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化性起偽:一種「社會參與」的學習歷程
書刊名:哲學論集
作者:朱敏伶
作者(外文):Chu, Min-l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51
頁次:頁99-118
主題關鍵詞:荀子化性起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XunziNatureCivilizationHua xing qi weiThe general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3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沈清松(19980500)。論公民德行的陶成。哲學與文化,25(5),406-418+492-4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小慧(20081000)。禮義、禮情及禮文--荀子禮論哲學的特點。哲學與文化,35(10)=413,4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小慧(20121000)。荀子言性惡,善如何可能?。哲學與文化,39(10)=461,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小慧(20130900)。荀子以「君-群」為架構的政治哲學思考。哲學與文化,40(9)=472,2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藿(20190400)。民主社會中的公民德行與公民教育--教育哲學角度的省思。哲學與文化,46(4)=539,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小慧(20071200)。從「解蔽心」到「是是非非」:荀子道德知識論的建構及其當代意義。哲學與文化,34(12)=403,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旭東(20071200)。可以而不能--荀子論為善過程中的意志自由問題。哲學與文化,34(12)=403,55-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傅斯年(2006)。性命古訓辯證。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望衡(2001)。中國古典美學史。台北: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荀卿、熊公哲(1980)。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雄(1983)。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先謙(1996)。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關永中(1991)。朗尼根的認知理論:《洞察》卷一釋義。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哲賢(19940000)。荀子之核心思想:「禮義之統」及其現代意義。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天海(2005)。苟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滌生(2000)。荀子集釋。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1987)。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縣樹林鎮:漢京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春海、葉海煙、尤煌傑、李賢中(2005)。中國哲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德榮(1997)。詮釋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敏伶(20190000)。從荀子的性惡論看「善」的實現。花木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197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羅光(1990)。儒家哲學的體系。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