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及其文化意義─兼論與六朝文化的對照
作者:曾守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ou─cheng Ts’e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慶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詩言志詩緣情先秦六朝文化意義陸機文賦shi yan zhishi yuan qingPre-QinHanSix Dynastiescultural MeaningLu JiWen f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8)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8
本文問題意識的產生,乃源於當代文學理論的主要典範──六朝是「人的自覺」的時代──的質疑。在這個詮釋典範中,「言志」與「緣情」被視為兩個對蹠的概念:「言志」乃是代表儒家宰制性格濃厚的道德教化觀點、「緣情」則是對於道德教化觀點的突破。可是只要深入先秦兩漢的文學思想中,我們便可以發現這個典範充滿許多的問題,諸如:從字源意義上來說,「志」並不只以「理性」活動為內容,所以「言志」的屬性不必然是道德的、理性的;儒家對於「詩言志」的見解,也不是主張以道德壓抑情感,而是要尋求美善圓融的藝術境界;在先秦兩漢的文學作品中,有著強烈的抒情傳統,此不須至六朝始然。此外,六朝所謂「詩緣情」的觀念,也並不完全跳脫儒家的關懷。所以,認為「言志」與「緣情」分別是代表先秦兩漢與六朝的文學思想與文化特質,都是值得懷疑的。若要修正上述的典範的缺陷,則要從兩個方向入手:第一是「詮釋的」,即是要面對先秦兩漢的文學思想(此指在一切文學活動之下的文學思想,所以不限定於文學理論家或批評家的見解,而亦包括作者、作品、或是「活動」所隱含的文學思想質素)內容,做一充分的討論與建構。第二是「評論的」,針對自我「建構」的理論圖像,與既有的典範圖像做一比較,並評論既有典範的是非。所以,本文的問題意識雖來自當代文學批評典範的不足,但不以批評既有典範為唯一目的,而更企圖從文學「言志」的觀點,反省中國上古文學的樣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義。故本文共分為五章,其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分別就「問題的提出」、「研究範圍的貞定」、「研究方的說明」三項,論述「為何」與「如何」面對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第二章〈先秦文學言志思想的活動領域及其意義〉:先秦文學言志思想主要表現在廣義的文學活動之中,所以本章分別從「稱詩活動」、「學詩活動」、「作詩活動」,討論關於言志思想的內容。在這章中,我們可以發現「言志」思想的範圍,不僅限於文學表現的層次而已,它也包含著閱讀活動的問題。在這兩方面的發展下,開啟出中國文學理論中關於語言(賦、比、興)、文學創作主體、文學閱讀主體的多元討論。第三章〈兩漢文學言志思想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分別從理論層次與創作層次,討論秦漢時代的文學言志思想。在這章中,先釐清經學傳統中的言志思想,並且貞定漢儒對於言志的基本觀念。然後再針對漢代兩個重要的文學創作類型──賦、詩,討論其實踐言志思想的樣貌,以說明詩人、賦家在文學創作中的情感狀態,避免被簡化為「政治教化」的產物。第四章〈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的轉變、意義及其與六朝文化的對照〉:這章主要討論三個問題,第一、先秦至兩漢文學言志思想在內容上有何轉變?第二、先秦兩漢文學思想中的理性道德色彩,是否壓抑人對於情感的自覺?第三、六朝的文化(包括哲學、文學的領域)精神中,是否是對理性道德的全然拋棄?這三個問題如果只從文學思想的資料來看,無法得到更明確的答案,所以本章改從宏觀的視野出發,舉凡漢代的氣化宇宙論、情性論、六朝經注活動、魏晉玄學思想等等,以做為討論言志思想的參考點,並推論六朝的緣情、物色等文學思想,仍在漢代文化的土壤中發芽成長。第五章〈結論〉:指出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的四大面向、三大關目;並與既有的詮釋典範對話,提出若干反省。
壹、古典文獻(含今人校釋箋釋之著作)(一)《周易注疏》 魏‧王弼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孔穎達疏《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著 北京中國書店《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孔穎達疏《尚書集釋》 屈萬里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毛詩注疏》 漢‧毛亨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 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詩本義》 宋‧歐陽修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詩集傳》 宋‧朱熹著 台北學海出版社《毛詩集解》 宋‧李樗、黃 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詩三家義集疏》 清‧王先謙著 台北鼎文書局《詩經正詁》 余培林著 台北三民書局《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賈公彥疏《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唐‧孔穎達疏《禮記集解》 清‧孫希旦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春秋左傳注疏》 春秋‧左丘明著 台北藝文印書館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左傳會箋》 竹添光鴻著 台北廣文書局《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公羊壽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 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論語注疏》 魏‧何晏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宋‧邢昺疏《論語集解義疏》 梁‧皇侃著 台北廣文書局《論孟精義》 宋‧朱熹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宋‧孫奭疏《孟子正義》 清‧焦循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四書章句集註》 宋‧朱熹著 台北鵝湖出版社《四書或問》 宋‧朱熹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著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清‧段玉裁注(二)《國語》 周‧左丘明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韋昭注《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著 台北洪氏出版社 瀧川龜太郎會著《漢書》 漢‧班固著 台北鼎文書局《風俗通義校釋》 漢‧應劭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吳樹平校釋《三國志》 晉‧陳壽著 台北鼎文書局 宋‧裴松之注《古今注》 晉‧崔豹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著 台北鼎文書局《宋書》 齊‧沈約著 台北鼎文書局《南齊書》 