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周盥器與盥禮考
作者:姬秀珠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方俊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青銅盤青銅匜青銅盉儀禮盥禮盥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素有「禮義之邦」之美譽,禮者,天之經,地之義,國之紀,政之本,人之幹也。先秦的禮儀制度是儒家禮學的源頭,今傳十七篇《儀禮》的內容記載著古代冠、昏、喪、祭等古禮的儀節制度。宋朱熹云:「古者禮樂之書具在,人皆識其器數。」 他認為知道禮的「器數」,就是知道禮的根本。誠為然也矣!器物名稱、數量、大小、多寡等等,皆有尊卑之分,青銅禮器在《儀禮》的時代,所呈現出的豐富內涵與悠久的歷史,在人類文明進化與人文精神的價值與地位上,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在重視祭祀文化與飲食文明的中國社會裡,凡是宴飲、祭典等慶典活動之前,必須洗手,盥手之禮,為一切諸「禮」之始。青銅「盤」、「匜」乃兩周盥手時必備的禮器,以青銅「匜」注水沃手,然後用「盤」承接棄水。凌廷堪《禮經釋例》一書曾云:「凡禮盛者,必先盥。」 並將古盥禮區分為冠昏之盥、燕飲之盥、食禮之盥、喪禮之盥、祭禮之盥、尸盥等六種。盥手之禮,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禮教之初,始自灑掃應對;「清潔衛生」是禮文化的根本。盥禮的禮制經由《儀禮》以及文獻記載,可知其節目,詳其制度,禮節儀文壹皆有稽可徵。盤、匜之器形、器銘、器用藉由出土實物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亦足以明其器制。今以禮之小者以見禮學之微言大義,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進而一窺宮牆之美,百官之富。《周易‧繫辭》: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中華民族注重實用,對於有利於民生「實用」的發明,都尊稱為「聖人偉大的成就」。秦孝儀說:「古代中國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思想,遂多寄託於實用器物之中。此藝術化之日用器物,一部份便提昇為『禮器』。……禮在中國古代,實在就是藝術的同義詞,美化的日常用器,便是禮器,美化的動作,便是儀節。」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在語言學、文字學、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和史學研究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從殷商甲骨時代日常生活實用價值走入兩周「制禮作樂」的藝術殿堂,表現出當時的人文思想、宗教觀念、社會習俗、工業技術等,它以器物形貌的變化,來展現一部古代物質社會與精神文明演進的歷史軌跡。
夫禮義大明,社會必能流行「富而好禮」之教化,久而久之蔚為風氣,則可使國家富強,天下大治。若能藉先秦的禮儀制度,發凡創例,以為椎始之功,誠研究學問之要道,不可不勉力以赴。凡研究學問,必有徵信「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或可傳「釋禮」、「復禮」之道,重振三禮之學,並發揮禮學實用精神以及其不朽之價值,藉古禮文明精神之重現,以示後學,中華立國精神胥耑在是矣!
