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清之際氣性論及其發展研究──從劉宗周到阮元
作者:陳昀瑜
作者(外文):Yun-Yu Chen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劉錦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明清之際清代思想人性論氣性情欲Qi-based PhilosophyHuman Naturethe Ming-Qing Transi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明清之際的學術發展,可謂學出多方,新舊紛呈。從縱向的思想發展來看,儒學性論發展的軌跡應是:性即理→心即理→氣即性。明清時期氣性論的發展,乃是從對於宋明理學的全面反思出發,透過性論的改造與建構,儒學的本體論述乃更加豐富多元,本體與工夫實踐、經驗領域更能密切聯繫。本文以明清之際氣性論的發展為中心,探討氣性論歷時性的推進:闡揚蕺山學門劉宗周、陳確、黃宗羲對明代心學的賡續與闡揚;漸次述及清初王夫之、唐甄、顏元對明代氣學的繼承與深化;最終論述乾嘉戴震、焦循、阮元的氣性思維與通情遂欲觀的建立。其後的氣性觀點漸次與晚清群學、人論、國民觀等社會變革議題結合,氣性論在「重智」、「重禮」的雙軌進行中,繫連起「內聖」與「外王」、「成己」與「成物」的儒學命題。
從橫向的思想發展來看,清代氣性論的理論深化與價值轉型意義包含:從「理氣二元」到「理氣一元」的理氣關係;從「形上本體」到「工夫本體」的本體架構;從「氣質駁雜」到「氣質性善」的氣性思維;從「理欲對立」到「達情遂欲」的情欲觀;從「求利害義」到「義利合一」的義利觀;氣性的「能動」義與「重智」傾向;綰合「自律」與「他律」的氣性踐履等。觀察儒家性論由「性理」至「心性」,再由「心性」到「氣性」的本體軸心轉換,明清氣性論者在儒學的傳承中匯入「重氣」色彩,突破舊典範,開出新思維,引起許多近代學者的共鳴。這股由儒學內部轉出的思想脈動,不僅反映出明清之際學術氛圍的變化,更鎔鑄了歷代人性思維,從此傳統哲學的心性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氣性階段。
參考文獻
一、古籍專書(依朝代先後,同一朝代則依姓氏筆畫排列)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
漢•王充撰,高蘇垣集註:《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頁194。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鵝湖出版社,1984
──,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宋•張載:《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
──,王夫之注:《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朱熹注:《張子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8
宋•陸九淵撰,王宗沐編:《象山先生全集》,臺北:世界書局,2010
宋•程端蒙:《性理字訓》,《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儒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
──:《二程遺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1994
明・鄒守益:《東廓鄒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 莊嚴文化,1997,集部 65 冊
明•王守仁著,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頁288。
──,陳榮捷評註:《傳習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明•王艮著,陳祝生主編:《王心齋全集》,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明•王廷相:《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
明•王龍溪:《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1970
明•吳廷翰:《吳廷翰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
明•胡宏著,吳仁華點校:《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陳子龍:《皇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羅欽順:《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0,續卷上
──:《整菴存稿》,《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第 1261 冊
清.康有為:《中庸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
清.譚嗣同:《仁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7
清•方東樹:《漢學商兌》,上海:中西書局,2012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6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0
清•呂緝熙:《先儒性命理氣論》,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80
清•阮元:《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揅經室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
清•姚鼐:《惜抱軒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清•唐甄:《潛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
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有限公司,1991
清•陳確:《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清•焦循:《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易圖略》,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27冊
──:《焦循之易學》,收錄於《國學名著彙編.近三百年經學名著彙刊》,臺北:鼎文書局,1975
──:《論語通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003,第155冊
──:《論語補疏》,收錄於《皇清經解》,臺北:復興書局, 1961,第32 冊
──:《雕菰集》,臺北:鼎文書局,1977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
──:《黃宗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
清•劉宗周著,吳光主編:《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戴璉璋、吳光主編:《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臺北:文史哲出版,1990
清•戴震:《戴震集》,臺北:里仁書局,1988
──:《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1995
