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董仲舒和王充探究漢代「義利之辨」的演變及其義涵
作者:王真諦
作者(外文):Wang, Chen D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張永儁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董仲舒王充義利之辨義利Dong Zong-shuWang Chongpropriety and benefi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義利之辨為中國哲學重要的基本課題,因為義利觀念所牽涉的問題,除了兩者關係先後、輕重之區分外,透過歸納的方式也可衍生為義利觀念、思想之系統思考,義與利涵攝「普遍」與「特殊」的概念,經由此可延伸許多層次的哲學問題,故義利之辨往往成為儒家論證道德重要性的最佳範例。不過歷來對義利之辨的研究偏重於以儒家的立場作理解基礎,以致大都集中於先秦儒家與宋明儒家,對於漢代的義利思想並未深入探究,然而漢代諸子對義利的思考基礎,也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作延伸與補充,導致漢代的義利思想與先秦孔孟的理路有所差異,本文的目的即在於經由兩漢代表性思想家對義利問題的討論內容與方式,客觀的呈現漢代義利之辨的原義,以及兩者對漢代義利之辨演變歷程的影響與義涵,以彌補中國義利思想發展史的缺憾部分,並為未來義利思想研究提供新的素材與開展新的領域。
本文的探討主旨範疇,可概為三個部分:首先,對於本文目的動機與義利之辨的根本問題作客觀的探討,分別經由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的釐清,並對論題意義作客觀的探討與界定,同時探究當代探究義利之辨的核心與缺失,進一步探究義利之辨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衡定,以釐清義與利的字源意義,以及所衍生的問題,同時分析先秦諸子對義利的看法。其次,分別針對董仲舒與王充的義利思想內、外緣問題作客觀的梳理,經由兩者所面對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與方法、理論內涵、當代對兩者的理解與目的作客觀的還原與探討。最後則為本文的核心所在,經由兩者義利思想的探討,分析漢代義利之辨的演變歷程,從兩者的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探討演變歷程的關係,進而探討從董仲舒到王充間義利之辨的演變意義,以及王充對其後學的影響義涵,職是之故,本文之目的不僅在探討從董仲舒與王充義利之辨的理解,詮釋漢代義利思想的演變,更重要的是企求透過對漢代義利思想的探討,彌補中國義利思想發展史的缺憾部分,並為未來義利思想研究提供新的素材與開展新的領域。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priety and Benefit in Dong Zong-shu's and Wang Chong's , and its impl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in Han Dynasty.
參考文獻
(按姓氏筆劃排序)


一、原典部分:
1.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共4冊,北京市:中華書局,1999年12月2版。
2.毛亨 傳;鄭玄 戔;孔穎達 疏,《毛詩注疏》,共20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7年6月臺1版。
3.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第三次印行。
4.王利器著,《新語校注》,臺北市:明文書局,民國76年5月初版。
5.王弼著,《老子》,臺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3月初版。
6.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共14冊,臺北市:明倫出版社,民國61年8月初版。
7.司馬遷撰,《史記》,共6冊,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3年10月初版。
8.左丘明撰,《國語》,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年5月初版。
9.朱熹著,《周易本義》,臺北市:大安出版社,民國88年初版。
10.宋 朱熹註,《論語集注》,共2冊,臺北市: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47年4 月初版。
11.宋 朱熹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共2冊,京都市: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
12.宋 程頤 程灝撰,《二程全書》,共3冊,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5年3月臺3版。
13.李鼎祚撰,《周易集解》,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9年6月初版。
14.李滌生著,《荀子集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10月6刷。
15.周法高等編著,《金文詁林》,全17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月不詳。
16.施之勉著,《漢書集釋》,共12冊,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初版。
17.段玉裁撰,徐灝箋,《說文段注箋》,共15冊,臺北市:廣文書局,民國61年11月初版。
18.范曄撰,《後漢書》,共6冊,臺北市:大申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19.唐 孔穎達 疏,《尚書正義》,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1年3月臺二版。
20.徐子宏譯注,《周易》,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5年9月初版。
21.張純一著,《墨子集解》,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2年2月初版2刷。
22.梁啟超著,《墨子學案》,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4年11月初版。
23.清 唐晏著,《兩漢三國學案》,臺北市:仰哲出版社,民國76年初版。
24.郭象注,《莊子》,共2冊,臺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不詳。
25.郭齊勇 尹波點校,《朱熹集》,全10冊,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26.陳啟天著,《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3年6月3版。
27.陸九淵著,《陸象山全集》,臺北市:世界書局,民國25年12月初版。
28.陸佃注,《爾雅新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0年月不詳初版。
29.彭丙成注譯,《新譯潛夫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5月初版。
30.程樹德著,《論語集釋》,共2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3月初版。
31.黃暉撰,《論衡校釋》,共4冊,北京市:中華書局,1996年11月3刷。
32.楊伯峻著,《孟子譯注》,臺北市: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1年4月初版。
33.楊家駱主編,《禮記訓藄》,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1年4月初版。
34.溫晉城選注,《孟子會箋》,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43年2月初版。
