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古文字角度談《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的若干問題
書刊名:歷史研究
作者:張惟捷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
頁次:114-139
主題關鍵詞:夏商周辭例歷史人類學辦刊風格甲骨文合集青銅器銘文古文字學祖乙賓于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55
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郭靜云《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一書出版後,在學術界頗受關注,不乏歧見。2015年,我刊收到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惟捷的投稿《從古文字角度談〈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的若干問題》。該文主要從古文字學角度對郭著提出批評,認為郭著諸多新論點所依據的古文字證據存在問題,極待釐清,遂從18個方面逐一加以考察辯駁。根據規定,編輯部請專家對投稿進行了匿名外審並獲通過,同時將稿件發給郭靜云教授徵求意見。鼓勵學術爭鳴,強調學術創新,是推動中國學術走向繁榮的重要手段,也是《歷史研究》長期以來秉持的辦刊風格。為體現學術爭鳴的公平性,我們將郭靜云教授關於張惟捷文的簡要回應一並刊發,以利於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期刊論文
1.魏慈德(20111200)。從非王卜辭與王卜辭的關係看卜辭中「賈」字的用法。東華漢學,14,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立新(2014)。長江中游是東亞稻作原生文明的發祥地--郭靜雲教授著〈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述評。三峽大學學報,2014(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忠兵(2010)。說甲骨文中“兮”字的一種異體。古文字研究,28,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明星(2011)。河北省石家莊地區晚更新世晚期古菱齒象-披毛犀動物群及其古氣候。古地理學報,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同號文(2007)。第四紀以來中國北方出現過的喜暖動物及其古環境意義。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惟捷(20141200)。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5(4),679-7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連劭名(2000)。商代祭祀活動中的壇位。古文字研究,2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蘭(1981)。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學勤(1985)。魯方彝與西周商賈。史學月刊,1985(1),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學勤(2000)。甲骨文同辭同字異構例。江漢考古,2000(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麗敏(2008)。河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批商代青銅器。文物春秋,2008(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孝遂(1979)。商代的俘虜。古文字研究,1,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曹錦炎(1992)。甲骨文合文研究。古文字研究,19,44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書芬(2010)。甲骨文中的顏色形容詞。殷都學刊,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絜(2008)。應公鼎銘與周代宗法。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凱(2008)。應公鼎“珷帝日丁”試解。殷都學刊,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釗(2006)。利簋銘文新解。廈大史學,2,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懋鎔(1993)。周人不用日名說。歷史研究,19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學勤(2010)。論高青陳莊器銘“文祖甲齊公”。東嶽論叢,2010(1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沫若(1958)。保卣銘釋文。考古學報,1958(1),13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董珊(2013)。試論殷墟卜辭之「周」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夏含夷(1986)。早期商周關係及其對武丁以後殷商王室勢力範圍的意義。古文字研究,13,129-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一曼、郭振祿、溫明榮(1986)。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19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子楊(2015)。甲骨文中值得重視的幾條史料。文獻,2015(3),2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靜雲(2008)。夏商神龍佑王的信仰以及聖王神子觀念。殷都學刊,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天樹(1999)。婦女卜辭。中國古文字研究,1,1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釗(1989)。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1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哲茂(19931200)。卜辭生字再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4),1047-10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盛璋(1957)。保卣銘的時代與史實。考古學報,1957(3),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彭裕商(2003)。西周金文中的「賈」。考古,2003(2),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宇衛(20120600)。再探甲骨、金文「□」字及其相關字形。臺大中文學報,37,1-3+5-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姜濤、王龍正、王勝利、廖佳行、馮陸平、婁金山、王同緒、魯紅衛、楊青龍、陳英、陳素英(2007)。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八號墓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07(1),20-49+153-16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哲茂(2007)。從戰國簡牘的“稷”字論殷卜辭的“凶”即是“稷”。2007年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會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琳儀(1990)。釋洀。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八屆年會。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哲茂(2007)。花東卜辭“白屯”釋義。第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年4月)。臺北。149-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煒湛(2004)。讀契雜記。2004年安陽殷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源(2011)。周承殷制的新證據及其啟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ang and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會議日期: November 11-12, 2011)。Confucius Institute, Rutgers Universit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韓巍(2007)。西周金文氏族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明文(2012)。商代金文的整理與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玉斌(2006)。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宏明(2013)。契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省吾(1979)。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靜雲(2013)。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蘭(1939)。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北平: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風華(2014)。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辭的整理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國維、黃永年(1997)。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樹達(1954)。積微居甲文說.卜辭瑣記。北京:中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天樹(2015)。再談甲骨卜辭介詞“在”“於”的搭配和對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飛(2013)。商代甲金文時間範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慈德(2011)。殷墟YH127坑甲骨卜辭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夢家(2004)。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培(1991)。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惟捷(2013)。殷墟YH127坑賓組甲骨新研。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鵬(2007)。殷墟甲骨文人名與斷代的初步研究。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玉金(2001)。甲骨文語法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學勤、彭裕商(1996)。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于省吾、姚孝遂、肖丁(1996)。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崎川隆(2011)。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天樹(2007)。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衡(1980)。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哲茂(2004)。甲骨綴合續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張惟捷。論卜辭中“白羌”的有無與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許宏(20140714)。有一種“創新”不可取:小議江漢中心說的立論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廣輝(20131204)。中國文明的源頭在北方還是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隆基(20140600)。評郭靜云:《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紅(20140101)。甲骨綴合第二十一則,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354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饒宗頤(2005)。古史重建與地域擴張問題。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裘錫圭(2012)。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桓(2002)。卜辭社稷說。甲骨征史。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鎮豪(2011)。甲骨文所見殷人的祀門禮。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鎮豪(2013)。甲骨金文中所見的殷商建築稱名。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靜雲(2009)。由商周文字論“道”的本義。甲骨文與殷商史。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釗(2013)。安陽殷墟大墓出土骨片文字考釋。書馨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哲茂(1999)。釋“卮”。甲骨綴合集。臺北:臺灣樂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學勤(1999)。小盂鼎與西周制度。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匡、蔡哲茂(1996)。釋金文、洀、「?」諸字。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裘錫圭(2012)。釋"衍""侃"。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裘錫圭(2012)。釋「賈」。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湯余惠(1998)。洀字別議。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專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姚孝遂(1996)。商代的俘虜。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裘錫圭(2012)。從殷墟甲骨卜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劍(2007)。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裘錫圭(2012)。談談殷墟甲骨卜辭中的“于”。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秉權(1957)。[殷虛文字丙編]序言。殷虛文字丙編。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厚宣(1944)。卜辭下乙說。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影(2010)。甲骨新綴第77組。甲骨拼合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國維(1983)。不簋蓋銘考釋。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裘錫圭(2012)。釋殷墟卜辭中的“卒”與“「?」”。裘錫圭學術文集第1卷: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學勤(1990)。多友鼎的“卒”字及其他。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裘錫圭(2012)。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五卷):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