一、參引書目(依筆劃次序排列)
※3劃
《三禮圖集注》宋•聶崇義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冊),1983
《三禮圖》明•劉績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冊),1983
《三禮鄭氏學發凡》李雲光撰,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叢書,1966
《三禮研究論集》禮曰剛等撰,黎明書局,1982
《三代吉金文存》羅振玉撰,北平中華書局,1983
《上村嶺虢國墓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1959
《上海博物館藏寶錄》馬承源等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
※4劃
《孔孟荀禮學之研究》陳飛龍撰,文史哲出版社,1982
《孔子故鄉四千年文物大展》董金裕編,中國時報出版,1995
《中國文字》金祥恆撰,臺大文學院古文字學研究室編,1960
《中國金石學概要》馬無咎撰,藝文印書館,1967
《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張光裕、巴納撰,藝文印書館,1978
《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中國美術全集》李學勤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中國文明的起源》夏鼐撰,滄浪出版社,1986
《文物光華》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86
《中國青銅器時代》郭寶鈞撰,駱駝出版社,1987
《中國青銅器》馬承源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中國青銅器的奧秘》李學勤撰,商務印書館,1988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說》杜迺松撰,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中國字例》高鴻縉撰,三民書局,1990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銅器篇》楊美莉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出版,1990
《中國古禮研究》鄒昌林撰,文津出版社,1992
《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王祥齡撰,學生書局,1992
《中國古文字通論》高明撰,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
《五禮通考》清•秦惠田撰,新興書局,1994
《文物考古工作十年》北京文物編輯委員會出版,1991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藝文印書館,1979
※5劃
《古史新探》楊寬撰,北京中華書局,1965
《古籀拾遺》孫詒讓撰,華文書局,1971
《古文字學導論》唐蘭撰,樂天出版社,1973
《古籀彙編》徐文鏡編,湖北武漢市古籍書店,1981
《古文字學論集》高明撰,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83
《古文字源流淺說》康殷撰,學海出版社,1986
《古文字與殷商文明》王慎行撰,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古代中國青銅器》朱鳳瀚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甲骨文字集釋》李孝定撰,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編,1970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
《甲骨文編》孫海波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89
《甲骨文字詁林》于省吾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
《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文物研究所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出土文獻研究》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出土文獻研究續集》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出土文物三百品》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編,臺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4
《永壽靈壺齋吉金文字》高田宗周撰,藝文印書館,1975
《包山楚墓》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6劃
《西周青銅彞器彙考》高木森撰,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
《西周金文擷英》吳鎮烽撰,三秦出版社,1986
《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器影集》唐復年撰,北京中華書局,1993
《考古圖》宋•呂大臨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0冊),1983
《考古學論文選集》李濟撰,聯經出版社,1977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0-702冊),1983