35.漢 仲長統著,《昌言 二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月不詳第一版。
36.漢 班固著,《漢書》,共7冊,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3年10月初版。
37.趙翼著,《二十二史記》,臺北市:華世出版社,1977年9月新1版。
38.劉文典撰,殷光熹點校,《淮南鴻烈集解》,安徽市: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
39.劉向集錄,《戰國策》,共2冊, 臺北市:里仁書局,民國79年9月初版。
40.錢地之 集解,《論語漢宋集解》,共2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7年9月初版。
41.謝冰瑩、賴炎元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8月修訂7版。
42.蘇輿著,《春秋繁露義證》,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3年3月臺景印1版。
43.饒東原注譯,《新譯新書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5月初版。
44.顧炎武著,《日知錄集釋》,共2冊,臺北市:世界書局,民國80年5月8版。
45.吳汝倫撰,《尚書大義》,臺北市:中華書局,民國59年3月初版。
46.唐.孔穎達疏;鄭玄箋,《毛詩正義》,臺北市:廣文書局,民國61年8月二版。
47.劉文淇注,《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臺北市:明倫書局,民國60年2月二版。



二、研究專書:
1.朱貽庭主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2.余英時著,《東漢生死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
3.呂世榮編著,《義利觀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1版。
4.呂思勉著,《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月不詳初版。
5.李偉泰著,《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臺北市,長安出版社,民國74年5月初版。
6.李維武著,《王充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3次印刷。
7.沈善洪、王鳳賢著,《中國倫理思想史》,共3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重印。
8.周桂鈿著,《中國歷代思想史貳-秦漢卷》,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2年12月初版。
9.周桂鈿著,《董學探微》,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1第1版。
10.林聰舜著,《兩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北市:大安出版社,民國81年4月1版1刷。
11.林麗雪著:《王充》,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9月初版。
12.周桂鈿著,《虛實之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2次印刷。
13.邵毅平著,《論衡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第1刷。
14.金春鋒著,《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再版。
15.韋政通著,《董仲舒》,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3月再版。
16.徐復觀著,《增訂兩漢思想史》,共3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9年9月初版六刷。
17.栗玉仕著,《儒術與王道-董仲舒政治倫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1次印刷。
18.張岱年著,《中國倫理思想研究》,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
19.陳谷嘉著,《儒家倫理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
20.陳拱著,《王充思想評論》,臺中市:私立東海大學,民國57年初版。
21.陳福濱著,《兩漢儒家思想及其轉化》,臺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22.陳蘇鎮著,《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第1次印刷。
23.曾春海著:《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1月初版1刷。
24.焦國成著,《中國倫理學通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初版。
25.黃朴民著,《董仲舒與新儒學》,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7月初版。
26.鄔昆如著,《倫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7 刷。
27.劉原琴著,《儒學與漢代社會》,濟南:齊魯書社出版,2002年1月初版。
28.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
29.劉謹銘著,《王充哲學再發現》,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95年11月一刷。
30.羅光著,《中國哲學思想史-兩漢南北朝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6年8月再版。
31.顧頡剛著,《漢代學術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


三、一般論著:
1.《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臺北市:錦繡出版公司,民國82年6月初版。
2.《遠東漢語大字典》,共8卷,臺北市:遠東圖書公司,民國80年9月初版。
3.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等譯,《政治學新論》,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4.丁福保著,《說文解字訓詁補遺》,共15冊,臺北市:國民出版社,民國49年初版。
5.文德爾班著,羅達仁譯,《西洋哲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初版3刷。
6.方克立主編,《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詮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93年月不詳初版。
7.方東美著,《新儒家哲學十八講》,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2年2月初版。
8.方授楚著,《墨學源流》,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2年4月臺3版。
9.王邦雄著,《韓非子的哲學》,臺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68年9月二版。
10.王海山主編,《科學方法百科》,臺北市:恩楷公司,1998年7月初版。
11.皮瑞錫,《經學歷史》,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63年初版。
12.任卓宣著,《孔孟學說底真相和辨正》,臺北市:帕米爾書局,民國57年月不詳初版。
13.任卓宣著,《思想方法論》,臺北市:帕米爾書店,民國60年初版。
