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
作者:盧靜儀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五南
集叢:中國法制史叢書;1
ISBN:957114178X
主題關鍵詞:繼承法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6
期刊論文
1.(1926)。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婦女運動決議案。政治公報,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ehbinder, Manfred、陳添輝(19940316)。從社會學的觀點探討外國法的繼受。司法周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島玉吉、胡長清(1929)。讀中華民國親屬法及繼承法草案。法律評論,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文政(1929)。宗祧繼承與遺產繼承問題。法律評論,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水口拓壽(2001)。井上徹著《中國宗族國家禮制:宗法主義視點分析》讀記。臺大歷史學報,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善軍(1998)。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繼承及其與財產繼承的關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史風儀(1985)。中國封建社會的繼承制度。法學研究,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勇(1995)。國家法與宗族法:清代宗族法與國家法律之比較及宗族政策的演變。東海法學研究,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庸(1923)。法律評論發刊詞。法律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卓(1994)。家族制度與日本的近代化。南開學報,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卓(1998)。養子之制與近代日本企業的發展。日本學刊,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卓(1999)。中日財產繼承制度比較淺論。日本學刊,19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祖蔭(1930)。中華民國新民法概述。法律評論,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復甸(1987)。傳統家制與現代立法。華岡法粹,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咏榮(1987)。我國固有倫理與現行法制。法學叢刊,3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長民(1923)。法律評論創刊號題辭。法律評論,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崗(1991)。宗法新解。九州學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濟(2001)。近代長江中游家族財產習俗制度述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長清(1929)。評已嫁女子追溯繼承財產施行細則。法律評論,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長清(1930)。論宗祧繼承。法律評論,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長清(1935)。論養子制度。法律評論,11(285/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1919)。李超傳。新潮雜誌,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郁嶷(1928)。妾制之研究。法律評論,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郁嶷(1929)。論新親屬法草案採取個人制之當否。法律評論,6(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郁嶷(1930)。論宗祧繼承之弊。法律評論,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楠(2002)。淺談宋代的家庭立嗣糾紛。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涂身潔(1924)。對於民草關於女權部分應行修正之管見。法律評論,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佩國(2002)。近代江南鄉村的族產分配與家庭倫理。江蘇社會科學,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梁治平(1998)。傳統及其變遷:多元景觀下的法律與秩序。二十一世紀,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梁啟超(1923)。法律評論創刊號題辭。法律評論,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家馨(2000)。評王伯琦先生著《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法制史研究,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民(1963)。中國親子關係的傳統思想。法律評論,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長蘅(1930)。對於民法親屬繼承兩編原則上應先決各點之要見(一)、(二)。法律評論,7(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添輝(1989)。以繼受外國法律做為開發中國家現代化之工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章宗祥(1923)。法律評論創刊號題辭。法律評論,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傅秉常(1930)。親屬繼承法上的幾個重要問題。法律評論,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彭時(1930)。世界民法思潮的新趨勢。法律評論,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純怡(2002)。宋代戶絕之家的立嗣一以判例為主的探討。興大人文學報,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鵬(1925)。我國修訂民法應取之方針。法律評論,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天倪(1924)。論法律規定父亡母在子已成年之財產,母無所有權之利弊及與男女平等主義之關係(續)。法律週刊,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歐陽正(1995)。民國初年(1912—1927)法制史研究芻論--中國法制研究的一個新方向。社會科學學報(空大),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歐陽正(2000)。民國初年的法制改革與司法獨立理念的實踐。法制史研究,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潘維和(1975)。民事法律關係之法制史的研究。法學叢刊,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潘維和(1988)。近代民事立法的時代背景。律師通訊,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潘維和(1988)。近代民事立法的時代背景。律師通訊,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潘維和(1988)。近代民事立法的時代背景。律師通訊,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談社英(1922)。女子承繼遺產問題之商榷。神州女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戴東雄(1974)。清末民初之親屬及宗族制。法學叢刊,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戴東雄。清末民初之親屬及宗族制。法學叢刊,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戴東雄(1975)。清末民初之家制。法學叢刊,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鍾年(1996)。宗法、保甲、鄉約--兩宋時期的鄉村社會控制。歷史月刊,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戴東雄(19730400)。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2),267-2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獨秀(1915)。吾人最後之覺悟。新青年,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獨秀(1915)。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青年雜誌,1(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淑媛(20001200)。唐宋戶絕財產繼承之分配及其歸屬。法制史研究,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鎨澂(20001200)。一代漢學家與中國法巨擘:約翰.艾斯卡拉Jean Escarra(1885-1955)。法制史研究,1,265-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端(20001200)。「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臺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學分析。法制史研究,1,117-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董康(192501)。民國十三年司法之回顧。法學季刊,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呂芳上(19921200)。娜拉出走以後--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近代中國,92,10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惠馨(19911200)。變動中的人倫秩序與法律秩序--從親屬法中夫妻間的關係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1(1),327-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國法制史學會(1993)。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與前瞻:紀念沈家本誕生一百五十二週年: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及兩岸法制之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臺大法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家嶠(1999)。