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學校教育研究--以貴州省民族地區學校教育為例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劉青青
作者(外文):Liu, Qing-qi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9)
頁次:236-239
主題關鍵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學校教育Ethnic minoritie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The schoo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教育則是其保護的主要形式。當前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不僅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而且也積極引導學校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還存在諸多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后繼無人;缺乏專業的傳承教育隊伍;缺少規范的校本課程;資金支持力度仍顯不足。鑒于此,建議把學生作為項目傳承人進行重點培養;加強遺產文化師資隊伍建設;注重開發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加大遺產傳承資金投入力度。
期刊論文
1.王文章、陳飛龍(2008)。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普麗春(2010)。雲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構想。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紅(2013)。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教育的實踐探析--以寧夏回族為例。回族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亞萍(2013)。中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探索--以河南省各地中學開展美術教育的情况為例。基礎教育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井祥貴(2011)。疏離與融合:學校教育視野下的民族文化傳承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繼、馮芸、祁錫峰(2012)。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情況調查與分析--以連雲港中小學為例。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于栗、陸秀春(2014)。民族地區學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實踐的人類學探析--以桂西D與X小學為例。民族藝術,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祥貴(2010)。論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自治權立法保護的完善。社會科學家,20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普麗春(2009)。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研究綜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粟遠榮(2014)。黔東南農村中小學民族民間文化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2)。貴州省志•民族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中笑、楊方剛(2003)。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2008)。教育學基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蔚,王小梅,周靜(20100611)。存"魂"揚"形"傳"非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