清•顔元:《顔元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石家莊市:華山文藝出版社,1991
民國•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二、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new window
王章濤:《阮元評傳》,揚州:廣陵書社,2004
王瑞昌:《陳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加達默爾H.G.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公司,1993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顧涇陽、高景逸思想之比較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
───:《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99
───:《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杭州:華東師範大學,2004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何澤恒:《焦循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吳 光:《黃宗羲與明清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儒道論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
李成良:《阮元思想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李振綱:《證人之境──劉宗周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李貴榮:《顏習齋先生思想研究》,臺南:漢家出版社,1992
李 開:《戴震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宋明理學片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
社,2004
杜保瑞:《中國哲學方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new window
───:《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 臺北:花木蘭文化出
版社,2010
沈清松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周芳敏:《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開展》,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2009
東方朔:《劉蕺山哲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林久貴:《阮元經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林月惠:《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new window
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new window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學生書局,1995
───:《現代儒學論衡》,臺北,業強出版社,1987
林啟屏:《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new window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new window
侯潔之:《晚明王學由心轉性的本體詮釋》,臺北:政大出版社,2012new window
姜國柱:《中國歷史上的人性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98
姜廣輝:《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
───:《顏李學派》,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胡元玲:《劉宗周慎獨之學闡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胡發貴:《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胡 適:《戴東原的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new window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九龍:新亞書院,1974
徐世昌:《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
徐定寶:《黃宗羲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衷爾鉅:《蕺山學派哲學思想》,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精選叢書─心》,臺北:七略出版社,1996
───:《中國哲學範疇精選叢書─氣》,臺北:漢興書局,1994
───:《中國哲學範疇精選叢書─理》,臺北:漢興書局,1994
───:《中國哲學範疇精選叢書─道》,臺北:漢興書局,1994
───:《戴震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new window
張松禮:《人性論》,臺北:幼獅文化,1976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臺北:里仁書局,2007
───:《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1999
───:《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臺北:里仁書局,2006
───:《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之交會》,臺北:里仁書局,2003
張舜徽:《清儒學記》,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張曉芬:《天理與人欲之爭──清儒揚州學派「情理論」探微》,臺北:花木new window
蘭出版社,2010
戚學民:《阮元《儒林傳稿》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1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new window
許蘇民:《戴震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郭明道:《阮元評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陳山榜:《顏元評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陳 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陳居淵:《焦循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陳昀瑜:《朱之瑜與顏元的實行觀》,新北市 :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陳登原:《顏習齋哲學思想述評》,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6
