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探鄭愁予〈五嶽記〉的重要性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藍閔釋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8
頁次:頁186-202
主題關鍵詞:鄭愁予五嶽記山嶽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8
臺灣的現代詩中,山嶽詩的創作與硏究,向來都不如其他類型的詩作受到 重視。在現今可見的現代詩集中,山嶽詩也鮮少成爲詩人們的創作主力,在硏究 上亦不見於國內的碩博士論文中’即便是期刊論文也僅寥寥數篇。 但是山嶽詩出現的時間點並不晚,鄭愁予在臺灣的現代詩人中,可以說是最 早大量創作山嶽詩的。對鄭愁予來說,山嶽詩是他的創作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本文以〈五嶽記〉一輯爲探究對象,先從山嶽詩此一文類的界定進行探討, 接著釐清臺灣山嶽活動發展與鄭愁予的登山經歷,以做爲〈五嶽記〉書寫的背景, 從中發現鄭愁予〈五嶽記〉在此一時空的轉變之下,有其重要性存在:〈五嶽記〉 不僅是最早集中書寫臺灣山嶽的詩作,同時也是臺灣登山史的見證記錄。隨著時 空轉變,〈五嶽記〉成爲鄭愁予詩風轉變的標示,同時也開發了多樣性的山嶽詩 主題。 最後從〈五嶽記〉的書寫中,找到鄭愁予書寫山嶽詩的詩魂:人道關懷,並且爲 鄭愁予所謂的山嶽詩得出一個界定:「詩人在親身登山中爲其所關懷的事物寫的 詩都可以算是山嶽詩。」
期刊論文
1.劉正偉(20080800)。《鄭愁予詩集 I》之山嶽詩析論。育達學院學報,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祖彥(199601)。山的詮釋者--詩人鄭愁予。幼獅文藝,83(1),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祥荏(20010300)。一剪青絲融於雲的淨土--愁予山嶽詩評析。中國語文,88(3)=525,7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敬介(19970900)。一個著人議論的靈魂--鄭愁予「浪子麻沁」探析。中國現代文學理論,7,466-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焦桐(19990500)。建構山水的異鄉人--論鄭愁予「鄭愁予詩集」。幼獅文藝,545,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華(20031200)。鄭愁予詩中的山水。中國語文,93(6)=558,6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佩周(199606)。臺灣山岳傳奇。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愁予(200401)。鄭愁予詩集。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任玲(2005)。臺灣現代詩自然美學--以楊牧、鄭愁予、周夢蝶為中心。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愁予(1979)。鄭愁予詩集。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梅芳(200109)。鄭愁予詩的想像世界。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