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初律賦探析--兼論律賦的形成因素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
作者:蔡梅枝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
頁次:頁53-74
主題關鍵詞:唐律賦限韻律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
  • 點閱點閱:53
     講到唐代的「限韻」律賦,一般都從科舉制度的層面闡說,所以談完最早的限韻律賦-王勃〈寒梧棲鳳賦〉後,通常就直接進入開元二年以後的進士科雜文試賦之探討。但若翻開《全唐文》,在王勃〈寒梧棲鳳賦〉之後,開元二年李昂〈旗賦〉之前,尚有十數篇限韻律賦。這幾篇律賦作品,可以一窺初期「限韻」律賦的形態,更進一步了解律賦的形成因素。本文便是透過對這十幾位唐初律賦作家及其賦作、賦作的內容與形式等方面的探討,重新檢討律賦的形成。
期刊論文
1.鄺健行(19940000)。唐代律賦對科舉考試的黏附與偏離。新亞學術集刊,13,399-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正體(19870100)。唐代的科試制度與詩賦體制研究。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0(1)=226,2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寶蓮(19930400)。王勃「寒梧棲鳳賦」與唐代律賦發展。國文天地,8(11)=95,3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恩定(19900300)。再談唐人以詩賦取士嗎? --兼論「詩賦」在唐代進士科考中的地位。國文天地,5(10)=58,9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聯添(19850500)。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17,9-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簡宗梧(1993)。試論唐賦之發展及其特色。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文津出版社。109-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浴賢(1996)。和諧統一、自由通脫的初唐賦--初唐賦特徵及其成因述論。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政大。335-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馬寶蓮(1993)。唐律賦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承錫(1994)。初唐賦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調元(1971)。賦話。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幼明(1991)。辭賦通考。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榮芳(1987)。唐代京兆尹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宗強(198608)。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曰剛(1997)。中國辭賦流變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宗國(1997)。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鈴木虎雄(1976)。賦史大要。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誥(1993)。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正體、張婷婷(1982)。賦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松、趙守儼(1984)。登科記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積高(1987)。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昉、宋白(1979)。文苑英華。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紹虞。聲律說考辨。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紹虞(1975)。聲律說考辨。文藝評論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