陳 贇:《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1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社,1983new window
曾振宇:《中國氣論哲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程志華:《困境與轉型:黃宗羲哲學文本的一種解讀》,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馮契:《馮契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馮達文、郭齊勇:《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new window
黃敏浩:《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new window
楊祖漢、楊自平:《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11new window
───:《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楊國榮:《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1997
───:《理性與價值──智慧的歷程》,杭州:三聯書店,1998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new window
心,2005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new window
蒙文通:《先秦諸子與理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6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new window
───:《情感與理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劉又銘:《理在氣中 : 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
劉昭仁:《戴學小記─戴震的生平與學術思想》,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
劉述先:《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86new window
───:《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香港:中文大學,1999
劉錦賢:《戴東原思想析論》,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new window
劉瑾輝:《焦循評傳》,揚州:廣陵書社,2009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1992new window
───:《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儒學的常與變》,臺北:東大書局,1990
蔡方鹿:《宋明理學心性論》,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
鄧公玄:《人性論》,臺北:文化大學出版社,1981
鄧立光:《陳乾初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new window
鄭吉雄:《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new window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蕭萐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戴學研究會:《戴震學術思想論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鍾彩鈞主編:《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8
韓 強:《儒家心性論》,北京: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羅 光:《王船山形上學思想》,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
嚴 平:《高達美》,臺北:東大出版社,1997
龔鵬程:《清代揚州學術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
【日】村瀨裕也著,王守華等譯:《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與道德價值》,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德】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譯《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書店,2006
【德】漢斯.格奧爾格.迦達默爾:《詮釋學──真理與方法》,臺北:時報文化, 1996
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台北:協志工業,1989
Dylan Evans:《Emotion, The Science of Sentiment》,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lman, Benjamin A.:《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三、期刊論文
丁國順:〈從「工夫即本體」的命題看黃宗羲哲學思想的實質〉《浙江學刊》,第3期(1992年),頁90-94。
王俊彥:〈陳確的性善論與明清氣學〉《發皇華語.涵詠文學──中華文化暨華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頁113-142。
王瑞昌:〈陳乾初思想的心學定位〉《中國哲學史》第3期(2002),頁63-72。
王鳳賢:〈評劉宗周對理學傳統觀念的修正〉《孔子研究》,第2期(1991.6),頁102-110。
王慧茹:〈焦循人性論初探──以《孟子正義》為核心〉《孔孟月刊》,第46卷11期(2008年),頁25-32。new window
吳宣德:〈戴震「理欲」說對宋明理學的繼承與改造〉《哲學與文化》,第28卷5期(2001.5),頁440-456new window
岑溢成:〈焦循性善論的探討〉《鵝湖學誌》,第35期(2005.12),頁37-57。new window
───:〈戴震一本論的淵源和特點〉《鵝湖學誌》,第20期(1998.6),頁71-94。
李帆:〈從「仁」和「性命」之解說看阮元的理學思想〉《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7.3),頁79-86。
李明輝:〈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臺大歷史學報》第24期(1999.12),頁71-102。new window
李明輝:〈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漢學研究》,第19卷2期,2001年12月,頁1-32。new window
李振綱、李超英:〈劉宗周『本體與工夫』的語境分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6.8),頁18-23。
李振綱:〈論蕺山之學的定性與定位〉《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1期(1999.3),頁24。
汪惠娟:〈王船山道器為一形上思想之管見〉《哲學與文化月刊》,2007年(2007年),頁69-84。new window