14.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全4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次印刷。
15.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共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再版。
16.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7年5月再版9刷。
17.牟宗三等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三)》,臺北:水牛出版社,民國77年。
18.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91年8月修訂9版。
19.牟宗三著,《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月不詳初版。
20.牟宗三著,《理則學》,臺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8月臺2版。
21.牟宗三著,《歷史哲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9年9月增訂9版8刷。
22.余英時著,《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民國100年8月,增訂一版。
23.吳怡著,《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0年4月初版。
24.吳怡著,《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市:三民書局,民國99年7月4版1刷。
25.吳進安著,《墨家哲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初版一刷。
26.宋 張九成著,《孟子傳》,臺北市:世界書局,1986年初版。
27.李明輝著,《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民國94年12月初版。
28.李約瑟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共8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6年8月修訂二版。
29.李澤厚著,《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三版。
30.李澤厚著,《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89年8月2版。
31.杜念中、楊君實編,《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民國78年4月初版。
32.沈清松主編,《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民82年月不詳初版。
33.沈清松著,《現代哲學論衡》,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10月4刷。
34.屈萬里著,《詩經釋義》,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69年9月新1版。
35.岡田武彥著,《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臺北市:駱駝出版社,民國76年8月初版。
36.林鐘沂著,《行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4月初版5刷。
37.林咏榮著,《中國法制史》,臺北市:自印,民國65年10月6版。
38.阿德勒(Alfred Alder)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臺北市:志文出版社,民國60年6月初版。
39.侯健譯,《柏拉圖理想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8年1月初版15刷。
40.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著,劉宏信譯,《實用主義》,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6年4月初版。
41.段玉裁撰,《段玉裁遺書 經韻樓集》,共12卷,臺北市:大化書局,民國75年再版。
42.胡適著,《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臺北市:中華書局,1991年再版。
43.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 古代哲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7年12月二版一刷。
44.苑淑婭編,《中國觀念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次印刷。
45.韋政通著,《中國思想史》,共2冊,臺北市:大村出版社,民國68年11月初版。
46.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臺北市:水牛出版社,民國82年5月再版。
47.香山居士、中村璋八 輯,《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
48.唐君毅著,《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1年10月臺2版第9次印行。
49.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卷一》,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10月全集校訂版。
50.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卷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2年2月全集校訂2版。
51.唐君毅著,《唐君毅全書-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上》,共30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9月校訂版。
52.唐君毅著,《唐君毅全集-哲學論集》,共30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9月校訂版。
53.唐君毅著,《哲學概論》,上冊,臺北市:學生書局,民國63年,3版。
54.孫廣德著,《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6月初版。
55.徐少錦、溫克勤主編,《倫理百科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56.徐靜著,《心理自衛機轉》,臺北市:水牛出版社,民國69年再版。
57.高樹藩編纂,《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4年11月2版第10次印行。
58.張立文著,《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59.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大綱》,臺北市: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4月初版。
60.張岱年著,《中國觀念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61.張明貴著,《比較中西政治思想》,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8月初版。
62.張純、王曉波著,《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3年12月初版第3刷。new window
63.張躍著,《致富論-中國古代義利思想的歷史發展及其對日本義利觀的影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頁211。