漢人宗族意識與宗族表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祥彬(2002)。我國收養法修正芻議─以收養之成立要件及效力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啟大(1984)。我國收養法修正芻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章一(1996)。從法史學觀點論我國民法之家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馨珺(2002)。南宋縣衙的「獄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淑媛(1999)。唐宋家庭財產繼承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燕儷(2003)。唐代的夫妻關係--以禮律規範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禮記注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儀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春秋左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春秋公羊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春秋穀梁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瑤田(1968)。宗法小記。臺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爾巽(1986)。清史稿。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6)。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華文書局(1964)。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華文書局(1964)。大清宣統政紀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長孫無忌(1990)。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松(1976)。宋會要。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申時行、趙用賢(1963)。大明會典。臺北:東南書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祝慶棋(1968)。刑案匯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風出版社(1964)。清初及中期對外交涉條約輯(康雍乾道咸五朝條約)。臺北: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商務印書館編譯所(1909)。大清光緒新法令。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商務印書館編譯所(1909)。大清宣統新法令。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商務印書館編譯所(1911)。大清宣統新法令。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吉同鈞(1910)。精校大清現行刑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修訂法律館(1915)。法律草案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憲政編查館、文海出版社(1965)。政治官報附內閣官報。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公安部戶政管理局(1996)。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戶籍管理法規。北京:群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15)。中華六法。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蘇蘇屬地方自治籌辦處(1989)。江蘇自治公報。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司法例規編纂處(1969)。司法例規。臺北:司法公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司法院史實紀要委員會(1982)。司法院史實紀要:第一冊。臺北:司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1969)。中國民商事習慣調查報告錄。臺北:進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沛生(2002)。中國民事習慣大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熹(1986)。御纂朱子全書。臺北: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柳宗元(1974)。柳河東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襟霞閣(2000)。清代名吏判牘七種彙編。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汪輝祖(1971)。病榻夢痕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汪輝祖(1971)。學治臆說。臺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麥仲華(1972)。皇朝經世文新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沈家本(1976)。寄糅文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沈家本(1996)。沈家本未刻書集纂。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法學研究社員(1912)。各省審判廳判牘。上海:法學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武高可、王慕紅、王琴副(1999)。北京審判制度研究檔案資料選編。北京:北京檔案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健(2001)。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潔卿(1988)。中國法律與法治思想。臺北:王潔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安.沃特納、曹南來(1999)。煙火接續:明清的收繼與親族關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何勤華(2001)。法國法律發達史。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吳虞(1990)。吳虞文錄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志敏(1988)。中國古代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能士、胡平生(1978)。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臺北:南京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胡平生(1999)。中國現代史書籍論文資料舉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胡長清(1945)。中國民法繼承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胡留元、馮卓慧(1988)。西周法制史。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郁嶷(1932)。繼承法要論。朝陽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高明士(1999)。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郗朝俊(1937)。民法要義繼承編。上海:王秋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國史館中華民國史內政志編纂委員會(1992)。中華民國史內政志。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國史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編纂委員會(1994)。中華民國史法律志。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晉藩(1996)。中國法律的傳統與現代化--1993中國法律史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國華(1992)。博通古今學貫中西的法學家--1990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培田(1994)。中西近代法文化衝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慶軍、孟國祥(1997)。民國司法黑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梁啟超(1992)。先秦政治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梁慧星(2000)。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梁慧星先生主編之中國大陸法學思潮集。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梅仲協(1966)。民法要義。臺北:自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東原(1965)。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1993)。民法繼承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顧遠(1960)。中國法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湯一介(1989)。論傳統與反傳統:五四七十週年紀念文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幼炯(1973)。中國近代法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鶴皋(1994)。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漢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趙鳳喈(1974)。民法親屬編。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志琴(1998)。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俊文、池田溫(1996)。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法制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廣安(2002)。中華法系的再認識。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潘維和(1982)。