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列子」中的神話運用研究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吳佳真
出版日期:1999
卷期:9
頁次:頁35-58
主題關鍵詞:列子神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9
  • 點閱點閱:18
漢魏六朝時代的《列子》,其內容既有先秦古事古意的痕跡,又有後人增纂雜廁的線索,往往因真偽問題而令學者論述紛紜。然而,由於書中神話含量豐富,有古神話的保存與增刪,有首見文獻記載的神話,有神話素材衍而為寓言者,有因哲學化而扭曲神話者,在中國古代神話研究上極具價值。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列子》的宇宙觀及其神話之運用,深究書中所展現的神話思維,以及其為配合宇宙觀而運用神話的實例。第二章:《列子》的生死觀及其神話之運用,探討其生死相循環、以及「一氣萬形」的觀點,並分析列子如何在與弟子百豐的問答、夸父死後生鄧林,以及僬僥國、諍人、大椿、冥靈、鯤、鵬等神話素材中巧妙地展現哲思。第三章:《列子》的人生觀及其神話的運用,明瞭其處事態度在於重柔弱貴持後,以為柔弱勝剛強,主張去自高心、機心、打破物我二元對立觀,因此以人與禽獸之辨、古莽之國、中央之國、阜落之國等神話來闡發外貌與實質的差異,人生如夢、夢覺不分的俗世真相。第四章:《列子》中神話與寓言的互涉現象,剖析其假借神話若干片段情節以構成的寓言,揭示其神話與寓言結合的獨特方式。第五章:《列子》中的類神話,研究其書中之傳說、仙話等類神話的保存情形與相關問題。筆者希冀透過以上五章的分析,揭示此書神話運用之獨特性、功能性與藝術性,進一步思考《列子》在中國神話研究上的地位與價值。
期刊論文
1.浦忠成(19950600)。神話中之變形。花蓮師院學報,5,4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恆雄(19900600)。從道家的觀點看漢族和布農族的變形神話。漢學研究,8(1)=15,751-7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嚴靈峰(1983)。列子辯誣及其中心思想。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孝廉(1983)。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城淮(1998)。中國上古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伯俊(1971)。列子集釋。台北:明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達先(19880800)。中國神話研究。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段芝(1994)。中國神話。台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孝廉(1986)。神話與小說。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孝廉(1977)。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登福(1990)。列子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列禦寇、莊萬壽(1979)。新譯列子讀本。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舒憲(1992)。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樂蘅軍(1985)。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神話與小說之部。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