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麗水方言小稱語音形式的語法化輪迴
作者:江敏華 引用關係
書刊名:山高水長 : 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上冊;何大安, 張洪年, 潘悟雲, 吳福祥 (編輯)
頁次:419-438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吳語麗水方言小稱語法化鼻音鼻尾鼻化變調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本文利用田調所得分析麗水方言的小稱,指出在漢語方言常見的五大類型小稱形式中,麗水方言具有其中鼻音詞綴型、鼻尾型、鼻化型與變調型等四大類型的小稱詞,並且有些類型還具有一種以上的小稱形式。本文利用「語法化輪迴」的概念,指出麗水方言這些不同類型且能產性不一的小稱詞,事實上都是由相同的「兒」語素經由語法化的過程發展而來的,並且總共經歷了三個重新啟用新形式的「語法化輪迴」。本文同時指出,小稱詞的語法化,除了會由於語義或語法功能的磨損而重新啟用一個新形式,形成「語法化輪迴」的現象外,也會由於語音形式的弱化、消失而重新啟用一個新的小稱形式,產生「語音形式的語法化輪迴」。在麗水方言中,「語音形式的語法化」應是主導其小稱詞語法化輪迴的主要力量。
期刊論文
1.曹逢甫、劉秀雪(20011000)。閩南語小稱詞的由來--兼談歷史演變與地理分布的關係。聲韻論叢,11,295-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鋼強(1997)。贛語中帶 [-n] 尾的「女」字。方言,1997(3),220-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悟雲(1995)。「囡」所反映的吳語歷史層次。語言研究,1995(1),146-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張尚芳(1979)。溫州方言的兒尾。方言,3,207-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松熹(1993)。浙江吳方言裡的兒尾。中國語文,2,134-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松熹(1986)。浙江義烏方言裡的「n」化韻。中國語文,6,442-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逢甫、李一芬(20050600)。從兩岸三地的比較看東勢大埔客家話的特殊35/55調的性質與來源。漢學研究,23(1)=46,79-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本瑛(19951200)。漢語方言中小愛稱的地理類型與演變。清華學報,25(4),371-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張尚芳(1981)。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方言,1981(1),40-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張尚芳(1980)。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方言,1980(4),245-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忠敏(19921100)。論吳語閩語兩種表小稱義的語音形式及來源。大陸雜誌,85(5),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志耘(2001)。南部吳語的小稱。語言研究,2001(3),3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屏生(19990500)。東勢客家話的超陰平聲調變化。聲韻論叢,8,461-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曉農、寸熙(2003)。韶關話的嘎裂聲和小稱調。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346-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俊龍(2002)。論東勢客家話特殊35調的語法功能、性質與來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331-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逢甫(2004)。語法化輪迴的硏究:以漢語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爲例。第二屆語言學硏究研討會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語言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昭銘、周磊(2003)。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敏華(1998)。臺中東勢客家話35調的性質與來源。教育部獎勵漢語方言研究著作得獎作品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江敏華(1998)。臺中縣東勢客語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秋谷裕幸、趙日新、太田齋、王正剛(2002)。吳語蘭溪東陽方言調查報告。平成13-15年度科學硏究費基盤研究(B)研究成果報告書第二分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必之(2004)。南部吳語幾種小稱形式的內在關係及其來源。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中央硏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愛珍(1998)。福州方言詞典。南京:上海:江蘇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志耘(2002)。南部吳語語音系統。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秋谷裕幸(2001)。吳語江山廣豐方言研究。松山市:愛媛大學法文學部總和政策學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志耘、秋谷裕幸、太田齋、趙日新(2000)。吳語處衢方言研究。東京:好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pper, Paul、Traugott, Elizazbeth Closs(1993)。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楊秀芳(19910000)。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