梁‧蕭子顯著 台北鼎文書局《晉書》 唐‧房玄齡著 台北鼎文書局《北史》 唐‧李延壽著 台北鼎文書局《梁書》 唐‧姚思廉等著 台北鼎文書局《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著 台北西南書局《西漢會要》 宋‧徐天麟著 台北世界書局《齊東野語》 宋‧周密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宋史》 元‧脫脫等著 台北鼎文書局(三)《老子周易王弼注 周‧老子著 台北華正書局 校釋》 樓宇烈校釋《墨子閒詁》 周‧墨翟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清‧孫貽讓著《荀子集解》 周‧荀子著 台北成文出版社 清‧王先謙著《荀卿子通論》 清‧汪中著 台北成文出版社《荀子集釋》 李滌生集釋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莊子通‧莊子解》 周‧莊子著 台北里仁書局 清‧王夫之著《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著 台北華正書局《韓非子集釋》 周‧韓非著 台北世界書局 陳奇猷集釋《呂氏春秋》 秦‧呂不韋著 台北中華書局 漢‧高誘著《淮南鴻烈集解》 漢‧劉安著 北京中華書局 劉文典集解《春秋繁露注》 漢‧董仲舒著 台北世界書局 清‧凌曙注《白虎通疏證》 漢‧班固著 台北鼎文書局 清‧陳立著《論衡集解》 漢‧王充著 台北世界書局 劉盼遂集解《法言》 漢‧揚雄著 台北中華書局《說苑》 漢‧劉向著 台北世界書局《新論》 漢‧桓譚著 台北中華書局《申鑒》 漢‧荀悅著 台北中華書局《鹽鐵論集釋》 漢‧桓寬著 台北廣文書局 徐南村集釋《世說新語校箋》 宋‧劉義慶著 香港大眾書局 楊勇校箋《廣弘明集》 唐‧道宣著 台北中華書局《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台北文津出版社《王陽明傳習錄詳 明‧王陽明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註集評》 陳榮捷注(四)《楚辭補注》 周‧屈原著 台北天工書局 宋‧洪興祖著《山帶閣注楚辭》 清‧蔣驥著 台北廣文書局《屈原集校注》 金開誠、董洪利、 高路明著 北京中華書局《阮嗣宗集》 魏‧阮籍著 台北華正書局《文賦集釋》 晉‧陸機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張少康集釋《文心雕龍》 梁‧劉勰著 台北開明書局 范文瀾注《增補六臣注文選》 梁‧蕭統編 台北華正書局 唐‧李善等注《鍾嶸詩品箋證稿》 梁‧鍾嶸著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王叔岷箋證《顏氏家訓集解》 北齊‧顏之推著 台北明文書局 王利器集解《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著 台北洪氏出版社 瞿蛻園校注《白居易集箋校》 唐‧白居易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金城箋校《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著 台北里仁書局《焚書‧續焚書》 明‧李贄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文體明辯》 明‧徐師曾著 台北廣文書局《詩籔》 明‧胡應麟著 台北廣文書局《日知錄》 明‧顧炎武著 台北世界書局《紀曉嵐文集》 清‧紀昀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孫致中、吳恩揚、 王霈霖、韓嘉祥校點《虞東學詩》 清‧顧鎮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春秋詩話》 清‧勞孝輿著 台北鼎文書局《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輯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讀風偶識》 清‧崔述著 台北藝文印書館《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劉熙載論藝六種》 清‧劉熙載著 四川巴屬書社 徐中玉、蕭榮華點校《全上古三代秦漢 清‧嚴可均校輯 北京中華書局 三國六朝文》《清詩話》 丁福保輯 台北西南書局《先秦漢魏晉南北 逯欽立校輯 台北學海出版社朝詩》《全漢賦》 費振剛、胡雙寶、 北京大學出版社 宗明華輯校貳、當代論著─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由山水到宮體--南朝 王力堅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的唯美詩風》《浙江出土銅鏡》 王士倫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魏晉南北朝史》 王仲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漢鏡反映的神話傳說與 王金儀著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仙思想》《傳統文學論衡》 王夢鷗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著 台北長安出版社《玄學通論》 王葆玹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古典文學論探索》 王夢鷗著 台北正中書局《樂府詩述論》 王運熙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王運熙、楊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先秦之仁義禮說》 方穎嫻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中國古銅鏡》 孔祥星、劉一曼著 台北藝術圖書公司《經學歷史》 皮錫瑞著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才性與玄理》 牟宗三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名家與荀子》 牟宗三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理則學》 牟宗三著 台北國立編譯館《心體與性體》 牟宗三著 台北正中書局《詩言志辯》 朱自清著 台北開明書局《讀詩四論》 朱東潤著 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兩漢文學理論之研究》 朱榮智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辭賦流變史》 李曰剛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政府遷台以來文學研究 李正治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理論及方法的探索》《甲骨文集釋》 李孝定著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詩經的歷史公案》 李家樹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說文類釋》 李國英著 台北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 李漢三著 台北鐘鼎文化出版公司 說》《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 台北元山書局《華夏美學》 李澤厚著 香港三聯書局《簡帛佚籍與學術史》 李學勤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歷史與思考》 吳光明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先秦兩漢史研究》 吳榮曾著 