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當代中國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各自邏輯、內在張力與群際團結的實現策略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張英魁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1)
頁次:43-49
主題關鍵詞:少數民族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國家治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當今世界經典的民族國家已不是主流,多民族的共同體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主要存在方式,如何協調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係成為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的重要議題。在不同歷史時期,兩種認同之間的關係或呈現一致或體現為分殊甚至抵牾的狀態。如何化解這種內在張力,使少數民族的自我認同與國家認同二者有效協調,就需要釐清這兩種認同各自的邏輯,深入把握其內在張力生成的條件與原因,以及社會團結的基礎重構的維度,方能在國家治理體系建構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民族治理與國家治理。
期刊論文
1.王明珂(2001)。歷史事實、歷史記憶和歷史心性。歷史研究,20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勇(2012)。國家認同的中國邏輯:基於西南民族地區的考察。理論探討,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斌(2011)。公民認同國家的邏輯進路與現實途徑。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戎(2009)。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問題--區域差異、職業差異和族群差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ser, Lewis A.、孫立平(1989)。社會衝突的功能。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lmond, G. A.、Powell, G. B.、鄭世平、曹沛霖、公婷(2007)。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霍爾頓、倪峰(2006)。全球化與民族國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魯恂.W.派伊、任曉、王元(2009)。政治發展面面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uman, Zygmunt、歐陽景根(2002)。流動的現代性。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艾麗斯•M•楊、彭斌、劉明(2013)。包容與民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有美(2007)。社會認同:一種結構視野的分析--以美、德、日三國為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曼紐爾.卡斯特、曹榮湘(2003)。認同的力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維•伊斯頓、王浦劬(1998)。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Taylor, Charles(1994)。Multiculturalism: Examing the Politicsof Recogni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呂元禮(2015)。問政李光耀:新加坡如何有效治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哈羅德•伊羅生(2008)。群氓之族:族群認同與政治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阿卜杜勒•拉赫曼•阿茲德、鐘海青、黎曉晴(2014)。馬來西亞的民族團結與教育。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路曲(2015)。比較政治學解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范揚、張企泰(2009)。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