《先秦考古學》林壽晉撰,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0
《先秦禮制研究》陳戍國撰,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劃
《李濟考古學論文集》李濟撰,聯經出版公司,1977
《孝經注疏》唐•玄宗皇帝御注、宋•邢昺疏,藝文印書館,1979
※8劃
《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增訂本)郭沫若撰,科學出版社,1957
《武英殿彞器圖錄》容庚編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藝文印書館,1979
《河南吉金圖志賸稿》孫海波編,台聯國風出版社,1978
《定本觀堂集林》王國維撰,世界書局,1991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楊向奎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藝文印書館,1979
《金文詁林》周法高主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75
《金文論文選》王夢旦編,圖鴻印刷公司,1968
《金文編》容庚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北京中華書局,1985
《金文大字典》戴家祥主編、馬承源副主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藝文印書館,1979
《周代金文圖錄及釋文》郭沫若撰,臺灣大通書局,1971
《周金文存》鄒安編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8
《周代禮俗研究》常金倉撰,文津出版社,1993
《周原與周文化》陳全方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劃
《故宮銅器圖錄》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編,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
《故宮銅器選萃》高仁俊主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69
《故宮銅器選萃續輯》高仁俊主編,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73
《春秋左傳正義》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藝文印書館,1979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復文圖書出版,1991
《重修宣和博古圖》宋•王黼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0冊),1983
《貞松堂吉金圖》羅振玉編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8
《重修宣和博古圖》宋•王黼撰,商務印書館,1983
※10劃
《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鄒衡撰,文物出版社,1980
《陜西省出土青銅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79
《陜西出土商周青銅器》(一)〜(四)陜西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79至1984
《高明經學論叢》高明撰,黎明書局,1978
《海外吉金圖錄》容庚編,台聯國風出版社,1978
《海外中國銅器圖錄》陳夢家編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9
《殷周青銅器通論》容庚、張維持撰,康橋出版公司,1968
《殷虛出土青銅鼎形器之研究》李濟撰,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出版,1970
《殷虛出土53件青銅容器之研究》萬家保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1972
《殷周青銅器賞賜銘文研究》黃然偉撰,香港龍門書店,1978
《殷虛文字類編》羅振玉考釋、商承祚類次,文史哲出版社,1979
《殷周青銅器求真》張克明撰,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9
《殷墟婦好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80
《殷周金文字帖》何昌林編,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
《殷周金文集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
※11劃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國立歷史博物出版,1995
《國語》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里仁書局,1998
《商周銅器》譚旦冏撰,臺灣書店,1960
《商周金文錄遺》(《三代吉金叢書初編》)于省吾編,藝文印書館,1968
《商周青銅器與銘文的綜合研究》張光直、李光用、張卉、張充和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1973
《商周彞器通考》容庚撰,臺灣大通書局,1973
《商周金文集成》邱德修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3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上海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1986