64.梁啟超著,〈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此文章收錄於《飲冰室全集》,臺北市:幼獅文化公司,民國52年初版。
65.陳大齊著,《淺見續集》,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2年3月初版。
66.陳大齊著,《陳百年先生文集-第一輯 孔孟荀學說》,共3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6年5月初版。
67.陳大齊著,《與青年朋友們談孔孟思想》,臺北市: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發行,民國68年3月14版。
68.陳映真等著,《知識份子:台灣知識精英極具深度的12篇精彩演講》,臺北市:立緒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
69.陳癸淼著,《墨辯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6年月不詳初版。
70.陳致平著,《中華通史》,共6冊,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民國67年4月。
71.陳啟雲著,《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析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3年7月第2次印刷。
72.陳詠明著,《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1月初版。
73.陳義彥主編,《政治學》,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96年8月2版1刷。
74.堀池信夫,《漢魏思想史研究》,東京:明治書院,1998年11月版本不詳。
75.傅佩榮著,《儒道天論發微》,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4年10月初版。
76.傅偉勳著,《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3年月不詳初版。
77.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共3冊,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3月增訂8版。
78.曾繁康著,《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48年10月初版。
79.費正清著,《費正清論中國》,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5年11月6版。
80.賀麟著,《文化與人生》,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版本不詳)。
81.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5年11月版本不詳。
82.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全7冊,臺北市: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2月初版。
83.馮契主編,《哲學大辭典》,上海:中書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84.黃俊傑著,《孟學思想史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0月初版。
85.楊澤波著,《孟子與中國文化》,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86.葛榮晉著,《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2年4月初版1刷。
87.雷飛鴻主編,《新編辭海》,臺南市:世一書局,民國74年6月初版。
88.鄔昆如著,《西洋哲學史》,臺北市:正中書局,民國89年10月十六版。
89.蒙培元著,《中國心性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4月初版。
90.趙伯雄著,《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次印刷,頁99。
91.劉鄂培著,《孟子大傳》,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
92.蔡仁厚著,《中國哲學史》,全二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98年7月初版。
93.蔡仁厚著,《孔孟荀哲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3年12月初版。
94.蔡仁厚著,《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3年9月再版。
95.蔡仁厚著,《儒學的常與變》,臺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9年10月初版。
96.盧瑞容著,《中國古代「相對關係」思維探討—「勢」「和」「權」「屈曲」概念溯源分析》,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93年6月第1 版。
97.蕭公權著,《中國政治思想史》,共2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82年初版。
98.蕭欣義編,徐復觀著,《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9月增訂再版。
99.錢穆著,《中國思想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1年3月3版。
100.戴華、鄭曉時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市:德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月初版。
101.謝雲飛著,《韓非子析論》,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2月3版。
102.韓忠謨著,《法學緒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5月增訂版。
103.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市:里仁書局,民國73年9月初版。
104.繩武著,《邏輯新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5月初版。
105.鐘肇鵬著,《讖緯論略》,臺北市: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年9月1日初版。

四、碩博士論文部分:
1.李明輝著,《孟子哲學中「義」之涵義與其實踐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2.孫長祥著,《董仲舒思想述評》,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4年。
3.陳福濱著,《王充性命論》,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6月。
4.曾漢塘著,《王充命定觀之淵源與內涵探微》,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5.劉文起著,《王充論衡所反映的東漢初期社會狀況》,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94年。
6.黎惟東著,《王充思想評論》,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2年。
7.賴慶鴻著,《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9年7月。

五、期刊論文部分:
1.王真諦,〈王充對鬼神存在的破與立〉,《宗教哲學》,第39期,2007年3月。
