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禮義化性”與“習俗化性”--論荀子思想中禮與俗的作用
書刊名:哲學研究
作者:王威威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32-39
主題關鍵詞:化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5
"性惡論"是荀子禮治思想的人性基礎,他主張以禮義變化人的情欲之性。禮義化性主要通過對人的教化,使心認可禮義,進而通過心之所可來節制欲望,并發揮心的思慮功能使情欲對象符合禮的規定。荀子又認為"注錯習俗"也可以化性,"注錯習俗"的差異造成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個人修養應該謹慎于風俗習慣,國家的治理者則應通過禮、樂、刑、政等來改變惡俗,形成美俗。從禮俗關系來看,禮和俗都具有"化性"的作用,而美俗的形成依賴于禮樂教化,美俗應該是符合禮義的俗,是禮的民眾化。
期刊論文
1.顏世安(2013)。荀子人性觀非「性惡」說辨。歷史研究,2013(6),2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林(2012)。「化性起偽」如何可能。道德與文明,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兒玉六郎、刁小龍(2011)。論荀子性樸之說--從性偽之分考察。國學學刊,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耿振東(2015)。荀子化性說解論。管子學刊,20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法生(2014)。荀子人性論辨證。哲學研究,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邦雄(20011200)。由老莊道家析論荀子的思想性格。鵝湖學誌,27,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荀況、王天海(2005)。荀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名春(2014)。荀子新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公哲(2009)。荀子今注今譯。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濤(2008)。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熾成(20070320)。荀子:性樸論者,非性惡論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賢哲(2014)。論荀子性惡說之意義與定位。荀子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