北京中華書局《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余英時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現代儒學論》 余英時著 美國八方文化企業公司《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 余英時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釋》《詩經今論》 何定生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人性‧記號與文明》 何秀煌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林安梧著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哲學省察--以「血緣 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 論詮釋》《兩漢思想史》 金春峰著 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周作人著 台北里仁書局《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周何等著 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金文詁林》 周法高主編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胡昌智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段昌國、劉紉尼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永堂譯《中華人文與當代世界》唐君毅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上)《中國哲學原論--原性唐君毅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篇》《中國哲學原論--導論唐君毅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篇》《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唐君毅著 台北正中書局《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袁保新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中庸形上學思想》高柏園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和--中國古典審美理袁濟喜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想》《中國青銅器》 馬承源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六朝思想史》 孫述圻著 江蘇南京出版社《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兩漢思想史》 徐復觀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徐復觀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中國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著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文始》 章太炎著 台北廣文書局《魏晉玄學史》 許抗生著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張少康、劉三富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史(上)》《詩經六論》 張西堂著 香港文昌書局《考古學專題六講》張光直著 台北稻香出版社《中國青銅時代》 張光直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思文之際論集--儒道張亨著 台北允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的現代詮釋》《左傳稱詩研究》 張素卿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 會《文學概論》 張健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當代文學理論》 張雙英、黃景進主編 台北合森文化事業公司《史學︰文化中的文化-- 張廣智、張廣勇著 台北淑馨出版社 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史學》《詩緣情辯》 裴斐著 四川文藝出版《漢魏六朝新論--擬代與 梅家玲著 台北里仁書局 贈答篇》《郭象與魏晉玄學》 湯一介著 台北谷風出版社《魏晉思想‧甲編五種》 湯用彤著 台北里仁書局《中國哲學史新編》 馮友蘭著 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編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著 台北三民書局《形聲多兼會意考》 黃永武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孟學思想史論集》 黃俊傑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周易縱橫談》 黃慶萱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學林尋幽》 黃慶萱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文學理論史(一)》 黃鐘翔、黃保真、 北京出版社 成復望等著《魏晉南北朝賦史》 程章燦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 北京文物出版社 院考古研究所編《天人關係論》 楊慧傑著 台北水牛書局《增訂積微居小學金石論 楊樹達著 台北大通書局 叢》《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 楊儒賓、黃俊傑編 台北正中書局《地藏王手記--蔣年豐 楊儒賓、林安梧編 嘉義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 紀念集》《儒家身體觀》 楊儒賓著 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郭象玄學》 莊耀郎著 台北里仁書局《六朝文論》 廖蔚卿著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漢魏六朝文學論集》 廖蔚卿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著、孫伯黨等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兩漢詩歌研究》 趙敏俐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論六經》 熊十力著 台灣明文書局《詩經的文化闡釋--中 葉舒獻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國詩歌的發生研究》《歷史、傳釋與美學》 葉維廉著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西方美學導論》 劉昌元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劉申叔先生遺書》 劉師培著 台北華世出版社《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中國人的文學觀念》 劉若愚著、賴春燕譯 