2.王真諦著,〈《老子》「利」思想的辯證研究〉,《孔孟月刊》,第547-548期,民國97年4月。
3.王真諦著,〈王充的哲學是否為懷疑哲學〉,《孔孟學報》,第86期,民國97年9月。
4.王真諦著,〈牟宗三對王充性命論理解之評析〉,《鵝湖月刊》第382期 ,民國97年4月。
5.王真諦著,〈從〈非韓〉探究王充對韓非哲學的理解〉,《鵝湖月刊》,第393期,2008年3月。
6.王真諦著,〈從王充的〈問孔〉和〈刺孟〉探究孔孟可問可刺者為何〉,《哲學與文化》,第392期,民國96年1月。
7.王真諦著,〈當代義利之辨研究類型的探究〉,《孔孟學報》,第89期,民國100年9月。
8.王真諦著,〈論先秦孟、荀「利」觀念的演變與發展〉,《東方人文學誌》,第四卷,第三期,民國94年9月。
9.王夢鷗著,〈漢學與孔孟思想之聯繫問題〉,《孔孟學報》,第1期,民國50年4月。
10.王澤應著,〈論義利問題之為倫理學的基本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卷第4期。
11.任中杰著,〈中國傳統義利觀的詮釋審視〉,《管子學刊》,2005年,第3期。
12.成中英著,〈中國哲學的方法詮釋學〉,《台大哲學評論》,第十四期,民國80年1月。
13.李宗桂著,〈論董仲舒的思想方法〉,《孔孟學報》,第68期,民國83年9月。
14.李明輝著,〈孟子王霸之辨重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3期,1998年9月。
15.李春燕著,〈淺談《春秋繁露》中的倫理觀〉,《福建論壇˙人文社會學科版》,2011年專刊。
16.李增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考型態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7期,民國90年6月。
17.李增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考型態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七期,民國90年6月。
18.杜松柏著,〈字義與詞義〉,《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8卷,第1期,民國74年1月。
19.周桂鈿著,〈義利之辨〉,《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0期,2001年。
20.林安梧,〈「順服的倫理」、「根源的倫理」與「公民的倫理」--對儒家「倫理」概念的反省與考察〉,陳明主編,《原道集刊》,第二輯,(北京:新華書站發行,1995年4月初版),頁 84-100。
21.林義正著,〈先秦法家人性論之研究〉,《臺大哲學評論》第12期,民國78年1月。
22.林義正著,〈從公羊學論春秋道德哲學之旨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2卷,第7期,1979年7月。
23.侯外廬著,〈漢代士大夫與漢代思想的總傾向〉,《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4期。
24.姜允明著,〈儒家心性之學與良知教的現代反思〉,《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8期,2004年8月。
25.唐赤蓉著,〈董仲舒的兩種義利觀〉,《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第3期。
26.孫長祥著,〈董仲舒的氣化圖式論〉,《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8期,民國95年8月。
27.徐道鄰著,〈王充論〉,《中國哲學思想論集(三)》,臺北市:水牛出版社,民國77年。
28.秦建文著,〈「義」字源流考〉,《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5年7月。
29.秦鐵柱著,〈論漢人義利觀與漢代家庭關係〉,《管子學刊》,2009年第4期。
30.張永雋著,〈《白虎通德論》之思想體系及其倫理價值觀〉,《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1.張永儁著,〈朱熹「義利之辨」之倫理價值觀探源〉,《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1期,2001年1月。
32.張立文著,〈公私論上〉,《孔孟月刊》,第30卷,第10期,民國81年10月。
33.張立文著,〈義利論上下〉,《孔孟月刊》,30卷,第5-6期,民國81年1-2月。
34.陳宜中著,〈羅爾斯與政治哲學的實際任務〉,《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民國90年6月。
35.陳問梅著,〈釋儒家義利之辨〉,《中國文化月刊》,第6期,民國69年4月。
36.陳福濱著,〈論董仲舒的天道思想與天人關係〉,《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0期,2007年10月。
37.曾春海著,〈董仲舒的正義觀及其思想梗概〉,《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8.項退結著,〈試論中國哲學研究方法〉,《哲學與文化》,20卷,11期中,1993年11月。
39.黃俊傑著,〈先秦儒家義利觀念的演變及其思想史的涵義〉,《漢學研究》,第4卷,第1期。
40.黃勇著,〈「義利之辨」與儒家義利論的完備〉,《孔孟月刊》,第36卷,第1期,民國86年9月。
41.黃勇著,〈「義利之辨」與儒家義利論的完備〉,《孔孟月刊》,第36卷,第1期,民國86年9月。
42.楊國榮著,〈從『義利之辨』看儒家價值觀〉,《中國文化月刊》,第152期,民國81年6月。
43.楊澤波著,〈原義利之辨〉,《清華學報》,第二十六卷,第4期,民國85年12月。
44.葉玉玲、畢威寧著,〈從孟學義利觀探討國內健保醫療問題〉,《孔孟月刊》,第44卷,第11、12期,民國95年8月。new window
45.葉海煙著,〈論兩漢「大一統」觀念的哲學性〉,《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9期。
46.鄔昆如,<先秦法家社會哲學之研究>,《臺大哲學評論》第六期,民國72年1月。
47.鄔昆如,<性善性惡的反省與檢討-漢儒的人性論>,《臺大哲學評論》第12期,民國78年1月。
48.鄔昆如著,〈先秦法家社會哲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6期,民國72年1月。
49.鄔昆如著,〈先秦儒家哲學的方法演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14期,民國1991年1月。
50.鄔昆如著,〈先秦儒家哲學的方法演變〉,《臺大哲學評論》,第14期。
51.潘小慧著,〈《孟子》中的「智德」思想〉,《哲學與文化》第29卷10期,民國91年10月。
52.蔡仁厚著,〈朱陸廬山之會與義利新論〉,《鵝湖月刊》,第373期,民國95年7月。
53.蔡忠道著,〈秦漢之際思想析論〉,《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1年。
54.蔡忠道著,〈陸賈儒道思想析論〉,《鵝湖月刊》,第32卷,第4期,第376期。
55.霍國棟著,〈正義論視域下的中國傳統義觀念〉,《2008北京地區哲學專業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
56.韓秀利著,〈孔孟荀『義利之辨』在通識教育中的意義〉,《實踐博雅學報》,第7期,民國96年1月。
57.韓秀利著,〈從先秦儒家『義利之辨』視域看通識教育的重要性〉,《醒吾學報》,第35期,民國96年9月。


六、西文資料部分:
1.Habermas,Kon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Boston:Beacon Press,1971)
2.Rawls,John:《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3.Wilhelm Windelband,A History of Philosophy,translated by James H.Tufts,two vol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01),vol 1,pp12-1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