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問題與挑戰:社會科學研究趨向的哲學反思
書刊名:哲學研究
作者:樊凡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120-126
主題關鍵詞:社會科學治理需求公共社會科學責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5
公共性是社會科學的靈魂。然而,當下社會科學研究表現出以下三種趨向:一是研究的小圈子化;二是遠離公共世界;三是濃描"個人心志倫理"、淡化"公共責任倫理"。這三種趨向侵蝕了社會科學的公共性,剝奪了社會科學的務實性、審慎性和思想性,弱化了社會科學的道德、責任擔當,使其日益成為"靈魂缺失的社會科學"。為了找回社會科學研究的靈魂,有必要使"小圈子化的社會科學"轉型為"公共的社會科學"。
期刊論文
1.項飆(2015)。中國社會科學「知青時代」的終結。文化縱橫,2015(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克利(1998)。時代中的韋伯。讀書,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渠敬東(2016)。破除「方法主義」迷信:中國學術自立的出路。文化縱橫,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志田(2015)。變中前行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讀書,2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閻光才(2015)。閒暇與倉皇的學問。讀書,20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紀霖(2006)。重建社會重心: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學術月刊,200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左玉河(2016)。互鑑共贏:歷史學與各專門學科的交叉滲透。史學理論研究,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戈(2016)。走出社會科學的知青時代。文化縱橫,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紀霖(2003)。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汎森(2014)。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ibbons, M.、Limoges, C.、陳洪捷、沈文欽(2011)。知識生產的新模式:當代社會科學與研究的動力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希、卡佩里耶、胡揚(2015)。最美的哲學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楚賓、哈克特、譚文華(2011)。難有同行的科學:同行評議與美國科學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瑜(2012)。送你一顆子彈。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桑斯坦、陳麗芳(2015)。簡化:政府的未來。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希爾斯、李家永(2007)。學術的秩序:當代大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汪暉(1999)。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湯瑪斯.索維爾、張亞月、梁興國(2013)。知識分子與社會。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特、章樂天(2014)。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特、何靜芝(2013)。記憶小屋。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汀陽(2000)。趙汀陽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習近平(20160519)。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連江(2015)。在學術界謀生存,做學術的功與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劍濤(20161124)。中國政治學的「失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正聿(20170109)。注重理論研究的系統性、專業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