台北成文出版社《魯迅全集》 魯迅著 台北谷風出版社《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樂黛雲、陳玨選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名家十年文選》《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 龍協濤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中國詩史》 陸侃如、馮浣君著 北京作家出版社《中國詩學體系論》 陳良運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學》 駱鴻凱著 台北華正書局《墓葬與生死》 蒲慕州著 台北聯經出版社《追尋一己之福--中國 蒲慕州著 台北允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古代的信仰世界》《中國學術通義》 錢穆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管錐篇》 錢鍾書著 香港太平圖書公司《意象的流變》 蔡英俊主編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蔡英俊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 蔡源煌著 台北雅典出版社 義》《西洋文學批評史》 顏元叔著 台北志文出版社《六朝情境美學綜論》 鄭毓瑜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羅光全書》 羅光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漢代的流民問題》 羅彤華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著 台北學海出版社《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 羅聯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非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漢賦史論》 簡宗梧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文轍--文學史論集》 饒宗頤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蔣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黑格爾主義的幽靈與中 顧昕著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 國知識份子--李澤厚 研究》《古史辨》 顧頡剛著 台北藍燈出版社《漢賦研究》 龔克昌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文學批評的視野》 龔鵬程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文化符號學》 龔鵬程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年報:1997龔鵬程年度 龔鵬程著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學思報告》《楚辭新詁》 蘇雪林著 台北國立編譯館《論中國詩》 小川環樹著、唐汝謙編 香港中文大學 于曉等譯《中國文學通論》(下卷) 兒島獻吉郎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孫俍工譯《歷史的理念》 柯靈烏著、黃宣範譯 台北國立編譯館《柯靈烏自傳》 柯靈烏撰、陳明福譯 台北故鄉出版社《文化人類學》 基辛(R.Keesing)著、 台北遠流圖書公司 陳其南校訂 張恭宇、于嘉雲合譯《文學理論》 華倫‧韋勒克著 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梁伯傑譯《漢魏詩の研究》 鈴木修次著 東京大修館書店《賦史大要》 鈴木虎雄著 台北地平線出版社《批評的循環》 霍伊著、陳玉蓉譯 台北南方出版社《Wen-lin︰Studies in (Chow Tse-tsung,ed.) Madison,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Chinese Humanities》 周策縱編《文學批評術語》 Frank Lentricchia &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Thomas McLaughlin 編 張京媛等譯參、期刊論文〈含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 丁 山 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第一分,民國二十五年〈「詩言志」--中國文學思想的最ˉ早綱領〉王文生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一九九三年三月《先秦兩漢文學理論研究》王金凌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建構〝詩言志〞的理論體系〉古 風 著《文明探索叢刊》第六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從眉壽到長生〉杜正勝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六本第二分,民國八十四年六月〈興義轉向的關鍵--鍾嶸對「興」ˉ的新解〉李正治著《中外文學》第二十卷第七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先秦兩漢樂教思想研究》李美燕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物色」論與「緣情」說--中國ˉ抒情美學在六朝的開展〉呂正惠著《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五月〈『詩言志』──中國文學思想的最ˉ早綱領〉(上)(下)吳琦幸著《孔孟月刊》第二十九卷第一、二期,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十月〈群經引詩考〉余培林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研 究 所 集 刊 》 第 八號,民國五十三年《孔孟文學觀念中的道德反省及其意ˉ義》林啟屏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孟子思想中道德與文學的關係〉林啟屏著《 孟 子 思 想 的 哲 學 探討》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一九九五年五月〈先秦法家人性論研究〉林義正著《中國人性論》臺大哲學系主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從隋志之著錄看魏晉清談及學術之ˉ跡象〉林麗真著《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四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魏晉人論「情」的幾種面向〉林麗真著 《 「 語 文、 情 性、 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一九九六年四月〈必讀經典、主體性、比較文學〉周英雄著《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陳東榮、陳長房編,台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民國八十四年四月〈由文心辨騷、詮賦、諧隱論賦的起ˉ源〉周鳳五著《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五月〈詩詞的「當下」美︰論中國詩歌的ˉ抒情主流與自然境界〉周縱策著《古典文學》第七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 