中國民事法史。臺北:漢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潘維和(1988)。中國民法精義。臺北:漢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鄭國楠(1945)。中國民法繼承論。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戴炎輝(1959)。中國身分法史。臺北:台北監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謝冠生、查良鑑(1968)。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華法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羅鼎(1956)。民法繼承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嚴昌洪(1992)。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Van der Valk, M. H.(1968)。Interpretations of the Supreme court at Peking years 1915 and 1916。Taipei:Ch’eng-We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80.島田正郎(1980)。清末における近代。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滋賀秀三(1953)。中國家族法論。東京:弘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郁嶷(1932)。繼承法要論。朝陽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貴連(2002)。近代中國法制與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何勤華(2001)。法的移植語法的本土化。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汪楫寶(1966)。民國司法志。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張生(2002)。民國初期民法的近代化--以固有法與繼受法的整合為中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仁井田陞、林茂松(1976)。中國法制史新論。臺北: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黃源盛(2000)。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陶希聖(1979)。中國法制之社會史考察。臺北:食貨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費孝通、戴可景(1987)。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鴻烈(1971)。中國法律在東亞諸國之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海南、李太正、法治斌、陳連順、顏厥安(199411)。法學入門。臺北市:月旦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邢鐵(2000)。家產繼承史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華友根(1999)。薛允升的古律研究與改革--中國近代修訂新律的先導。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范忠信(2001)。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白凱(2003)。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薛梅卿(1997)。宋刑統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郭衛(1978)。大理院判決例全書。臺北:司法院祕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陳旭麓(199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薛允升(1977)。唐明律合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戴炎輝(1965)。唐律各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房玄齡(1983)。晉書。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秦蕙田、盧文弨、姚鼐(19940500)。五禮通考。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史鳳儀(1999)。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談社英(1936)。中國婦女運動通史。南京:婦女共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司法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1976)。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臺北市:司法行政部總務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潘維和(1982)。中國近代民法史。臺北:漢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由嶸(1993)。外國法制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鄭永福、呂美頤(1993)。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1985)。新唐書。台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清實錄館(1987)。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程樹德(1988)。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戴炎輝(1977)。唐律通論。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羅志淵(1976)。近代中國法制演變研究。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杜佑、王文錦(1984)。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黃彰健(1979)。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李貴連(2000)。沈家本傳。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董康(1939)。民法親屬繼承兩編修正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張晉藩(1990)。中國法制史研究綜述。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張佩國(2002)。近代江南鄉村地權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沈家本、兪廉三(1909)。大清現行刑律案語。法律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徐朝陽(1973)。中國親屬法溯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梁啓超(1957)。中國成文法編制之沿革。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竇儀(1985)。宋刑統。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滋賀秀三(1984)。清代中國の法と裁判。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滋賀秀三、寺田浩明、岸本美緒、夫馬進、王亞新、梁治平、范愉、陳少峰(1998)。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謝振民、張知本(1948)。中華民國立法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趙鳳喈(1977)。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司馬遷(1984)。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1987)。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瞿同祖(1998)。瞿同祖法學論著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臺灣私法人事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1967)。皇宋中興兩朝聖政。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伯琦(1985)。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臺北:法務通訊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朱壽朋、張靜廬(1958)。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薛允升、黃靜嘉(1970)。讀例存疑。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承啟、英傑(1968)。欽定戶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楊幼炯(1936)。近代中國立法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徐本、田濤、鄭秦(1999)。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政學社(1972)。大清法規大全‧法律部。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郭衛(1972)。大理院解釋例全文。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房玄齡、劉俊文、長孫無忌(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王正華(1986)。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郭松義(2000)。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朱勇(1987)。清代宗族法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葉孝信(1993)。中國民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張晉藩(1998)。清代民法綜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滋賀秀三(1967)。中國家族法の原理。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童光政(1999)。明代民事判牘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姚雨薌、胡仰山(1964)。大清律例會通新纂。