《商周用鼎制度之理論基礎》邱德修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
《商周古文字讀本》劉翔等編撰,語文出版社,1989
《商周青銅文化》李先登撰,商務印書館,1994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2劃
《善齋彞器圖錄》容庚編、劉體智藏,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曾侯乙墓》湖北博物館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欽定西清古鑑》清•梁詩正、蔣溥等奉敕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1-842冊),1983
《尊古齋所見吉金圖》黃濬編,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集古錄》宋•歐陽脩撰,商務印書館,1983
《鄉射禮儀節簡釋》施隆民撰,中華書局,1985
《鄉飲酒禮儀節簡釋》吳宏一撰,中華書局,1985
※13劃
《新鄭銅器》譚旦冏編,國立編譯館,1977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84
《新訓詁學》 邱德修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新譯晏子春秋》陶梅生注譯,三民書局,1998
《經典釋文》唐•陸德明撰、黃坤堯、鄧仕樑校著,學海書局,1988
※14劃
《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藝文印書館,1979
《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撰,科學出版社,1956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黎明文化公司,1974
《說文中之古文考》商承祚撰,學海出版社,1979
《說文解字詁林》丁福保主編,鼎文書局,1997
《認識古代青銅器》上海博物館陳佩芬等編,藝術家出版社,1995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編,文史哲出版社,1982
《漢書》漢•班固撰,鼎文書局,1986
《綴遺齋彞器考釋》方濬益編錄,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銅器概述》譚旦冏撰,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81
※15劃
《歷代鐘鼎彞款式》薛尚功撰,藝文印書館,1971
《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1984
《增訂殷墟書契考釋》羅振玉撰,藝文印書館,1969
《論語注疏》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藝文印書館,1979
《澂秋館吉金》孫壯編、陳寶琛藏,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編輯組,1989
《儀禮圖》宋•楊復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冊),1983
《儀禮商》清•萬斯大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冊),1983
《儀禮經傳通解》宋•朱熹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冊),1983
《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藝文印書館,1979
《儀禮注疏及補正》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世界書局,1970
《儀禮士昏禮士相見之禮儀節研究》張光裕撰,中華書局,1971
《儀禮特牲饋食禮儀節研究》黃啟方撰,中華書局,1971
《積微居金文說》楊樹達撰,北京中國科學院,1952
《儀禮士喪禮墓葬研究》鄭良樹撰,中華書局,1971
《儀禮鄭注句讀》清•張爾岐撰,學海出版社,1981
《儀禮燕禮儀節研究》吳煥瑞撰,文津書局,1982
《儀禮聘禮儀節研究》謝德瑩撰,文史哲出版社,1983
《儀禮士喪禮器物研究》沈其麗撰,中華書局 ,1985
《儀禮圖》清•張惠言撰,藝文印書館,1986
《儀禮正義》清•胡培翬撰、段熙仲點校,江西古籍出版社,1993
《儀禮譯注》楊天宇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儀禮譯注》李景林、王素玲、邵漢明譯注,建宏出版社,1997
※17劃
《韓昌黎文集校注》馬通伯校注,華正書局,1986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藝文印書館,1979
《禮學新探》高明撰,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1963
《禮經釋例》清•凌廷堪撰,商務印書館,1966
《禮書綱目》清•江永撰,台聯國風出版社、中文出版社發行,1974
《禮書通故》清•黃以周撰,華世出版社,1976
※ 18劃
《雙劍誃古器物圖錄》于省吾編,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19劃
《古錄金文》清•吳式芬撰,樂天出版社,1974
《羅雪堂先生全集初編》羅振玉撰,大通書局,1970
《羅雪堂先生全集》羅振玉撰,文華出版社,1980
《寶雞國墓地》寶雞市博物館編輯,文物出版社,1988
※ 20劃
《寶雞國墓地》盧連成、胡智生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釋名》漢•劉熙撰,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11冊),1983
《續考古圖》宋佚名撰,藝文印書館,1970