台 北 台 灣 學 生 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八月〈漢代社會與漢代詩學〉施 淑 著《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一年三月〈金文嘏辭釋例〉徐中舒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第一分,民國二十五年三月《兩漢儒學研究》夏長樸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三年六月〈論語論詩〉張 亨 著《文學批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西漢抒情賦慨論〉曹明綱著《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第一期《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曹淑娟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六月〈漢武帝的賦〉康達維著《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唐初史官文學思想及其形成〉曾守正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八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樂府詩集古辭校注〉彭天麗著《清華學報》第十二卷第一期,民國二十六年一月〈孟子說詩的重新估價〉黃景進著《孔孟月刊》第一八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挽歌及其影響--先秦至南北朝〉黃景進著《中華學苑》第三十四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論儒學對魏晉至齊梁文論之響--ˉ兼論六朝文藝美學之特徵〉黃景進著《中華學苑》第三十六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劉若愚《中國文學本論》架構方法ˉ析論〉黃慶萱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第二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天人感應哲學與兩漢魏晉文學的影ˉ響》楊建國著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論漢代「文學」一詞的意義〉廖本哲著《書目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從「士不遇」到「歸去來」--試ˉ論兩漢辭賦對京城的趨附與偏離〉廖國棟著《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 研 討 會 論 文集》、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ˉ朝巧構形似之言的詩〉廖蔚卿著《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個性與審美意識之覺醒--建安文ˉ學品評〉裴 斐 著《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中國詩字之原始觀念試論〉陳世驤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四種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六一年〈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陳世驤著王靖獻譯《 中 國 文 化 研 究 所 學報》第三卷第一期,一九七○年九月《六朝「緣情」觀念研究》陳昌明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朝玄音遠 誰似解人歸--大陸ˉ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省〉陳 明 著《書目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二年九月〈齊梁以前儒學思想對文學理論的影ˉ響〉陳勝長著《聯合書院學報》第一○期,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九二年〈經學中的文學因子--試論《禮ˉˉ記‧冠義、昏義、問喪、三年問、ˉ祭義》諸篇所透顯的情與義〉陳 韻 著《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學 報(人 文 分 冊 )》第七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傳統詩學『詩言志』精神〉蔡英俊著《 鵝 湖 》第 一 卷 第 十期,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從詩言至志談起──試探一種折衷ˉ的詩論〉蔡源煌著《幼獅月刊》第四十七卷第五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嵇康思想中的名理與玄理〉戴璉璋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戴璉璋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品鑒人格氣象的解釋學〉蔣年豐著《 東 海 學 報 》第 三 一卷,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從「興」的觀點論孟子的詩教思想〉蔣年豐著《清華學報》新二十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從「興」的精神現象論《春秋》經 傳的解釋學基礎〉蔣年豐著《清華學報》新二十二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論漢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靈模ˉ式〉顏崑陽著《漢代文學與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年〈裴斐著〈詩緣情辨〉述評〉蕭麗華著《中國文學研究》第一輯,民國七十六年五月〈詩歌創作過程的兩種模式--「詩ˉ緣情」與「詩言志」〉鄭毓瑜著《中外文學》第十一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二年二月〈釋「放蕩」--兼論六朝文風〉鄧仕樑著《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陳國球主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八十年五月〈Shi Yan Zhi詩言志〉蔣原倫著《Tamkang Review》24卷三、四期,民國八十三年春夏號〈Yuanging shuo緣情說〉蘇其康著《Tamkang Review》第二十四卷第三、四期,民國八十三年春夏號〈推移的悲哀〉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 中 外 文 學 》第 六 卷四、五期,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十月〈泰山信仰研究〉酒井忠夫著金 華 譯《中和月刊論文選集》第一輯,垢道人遺著,台北台聯國豐出版社〈存在主義底義理結構〉Kurt F.Reinhardt著、郭大春初譯、牟宗三校正《鵝湖月刊》第二五四期,一九九六年八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