周芳敏:〈論黃宗羲「盈天地皆心」之義蘊〉《政大中文學報》,第10期(2008.12),頁145-168。new window
林月惠:〈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2004.09),頁177-218。new window
林月惠:〈劉蕺山慎獨之學的超越向度〉《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研討會》(臺北:法鼓人文社會學院,2002),頁55-75。
林永勝:〈反工夫的工夫論——以禪宗與陽明學為中心〉《臺大佛學研究》,第24期(2012.12),頁123-154。new window
侯潔之:〈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第38期(2005.12),頁31-57。new window
姚才剛:〈論明末清初的王學修正運動〉《湖北行政學院學報》,第5期(2004年),頁77–81。
洪櫻芬:〈從「自然」歸向「必然」的人性論──談戴東原的人性觀〉《鵝湖月刊》,第32卷3期(2006.9),頁142-152。new window
───:〈論戴東原的理欲觀──由情欲與道理的對立到融合〉《東華人文學報》,第9期(2006.7),頁41-68。
徐令彥:〈試析陳確對「人性善」理論的修正和補充〉《河南社會科學》,第5期(1999年),頁23-27。
張宏敏:〈王陽明“本體工夫之辨”在明清之際的學術走向——以劉宗周、黃宗羲為中心的思考〉,《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0 年第1 期(2001年)頁99-102。
張麗珠:〈清代新思想典範之曙光——以陳確、唐甄、顏元為線索〉《文與哲》,第16期(2010.6),頁397-440。new window
───:〈清代學術對宋明義理的突破〉《故宮學術季刊》,第13卷3 期(1996.3),頁131-149。
───:〈焦循以易入道的新義理觀析論〉《興大中文學報》,第26卷(2009),頁95-132。
───:〈焦循發揚重智主義道德觀的「能知故善」說〉《和學研究》,第16期1卷(1998年),頁1-26。
───:〈戴震「由詞通道」的學術思想體系─以經驗取向的新義理學為論述主軸〉《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 22 期(2010.7),頁 157-192 。
───:〈戴震人性論與孟、荀之異同〉《國文學報》,第47期(2010.6),頁31-70。
───:〈戴震孟學對于孟子學發展的影響〉《國學學刊》,2014第三期(2014.09),頁95-143。
郭寶文:〈阮元人性論之荀學特色〉《鵝湖月刊》,423期(2010 .09),頁53 – 63。new window
陳文章:〈黃宗羲之工夫論評述〉《鵝湖月刊》,第24卷2期(1998 .8),頁30-38。new window
陳弘學:〈戴震「氣本論」內涵及其思想困境探析〉《鵝湖學誌》,第41期(2008.12),頁133-162。new window
陳來:〈元明理學的“去實體化”轉向及其理論後果——重回“哲學史”詮釋的一個例子〉《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2003),頁1-17。
陳昀瑜:〈胡五峰、劉蕺山「以心著性」說之思想史定位〉《鵝湖月刊》,第38卷6期(2012.12),頁38-50。new window
陳郁芬:〈顏習齋之論學論性論治〉《孔孟月刊》,第18卷3期(1979年),頁12-13。new window
陳祖武:〈孔子仁學與阮元的「論語論仁論」〉《漢學研究》,第12卷2期(2004.12),頁39-49。new window
陳寒鳴:〈戴震與中國早期啟蒙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年第5期(2000.5),頁76。
陳祺助:〈從「天」、「命」、「性」的意義及其關係論王船山「即氣言體」理論中「一本萬殊」之問題〉《鵝湖學誌》,第39期(2007.12),頁63-109。new window
───:〈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鵝湖學誌》,第35期(2005.12),頁103-147。
陳榮灼:〈黃宗羲氣論之重新定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4期(2010.10), 頁1- 27。new window
陳德和:〈黃宗羲「理氣同體二分論」析繹─以「孟子師說」為中心〉《鵝湖月刊》,第22卷1期(1996.7),頁8-16。new window
陳 贇:〈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闡釋〉《漢學研究》第20卷2期(第41期)(2002.12),頁249-274。
───:〈形而上與形而下:以隱顯為中心的理解──王船山道器之辨的哲學闡釋〉《清華學報》,第31卷1/2期(2001.3),頁37-65。
陶 清:〈明末哲學論戰及其理論意義〉《學術界》,第3期(2003.5),頁185-191。
曾昭旭:〈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鵝湖月刊》,第17卷5期(1991.11),頁1-7。new window
程志華、馮秀軍、楊鳳蘭:〈「自然視界」與意義世界關於黃宗羲「盈天地皆氣」與「盈天地皆心」關係的新詮〉《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5期(2005年),頁39-44。
程碧英:〈唐甄悅道的文化闡釋〉,《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7卷5 期(2012.5),頁39-41。
黃玉順:〈論生活儒學與海德格爾思想──答張志偉教授〉《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2005年),頁42-49。
黃光學:〈顏習齋行的宇宙論〉《國魂》,第93期(1954年),頁12-13。
黃明喜:〈顏元對宋明理學教育哲學的突破〉《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6卷6期(2004年),頁47-50。
黃俊傑:〈黃宗羲對孟子心學的發揮〉《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頁199-231。
黃懿梅:〈清代哲學中人性論的探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983年第6期(1983年),頁201-225。new window
楊祖漢:〈宋明儒學的發展與陽明哲學的特色(上)〉《鵝湖月刊》,200期 ( 1992.02),頁 14-20。new window
楊國榮:〈化當然為必然:朱熹思想的內在趨向〉(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期(2009年),頁104。
楊儒賓:〈從體用論到相偶論〉《清華中文學報》,第6期(2011.12),頁31-80。new window
───:〈兩種氣學,兩種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卷2期,(2006.12),頁1-39。
葛榮晉:〈明清實學對宋明理學倫理觀念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頁12-18。
雷揚、劉方玲:〈儒家心性與事功之間:唐甄“ 悅入”之道研究〉《朱子學刊》,29-1輯(2009.1),頁320-329。
劉又銘:〈明清儒家自然氣本論的哲學典範〉《政治大學哲學學報》,22期(2009.7),頁1-36。new window
劉述先:〈論黃宗羲對於孟子的理解〉《鵝湖月刊》,第25 卷7 期(2000.1),頁2-11。new window
蔡仁厚:〈從「理、心、氣」的義蘊看船山思想的特色〉《中國文化月刊》,第167期(1993.9),頁34-45。
蔡家和:〈黃宗羲的工夫論及其現代意義〉《鵝湖學誌》,第36期,(2006.6),頁152-184。new window
───:〈黃宗羲的氣論研究〉《揭諦》,11期(2006.6),頁321。
