National Revolution of 1926-1928。Honolulu, Hawaii: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new window
2.陳存恭、郭廷以(1983)。徐啓明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顯文、支紹曾(1987)。國民革命軍發展序列。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文公直(1962)。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思遠(1989)。白崇禱傳。臺北:曉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央日報、古屋奎二(1976)。蔣總統秘錄。臺北:中央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acobs, Dan N.(1981)。Borodin: Stalin's Man in Chin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國防部史政局(1970)。北伐簡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正華(1986)。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宗仁、唐德剛(1986)。李宗仁回憶錄。香港:南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錫璋(19820501)。細說北洋。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防部史政编譯局(1981)。東路軍北伐作戰紀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丁中江(1974)。北洋軍閥史話。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文化大學(1984)。先總統蔣公全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編委會(1988)。北伐統一六十周年學術討論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品仙(1975)。李品仙回憶錄。台北:中外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大受(1984)。中國通史。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嘉謨(1995)。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紹紘(1989)。五十回億。台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1990)。白崇禱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戢翼翹、李敏樹、陳存恭(1985)。戢翼翹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廷以(1984)。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浤源(1995)。從變亂到軍省--廣西的初期現代化,1860-193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馥、梅寅生(1986)。中國現代軍事史:1924-1949。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恩涵(19930000)。北伐前後的「革命外交」:1925-193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程思遠(1988)。政海秘辛。香港:南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君長(1981)。國民革命軍之奮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存恭(1986)。評唐德剛撰《李宗仁回憶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United States Military Intelligence Reports: China,1911-1941,Washington:National Archive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梓生(1982)。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經過。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瑞月(1992)。建校建軍與東征北伐。國民革命建軍史。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千里(1994)。白崇禧進軍北京前後。國民革命軍北伐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南宣(1994)。獨立第八師參加二次北伐片斷。國民革命軍北伐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