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廣東省大埔縣東南部客家方言小稱詞調查研究
書刊名: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作者:鄭明中
作者(外文):Cheng, Ming-chu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9
頁次:頁1-3+5-34
主題關鍵詞:客家話小稱詞綴大埔東勢HakkaDiminutiveSuffixDapuDongsh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8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曹逢甫、劉秀雪(20011000)。閩南語小稱詞的由來--兼談歷史演變與地理分布的關係。聲韻論叢,11,295-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逢甫、李一芬(20050600)。從兩岸三地的比較看東勢大埔客家話的特殊35/55調的性質與來源。漢學研究,23(1)=46,79-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逢甫(2006)。語法化輪迴的研究:以漢語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為例。漢語學報,14,2-1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劍芬(1986)。普通話輕聲音節特性分析。應用聲學,5(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伍巍、王媛媛(2006)。徽州方言的小稱研究。語言研究,26(1),6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冬梅(2002)。關於小稱的基本認識。語文學刊,2002(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Winford, Donald(2005)。Contact-induced change classification and progress。Diachronica,22(2),373-427。  new window
8.鄭明中(20180400)。卓蘭饒平客家話小稱詞調查研究。臺灣語文研究,13(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雪貞(1992)。梅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方言,1992(4),275-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中(2018)。論漢語小稱範疇的顯赫性及其類型學意義。中國語文,383,163-176+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雷容(2017)。漢語小稱的語義演變機制。漢語學報,58,8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亓海峰(2011)。輕聲性質的跨方言研究。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1),112-114+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丹彤(2016)。二十一世紀以來漢語輕聲研究的新發展。文教資料,707,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菲、甘于恩(2014)。大埔客家方言音系。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3),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文群(2001)。談輕聲及其重要性。楚雄師範學院學報,16(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袁翠(2016)。小稱的初始功能:表小?表暱稱?。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6(2),97-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溫昌衍(2019)。江西石城客家話的小稱變調和強化變調--兼論臺灣東勢客家話(??)35變調。方言,2019(3),283-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俐李(2002)。20世紀漢語輕聲研究綜述。語文研究,84,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明中(20190900)。卓蘭鎮客家方言小稱詞之形成與變異研究。成大中文學報,66,233-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明中(20201200)。廣東省大埔縣高陂鎮與湖寮鎮客家話小稱詞調查研究。中正漢學研究,2020(2)=36,137-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曹逢甫、劉秀雪(20080700)。閩語小稱詞語法化研究--語意與語音形式的對應性。語言暨語言學,9(3),629-6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江俊龍(20061000)。論東勢客家話特殊35調的語法功能、性質與來源。聲韻論叢,14,139-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屏生(19990500)。東勢客家話的超陰平聲調變化。聲韻論叢,8,461-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麥耘(1990)。廣州話的特殊35調。第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吉川雅之(1998)。大埔縣客家話語音特點簡介。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158-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忠司(1994)。東勢客家語音系統略述及其音標方案。臺灣客家語研討會。臺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1-(1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肇錦(1997)。從臺灣語言聲調現象論漢語聲調的演變的幾個規律。臺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會議日期: 1997/06/06-06/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文英(2008)。大埔客語特殊35調來源的內外思考。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353-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中杰(2009)。大埔客家話與其周邊方言關係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淑芬(2012)。台灣南部客語的接觸演變(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文英(2008)。區域方言的語言變體研究:以桃園新屋客語小稱詞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明中(2006)。粵北土話小稱詞之優選理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俊龍(2003)。兩岸大埔客家話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敏華(1998)。臺中縣東勢客語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菲(2018)。梅州客家方言語音的地理語言學研究(博士論文)。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同春(2003)。漢語語音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元任、丁邦新(1980)。中國話的文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冬香、莊初升(2009)。韶關土話調查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耿鏞(1993)。客家方言語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初升(2004)。粵北土話音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初升(2004)。韶華集:漢語方言學論稿。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永安(2014)。聲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大埔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92)。大埔縣誌。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磊(2008)。漢語中和調的跨方言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inford, Donald(2003)。An Introduction to Contact Linguistics。Blackwell Publishers。  new window
11.吳宗濟、林茂燦、鮑懷翹、楊順安、顏景助、許毅(1989)。實驗語音學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光宇(19960000)。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忠敏(2000)。論廣州話小稱變調的來源。東方語言與文化。上海: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麥耘(1995)。廣州話的語素變調及其來源與嬗變。音韻與方言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曾怡(2002)。論兒化。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燾(1990)。探討北京話輕音性質的初步實驗。語音探索集稿。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日新(2004)。徽語的小稱音變和兒化音變。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文萃--方言卷。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