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世俗的形式主義:心理學、國營企業及軍艦國造及個案研究
作者:余伯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BO-QU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光國
葉啟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形式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5)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8
本文之目的是從心理學、國營企業及軍籃國造等三個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個案中,發展
出解釋開發中國家形式主義現象之理論。研究結果指出:造成世俗的形式主義之根源
頗為複雜,首先是歷史特質因素,諸如秦漢以後的專制政治,曾經導皮世俗的形式主
義。這種現象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挾其純粹的形式主義之特性侵入中國,由於中西文
化之不相容,使得中國社會也世俗形式主義現象變得更為複雜。那麼中國社會「如何
」對待外來優勢文化呢?針對這個問題,從晚清至今許多知識份子提出水不同的變草
主張,這些主張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卻具有一項共同的特色,本研究指出:這些主張
大多環繞在「傳統與現代」這個思想主軸上進行,而將以「逼真理解」為基礎所進行
的「學術翻譯」活動視為此思想主軸下的手段,而不能同時視為一種目的。結果百年
來輸入的外來優勢文化,若非「梁啟超式」則屬「嚴復式」輸入,很少見的嚴格的「
學術翻譯式」輸入,於是大部分不精通外文的社會成員,不見得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以
日常語言逼真理解外來知識,使外來知識不易逼真地嵌入本地社會成員共享的語言生
活中,因此在思想、制度及器用等方面造成世俗形式主義,並陷入「傳統與現代」爭
論之無盡漩窩。為了減輕世俗的形式主義,本研究提出一項思想命題之逆轉:中國社
會底變革主張宜環繞在逼真的「社會理解」這一主軸上,而將「傳統與現代」之討論
附屬於這一主軸下進行。換言之,唯有本地社會成員能夠依據內在發展之需要,透過
學術通路、市場通路、甚至大眾傳播通路,逼真理解外來優勢文化,並透過社會理解
網路,讓每一位成員皆知道:只要我想知道,我便能在日常生活中以日常語言獲得該
項知識,並生根創造為社會發展之資源,方能有效減輕「世俗形式主義之惡性循環」
。造成世俗形式主義之因素,除了歷史特質、文化不相容性及社會理解等形塑要件外
,尚包括在特殊時空下,特定組織之實踐機制。本文指出:不同的理念與不同的掌權
者在不同的組織環境下決定了制度之設計,如果組織設計鎮良,又缺乏修正機制,許
多制度很難實在地執行,於是「工具性人情」與投機性社會心理,再倒過來破壞各種
制度規章與實實在在做事的工作倫理,終致形成「世俗形式主義之國性循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