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戴東原思想析論
作者:劉錦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JIN-XI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牟宗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9
主題關鍵詞:戴東原思想天道人道DAI-DONG-YUANTHOUGHTNATURAL-LAWHUMANITYREASONAI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5)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宋明心性之學自滿清入關之後,雖呈多頭發展,但學者多把握不仕孔孟原始之智慧方
向,道德理想主義之精神步步下趨,卒有心性之學之大反動。其中陳乾初及顏習齌、
李恕谷之說實有影響於東原。
東原之所謂天道,惟是陰陽五行之氣化,所謂人道,惟是人倫日用之實事;而其所謂
理,則是實然事物虛以會之於心之分理。東原所說之性,惟是血氣心知,故性、命、
才、智皆有所不齊,由此以解釋人之異於禽獸及人之才質有等差之事實。東原之成德
工夫要者為去私與解蔽,去私惟在絜情,解散有賴多學,務期使自然者歸於必然。然
易傳所說之道惟是超越的、形而上的創生實體,孟子以迄宋明儒所言之理主要是形而
上之實理。中庸所說之命乃理命,孟子所說之性是據本心所說之道德本性,其所說之
才是吾人之良能,仁義禮智是由本心所發之道德律則。孟子成德之要在充養本心,循
逆覺體證之道德進路前進,踐形盡性,端正吾人行之方向。凡此,悉見東原思想與正
宗儒家大有距離。
東原視它莊與釋氏無異,皆絕人情欲,默想一空無之神識,遠離人生,悖道害教;視
告子同於釋老,並以荀子之主性惡為非;視象山與陽明同於佛老,其餘宋明諸儒之形
上思理亦與佛老無異。吾人則據各家本旨衡之,以見其批評之失當。東原之作疏證,
主要是在駁倒程朱,以為程朱雜糅老釋與荀子,析理氣為二本,以意見為理。此係義
理。此係義理分際混擾與誣枉之過。
東原之後一班考證學者之言義理,實皆不能逃於東原;彼此所重雖有若干差異,但基
於經驗以言義理之立場則一。可見清代考證學者之言義理,皆賣實而不透脫,其所了
解之孔孟已失孔孟之真。至於若干對中原人品及其思想有所批評之學者,雖多非從事
漢學考證,但亦不能直就儒學之本質以提挈東原,而難免流於意氣之爭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