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林詠榮(1982)。中國固有法律與西洋現代法律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脫脫(1985)。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潘維和(1982)。中國歷次民律草案校釋。臺北:漢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李文治、江太新(2000)。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張晉藩(1997)。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李貴連(1998)。二十世紀的中國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楊鴻烈(19641100)。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張廷玉、張岱(1982)。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瞿同祖(1984)。中國封建社會。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李卓(2004)。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陳顧遠(1992)。中國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丁世良、趙放(1989)。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吳城(1964)。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戴炎輝(1995)。中國法制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梁啟超(1964)。戊戌政變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劉昫(1985)。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王善軍(2000)。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周策縱、楊默夫(1981)。五四運動史。臺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沈桐生(1969)。光緒政要。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盛世佐(1983)。儀禮集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張晉藩(1992)。中國法制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楊鴻烈(19670000)。中國法律發達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馬漢寶(19990000)。法律與中國社會之變遷。臺北:馬漢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張偉仁(19830000)。清代法制研究:輯1--盜案之初步處理及疎防文武之參劾。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周凱(1961)。廈門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林端(19940000)。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仁井田陞(1943)。支那身分法史。座右寶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仁井田陞(1964)。唐令拾遺。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張玉法(1998)。中華民國史稿。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賀長齡(1972)。皇朝經世文編。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瞿同祖(198400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1979)。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沈之奇、懷效鋒、李俊(2000)。大清律輯註。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張晉藩(1998)。清朝法制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梁治平(1996)。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張晉藩(1999)。中國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劉含章(1936)。民法繼承編實用。瓌琦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胡光麃(1981)。中國現代化的歷程。臺北: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黃源盛(1998)。大理院民事判例全文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源盛(1998)。大理院民事判決彙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清國親屬法草案理由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清國繼承法草案理由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12)。各省區民商事習慣調查報告文件清冊,北京:司法部收發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12)。民商事習慣調查錄,北京:司法部收發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士(2001)。唐律「家人共止坐尊長」より見た家長の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司法行政部(1969)。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司法行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尹章義(1985)。「非『父系血親繼嗣』制度」初探--以族譜學為中心所作的研究。第二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紀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伯琦(1999)。習慣在法律上地位的演變。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麗(2000)。唐五代擬制血親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庸(1968)。五十年來的中國法制。晚清五十年來之中國--申報五十週年紀念(1872—1922)。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卓(2000)。生命的傳承與家業的傳承--中日家的比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秀雄(1996)。臺灣百年來收養制度之變遷。臺灣法制一百年論文集。臺北:臺灣法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柳立言(2001)。養兒防老--宋代的法律、家庭與社會。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佩國(2002)。近代江南鄉村的宗祧繼承與家產糾紛。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鏡影(1977)。現代民法與中華文化之枘鑿。法律之演進與適用。臺北:漢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添輝(1996)。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中國法制之變化。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與前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顧遠(1982)。我國家施制度之史的觀察。陳顧遠法律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日然(1997)。清末民初中國法制現代化之研究。法理學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曉耕(1992)。沈家本與中國近代民事立法。博通古今學貫中西的法學家--1990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歐陽經宇(1983)。三民主義與民法親屬繼承兩編的立法。中華學術與現代文化叢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蔣義斌(2001)。《名公書判清明集》中立繼與繼絕的判例。宋代社會與法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秦(2000)。十八世紀中國親屬法的基本概念。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東雄(1988)。論中國家制的現代化。親屬法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炎輝(1998)。立繼。傳統中華社會的民刑法制--戴炎輝博士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魏格禮(1968)。中華法學研究在德國。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華法學協會:中國文化學院法律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村哲夫(1990)。清末の地方習慣調查の報告書について。布目潮渢博士古稀記念論集--東アジアの法と社會。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繼昌(1982)。中國家族研究的探討。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源盛(2002)。帝制中國最後一部傳統刑法典--兼論晚清刑事法近代化的過渡。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四卷: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論。臺北: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偉仁(1987)。傳統觀念與現行法制。台大法學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董康(1940)。中國修訂法律之經過。支那法制史研究。東京:有斐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戴東雄(1988)。論我國收養法之現代化。親屬法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惠馨(1999)。從法律面談中國婦女在家庭地位之變遷。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繼昌(19990000)。中國家庭的文化與功能。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