───:〈黃宗羲與陳確的論辯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3),頁1-36。
鄧克銘:〈羅欽順「理氣為一物」說之理論效果〉《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12),頁33-57。new window
鄧 輝:〈王船山的宇宙本體觀〉《鵝湖月刊》,第28卷8期(第332期)(2003.2),頁30-37。
鄭宗義:〈黃宗羲與陳確的思想因緣之分析──以陳乾初先生墓誌銘為中心〉《漢學研究》,第14 卷2 期(1996.12 ),頁59-74。new window
賴貴三:〈清代乾嘉揚州學派經學研究的成果與貢獻〉《漢學研究通訊》,第19卷第4 期(2000 .11),頁592。new window
簡良如:〈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對人性及人群問題的反省:以《孟子》相關思想為參照〉《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2期(2005.5),頁183-228。new window
魏義霞:〈以實藥其空:顏元哲學的創建機制及其對理學的批判〉《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2期(2007年),頁85-93。
蘇顯信:〈論唐甄哲學思想的唯物主義傾向〉《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第2期(1985年),頁6-14。

四、學位論文
王焜泰:《「心氣是一」的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王慧茹:《通儒焦循「一貫」哲學之建構與證立》,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new window
田富美:《清代荀子學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new window
石櫻櫻:《「執兩用中」之恕道──焦循《論語》義理思想之闡發》,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吳幸姬:《劉蕺山的氣論思想-從本體宇宙論之進路談起》,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new window
吳芹蒂:《王船山氣論下的人性觀與身心思維》,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吳茂傳:《焦循人性論研究》,彰化: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李宜庭:《陳確思想之開展與反思——以明清學術轉型問題為核心之探討》,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李宜庭:《陳確思想探析:以「欲」、「私」、「氣」為核心的討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李啟嘉:《唐甄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
李慧琪撰:《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臺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杜保瑞:《劉蕺山的功夫理論與形上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阮華風:《明末清初學術的轉折──以顏元思想為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周芳敏:《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林俞佑:《阮元經學的義理進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
林嘉怡:《明代中期「以氣論性」說的崛起:羅欽順與王廷相人性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柯正誠:《劉蕺山「盈天地間一氣」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胡森永:《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new window
───:《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高在旭:《戴東原哲學析評》,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new window
高敬育:《戴震道德哲學研究:以情欲與智識為主軸的論述》,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莊家敏:《阮元仁學思想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陳立驤:《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new window
陳美吟:《王夫之氣論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new window
陳啟文:《王船山「兩端而一致」之思維的辯證性及其開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new window
曾瀚儀:《理氣之爭?朱熹與戴震對孟子重要觀念解法之比較》,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2new window
馮彪:《顏元氣論思想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3
劉佳雯:《焦循之「權」論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劉俊甫:《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的人性論》,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
劉清泉:《陳確批判傳統理學的思想探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
蔡恆海:《陳確思想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蔡敏璿:《戴震「以理殺人」思想探究 : 以「智」、「德」、「欲」三者為核心的討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蔡馥穗:《清儒人性論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鄧祥年:《黃宗羲心學思想研究─以「盈天地皆心」與「心無本體」為中心》,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鄭富春:《王船山生死觀與其義理體系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new window
賴文遠:《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8
戴景賢:《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2new window
謝采儒:《唐甄事功思想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
簡合慶:《王夫之歷史文化進路之人性論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new window
簡慧貞:《戴東原的〈性論〉思想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