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墨經」中的科學思想舉隅--以光學與機械學為主的觀察
作者:湯智君
書刊名:先秦墨家學說研究
頁次:207-242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文津
主題關鍵詞:墨經光學機械學科學思想墨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周富美(19851100)。墨辯與墨學。臺大中文學報,1,187-2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彥士(2005)。墨家12種攻守方式。職大學報,200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智君(20110300)。從墨家學派的衰微探論墨與俠的關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9,63-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墨卿(2005)。墨子的十大發明與發現--李約瑟《中國之科技與文明》書後。職大學報,2005(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麗萍(19951200)。墨家思想於科技教育的涵義。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8(12),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智君(20070900)。前期墨家論證法則之形式、蘊義與影響--以「三表法」為主的觀察。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10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授楚(1979)。墨學源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詒讓(1986)。定本墨子閒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戒甫(1973)。墨辯發微。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安、高誘(1984)。淮南子。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啟超(1975)。墨經校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晉生(1981)。墨經校詮。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楊家駱(1981)。新校本史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奇猷(1981)。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班固、顏師古(1987)。新校本漢書集注。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啟超(1985)。墨子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1985)。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慎、段玉裁(1979)。說文解字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86)。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不韋、高誘(1982)。呂氏春秋。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湛穗豐、吳洪印(1994)。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典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2003)。中國科技史的新視野。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讚源(1996)。墨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呂應鐘。中國古代科技成就,http://www.thinkerstar.com/lu/essays/sino/at0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