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前高校學生民族觀與國家觀狀況的調查分析
書刊名:民族研究
作者:陳理祁進玉
作者(外文):Chen, LiQi, Jinyu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5)
頁次:4-15+123
主題關鍵詞: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公民教育族際關係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Civil educationEthnic relationshi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意識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本文基于2009年至2012年在中央民族大學等9所高校實施的"當代大學生社會認同意識"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與國家認同意識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類型及影響因素進行系統性分析。調查及分析顯示,漢族大學生和少數民族大學生均表現出較高的國家認同感與民族認同感;在當代各族大學生的認同結構中,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呈現出良好的共生關系。
期刊論文
1.LaFromboise, T.、Coleman, H. L. K.、Gerton, J.(1993)。Psychological impact of biculturalism: Evidence and theory。Psychological Bulletin,114(3),395-412。  new window
2.應奇、佘天澤(2012)。從民族認同到公民身份--現代民族國家的社會整合與多元穩定。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麒麟(2012)。從族群國家到公民國家:國家整合的話語轉換--關於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思考。理論與改革,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ellers, R. M.、Smith, M. A.、Shelton, J. N.、Rowley, S. A. J.、Chavous, T. M.(1998)。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Racial Identity: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Racial Identit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1),18-39。  new window
5.Phinney, J. S.(1989)。Stage of 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Group Adolescents。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9(1/2),34-49。  new window
6.Phinney, Jean S.(1990)。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Review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108(3),499-514。  new window
7.胡鞍鋼、胡聯合(2011)。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麗華(19990700)。臺北市阿美族學童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9(3),423-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rikson, Erik H.、孫名之(1998)。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祁進玉(200801)。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基於三個土族社區的人類學對比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mith, Anthony D.、龔維斌、良警宇(2002)。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50825)。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習近平發表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hinney, Jean S.(2000)。Ethnic Identity。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window
2.Phinney, Jean S.(2003)。Ethnic Identity and acculturation。Acculturation: Advances in Theory, Measure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