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 (九世紀末--十五世紀初)
作者:李東華
作者(外文):Li, Dong-Hua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曾才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泉州--中國中古時代海上交通交通唐代宋代元代明代GUAN-ZHOU-CHINATANG-DYNASTYSONG-DYNASTYTUAN-DYNASTYMING-DYNASTY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5
前言
在中外海上交通史上,泉州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自唐末(九世紀下半期)起,泉
州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港埠之一,其後由於主觀因素─閩商之興起─及客觀因素─
有利的地理位置─的影響,它成為我國兼通南海與東北亞日、韓地區的唯一港埠,而
在宋南渡後至元末的個半世紀中,更盛極一時。這些事實長久以來都被湮滅了,直到
民國初年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受重視以後,此一史實才逐漸被重新發掘出來。
民國十二年,日人桑原藏名著「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之事蹟」出版,首先指出宋
元以來屢見於外人記載之Zeyton或Zaitun即刺桐之譯音,而刺桐即為泉州,復對宋末
元初泉州蒲壽庚其人及相關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此書實開泉州研究之先河。民國十
五年張星烺及陳萬里二先生親至泉州考古,作「泉州訪古記」一文,中外史家漿一致
確認刺桐即泉州。稍後,日人藤田豐八「宋代市舶條例」一文,對宋代泉州市舶司之
組織及措施加以研究,宋代泉州對外交通、貿易之繁盛更為學人所知。晚近以來國內
學者,如方豪先師研究泉州之祈風;宋晞先生對泉州九日山石刻之研究;羅香林先生
以所得新資料對蒲壽庚史實作更深一層之研究;林天蔚先生對宋代香藥貿易之研究;
蘇宗仁先生對宋代泉州市舶司之研究;程光裕先生對宋元時期泉州橋樑之研究等,均
有助於唐宋元時代泉州海上交通史實之重建。而大陸淪陷後,泉州當地之考古發現,
也大有助於泉州對交通史之研究。但迄今所見,尚無學者對泉州對外交通之發展作整
體之研究者,因此本文根據新舊資料及各家研究所得,嘗試對泉州興衰之整個歷程作
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期望經由此一研究,能對泉州整個海外交通發展史獲得一全盤的
了解。
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先對泉州興起的背景加以探討,以說明泉州
在唐末興起的原因。第二章對五代、北宋時代泉州海外交通之發展作一探討,並對其
迅速發展的原因提出若干解釋。第三章論述宋室南遷後泉州對外交通大盛期間的演變
。第四章則對明代以後泉州之衰微作一探討,指出貢舶貿易制度之建立、海禁政策之
實行及泉州港灣之淤塞是泉州衰微的三大原因。
由於過去學者對泉州海上交通的若干重點已有詳細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頗有略人
所詳,詳人所略之處。許多重要問題,原應一述者,均因前人已有深入之研究而加以
省略,詳略之間或不免有輕重倒置之嫌。又作者研究過程中,雖謁盡心力搜集資料,
但限於環境,仍有若干重要資料未能尋得,對本文若干重點之立論頗有影響。如吳文
良「泉州宗教石刻」一書,即未能得窺全貌,而對泉州當地之地厘理狀況,隔閡尤甚
,雖有幾張地圖可供參考,但詳略不同,地台出入甚大,凡此均有於研究之成果,
期望能於日後再作補充。
本文撰寫期間,先承方師杰人指導,獲益良多,惜本文完成時,杰人師已歸天鄉,思
念前恩,不勝感激。其後復承王師曾才指導,使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尤荷厚恩。惟作
者資質愚駑,學陋識淺,雖有兩師熱心指導,所論容有未當之處,尚祈學者批評指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