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明理學的分系問題
書刊名: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作者:林維杰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5(三十周年系慶特刊)
頁次:頁279-291
主題關鍵詞:宋代明代理學儒學分系問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90
  • 點閱點閱:73
期刊論文
1.楊儒賓(20031100)。如果再迴轉一次「哥白尼的迴轉」--讀余英時先生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當代,77=195,125-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40200)。我們需要更多典範的轉移--敬答余英時先生。當代,80=198,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2004)。歷史方法與歷史想像:余英時的《朱熹的歷史世界》。中國學術,18,219-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包弼德、程鋼(2004)。對余英時宋代道學研究的一點反思。世界哲學,4,92-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維杰(200011)。宋明儒學之分系問題及其詮釋學上的意涵。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8(4),489-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維杰(20090900)。牟宗三倫理美學中的人物想像。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3)=75,8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柏園(19981100)。論勞思光先生對宋明理學的分系態度。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2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來(20031000)。從「思想世界」到「歷史世界」--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述評。二十一世紀,79,130-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葛兆光(20040200)。拆了門檻便無內無外:在政治、思想與社會史之間--讀余英時先生《朱熹的歷史世界》及相關評論。當代,80=198,8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田浩、程鋼(2004)。評余英時的《朱熹的歷史世界》。世界哲學,2004(4),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乏筆(20000900)。修身.個人.身體--對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之反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3)=39,293-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乏筆(19981100)。修身與身體(1)--心靈的系譜與身體的規訓:試論阿多諾與傅柯。文明探索叢刊,15,4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維杰(20080400)。象徵與譬喻: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4,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維杰(2009)。近六十年來台灣學界有關宋明儒學分系問題的論述。近六十年海峽兩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慶祝許倬雲先生八十壽慶,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09年10月15日-16日)。臺北: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04)。形而上學與形而下學的辯證--形、氣、神的去等級化與儒門工夫論的現代轉化。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中研院文哲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年11月27-28日)。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維杰(2007)。《近思錄》中的人物意象。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1991)。朱子學提綱。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維杰(20080000)。朱熹與經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勞思光(1987)。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2003)。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立驤(20050000)。宋明儒學新論。高雄:高雄復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來(1994)。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金春峰(2004)。內聖外王的一體兩面--讀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桂標(2009)。宋明理學分系問題,http://arts.cuhk.edu.hk/~hkshp/humanities/ph98-21 .txt, 2009/10/15。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維杰(2009)。程伊川談《論語》的理解原則。東亞論語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仁厚(1983)。附錄二 :南宋理學三大系。宋明理學.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宗義(2003)。心性與天道--論勞思光先生對儒學的詮釋。無涯理境:勞思光先生的學問與思想。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又銘(2005)。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