※25劃
《王觀堂先生全集》王國維撰,文華出版社,1968
《觀堂先生金文著錄表》王國維撰,廣文書局,1986
《觀堂集林》王國維,世界書局,1991
二、博、碩士論文(依筆劃次序排列)
(碩士論文)
《甲金文中宗廟祭祀之研究》江美華撰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983
《冠禮研究》邱衍文撰 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969
《儀禮婚禮與臺俗婚禮比較研究》吳文龍撰 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976
《儀禮士喪禮既夕禮儀節研究》徐全福撰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79
《儀禮少牢饋食禮儀節研究》彭妙卿撰 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1980
《儀禮鄉射禮儀節研究》汪中文撰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81
《儀禮經傳通解之家禮研究》張經科撰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1989
(博士論文)
《三禮鄭氏學發凡》李雲光撰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1964
《先秦禮制研究》陳戍國撰 杭州大學博士論文 1989
《先秦喪葬制度研究》李玉潔撰 四川大學博士論文 1991
《周代宗廟祭禮之研究》梁煌儀撰 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1986
《周代禮俗研究》常金倉撰 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89
《周代祭祀研究》張鶴泉撰 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1989
《商周禮制中鼎之研究》邱德修撰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1981
《儀禮服飾考辨》王關士撰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1973
《饗禮考辨》周俊聰撰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89
三、期刊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熱河凌源縣海島營子村發現的古代青銅器〉熱河省博物館籌備處《文物參考資料》1955:8
〈介紹江蘇儀徵過去發現的幾件西周青銅器〉王志敏、韓益之《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12期
〈山西省長治分水嶺古墓的清理〉暢文齊《考古學報》1957:1(年:期)
〈長安普渡村西周墓的發掘〉陜西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學報》1957:1
〈淹城出土的銅器〉倪振逵《文物》1959:4
〈陜西藍田縣出土弭叔等彞器簡介〉段紹嘉《文物》1960:2
〈山西長治分水嶺戰國墓第二次發掘〉邊成修、葉學明、沈振中《考古》1964:3
〈上海博物館新收集的青銅器〉馬承源《文物》1964:7
〈安徽舒城出土的銅器〉殷滌非《考古》1964:10
〈河南、陝西等地發現的古代青銅器〉趙新來、韓紹詩、周到《文物》1965:5
〈陝西省博物館新近征集的幾件西周銅器〉朱捷元、黑光《文物》1965:7
〈河南桐柏發現的周代銅器〉王儒林《考古》1965:7
〈山東鄒縣七家峪村出土的西周銅盤〉王軒《考古》1965:11
〈河南省博物館所藏幾件青銅器〉新來、周到《考古學報》1966:4
〈山東省海陽縣嘴子前春秋墓的發掘〉林仙庭等《考古》1966:9
〈儀禮盥洗說〉考張光裕《孔孟月刊》第9卷第3期,1970年11月
〈春秋燕禮考辨〉周何《國文學報》1卷,1972年new window
〈湖北京山發現曾國銅器〉鄂兵《文物》1972:2
〈湖北枝江百里洲發現春秋銅器〉湖北省博物館《文物》1972:3
〈山西省長治分水岭126號墓發掘簡報〉邊成修《文物》1972:4
〈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齊文濤《文物》1972:5
〈扶風莊白大隊出土的一批西周銅器〉史言《文物》1972:6
〈涇陽高家堡早周墓葬發掘記〉葛今《文物》1972:7
〈靈臺白草坡西周〉魏懷珩等《文物》1972:12
〈龜魚蟠螭紋方盤與螭梁盉〉顧鐵符、王人聰《文物》1972:11
〈湖北隨縣發現曾國銅器〉鄂兵《文物》1973:5
〈河南新野發現的曾國銅器〉鄭杰祥《文物》1973:5
〈江蘇六合程橋三號東周墓〉見南京博物院《考古》1974:2
〈長治分水嶺東商269、270號東周墓〉邊成修、李奉山《考古學報》1974:2
〈《儀禮‧有司徹》儀節研究〉鍾柏生《花師學報》7卷,1975年
〈陝西戶縣宋村春秋秦墓發掘簡報〉吳鎮烽、尚志儒《文物》1975:10
〈廣東信宜出土西周銅盉〉徐恆彬《文物》1975:11
〈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龐懷清等《文物》1976:5
〈陜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發掘簡報〉寶雞茹家莊西周墓發掘隊《文物》1976:4
〈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唐蘭《文物》1976:5
〈陝西扶風出土西周伯諸器〉羅西章、吳鎮烽、雒忠如《文物》1976:6
〈陝西臨潼發現武王征商簋〉臨潼文化館《文物》1977:8
〈論史盤及其意義〉李學勤《考古學報》1978:2
〈略論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唐蘭《文物》1978:3
〈陝西扶風莊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發掘簡報〉陝西周原考古隊《文物》1978:3
〈陜西扶風縣雲塘莊白二號西周青銅器窖藏〉陜西周原考古隊《文物》1978:11
〈河南橫川縣發現一批青銅器〉鄭杰祥、張並夫《文物》1979:9
〈陝西扶風齊家十九號西周墓〉陝西周原考古隊《文物》1979:11
〈論儒家之「禮」〉孔德成《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哲學組)1981new window
〈從金文中的圖畫文字看漢字文字化過程〉李孝定《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1981
〈六書精蘊新探〉趙友培《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1981
〈六書之新研究〉杜學知《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1981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簡報〉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發掘組《文物》1981:1
〈河南信陽市平橋春秋墓發掘簡報〉王與剛、歐潭生、蔡靜遠《文物》1981:1
〈蘇州虎丘東周墓〉廖志豪《考古》1981:11
〈陝西鳳翔高王寺戰國銅器窖藏〉韓偉、曹明檀《文物》1981:11
〈說盉與匜─青銅彞器中的水器〉張臨生《故宮季刊》17卷:1期,1982年new window
〈臨潼南羅西周墓出土青銅器〉趙康明《文物》1982:1
〈遼寧義縣發現商周銅器窖藏〉孫思賢、邵福玉《文物》1982:2
〈故宮博物院所藏匜形器研究〉張臨生《故宮學術季刊》1卷3期,1982年new window
〈江陵岳山大隊出土一批春秋銅器〉滕壬生、王從禮《文物》1982:10
〈湖北隨縣安居出土青銅器〉黃敬剛《文物》1982:12
〈安徽繁昌出土一批春秋青銅器〉楊德標、張敬國《文物》1982:12
〈寶雞竹圍溝西周墓地發掘簡報〉寶雞市博物館《文物》1983:2
〈襄陽山灣東周墓葬發掘簡報〉楊權喜《江漢考古》1983:2
〈煙台市上村出土國銅器〉李步青《考古》1983:4
〈山西省渾源縣李峪村東周墓〉文啟明《考古》1983:8
〈安徽懷寧縣出土春秋青銅器〉許文《文物》1983:11
〈山東臨發現齊、、曾銅器〉孫博、孫敬明《文物》1983:12
〈山東菜陽縣出土己國銅器〉李步青《文物》1983:12
〈浙江紹興306號戰國墓發掘簡報〉牟永抗《文物》1984:1
〈春秋戰國時代的圖紋藝術(二)〉高木森《故宮月刊》1卷12期,1984年3月new window
〈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掘報告〉河南信陽地區文管會等《考古》1984:4
〈山西長子縣東周墓〉陶正剛、李奉山《考古學報》1984:4
〈院藏人足獸扳匜〉張臨生撰《故宮文物月刊》2卷7期,1984年
〈江蘇吳縣何山東周墓〉張志新《考古》1984:5
〈湖北隨州擂鼓墩二號墓發掘簡報〉劉彬徽、王世振、黃敬剛《文物》1985:1
〈華夏五千年文物之充實光輝〉秦孝儀《故宮文物月刊》3卷7期,1985年
〈河北省新樂中同村戰國墓〉文啟明《文物》1985:6
〈西周鎬京附近部分墓葬發掘簡報〉田醒一、雒忠如《文物》1986:1
〈呂服余盤考釋及其相關問題〉王慎行《文物》1986:4
〈襄樊市、谷城縣館藏青銅盤〉葉植、陳千萬《考古》1986:4
〈山西省潞城縣潞河戰國墓〉山西省晉東南地區文化局,《文物》1986:6
〈河北省靈壽縣西岔頭村戰國墓〉文啟明《文物》1986:6
〈山西省潞城縣潞河戰國墓〉山西考古所、山西晉東南地區文化局《文物》1986:6
〈古物年齡之定年法〉余敦平《故宮月刊》4卷1期,1986年new window
〈山東黃縣莊頭西周墓清理簡報〉王錫平、唐祿庭《文物》1986:8
〈造型優美的青銅盉〉高仁俊《故宮月刊》4卷:5期,1986年8月new window
〈江蘇鎮江諫壁王家山東周墓〉劉建國、談三平《文物》1987:12
〈山西芮城東周墓〉鄭林秀《文物》1987:12
〈寶雞紙坊頭西周墓〉胡智生、劉寶愛、李永澤《文物》1988:3
〈陜西省隴縣邊家莊五號春秋墓發掘簡報〉陜西考古隊寶雞工作站《文物》1988:11
〈探制作之原始補經傳之闕亡--銅器一千年來研究概觀〉楊美莉《故宮文物月刊》6卷7期,1988年new window
〈湖北枝江姚家港高山廟兩座春秋楚墓〉高應勤、王家、盧德佩《文物》1989:3
〈湖北應山吳店古墓葬清理簡報〉張學武《文物》1989:3
〈青銅器的歷史軌跡〉故宮視聽室《故宮月刊》7卷5期,1989年
〈家國重器齒德俱尊─從院藏最古老的一批青銅器談起〉陳芳妹《故宮月刊》7卷9期,1989年11月new window
〈西安市文物中心收藏的商周青銅器〉王長啟《考古與文物》1990:5
〈江蘇六合程橋三號東周墓〉陳兆善《東南文化》1991:1
〈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宮衍興、解華英、胡新立《考古學報》1991:4
〈山東省栖霞縣占鄉杏家莊戰國墓清理簡報〉文啟明《考古》1992:1
〈河南固始萬營山春秋墓清理簡報〉劉開國、詹漢清《考古》1992:3
〈論古代仿匏器皿及其藝術構思〉劉敦愿撰《故宮文物月刊》9卷12期,1992年
〈涇陽高家堡先周墓群發掘記〉戴應新《故宮文物月刊》10卷3期,1992年6月new window
〈涇陽高家堡先周墓群發掘記〉戴應新《故宮文物月刊》10卷8期,1992年11月new window
〈涇陽高家堡先周墓群發掘記─水器、兵器具及、蚌器〉戴應新、雷立知撰《故宮文物月刊》10卷8期,1992年new window
〈囂伯匜斷代與隞之地望〉夏麥陵《考古》1993:1
〈廣西省賀縣龍中岩洞墓清理簡報〉張春雲《考古》1993:4
〈安徽六安縣發現一座春秋時期墓葬〉孫得勇、陳宗彪、劉治中《考古》1993:7
〈涇陽高家堡銅器的裝飾藝術〉戴應新、雷立知《故宮文物月刊》12卷4期,1994年new window
〈河南新禹公路戰國墓發掘簡報〉越清、王文華、劉松根《考古》1994:5
〈天馬─曲村遺址北越晉侯墓地第三次發掘〉于炳文《文物》1994:8
〈天馬─曲村遺址北越晉侯墓地第四次發掘〉于炳文《文物》1994:8
〈《儀禮‧士喪禮》中的禮義〉許秀霞、吳藝苑《孔孟月刊》1994第32卷9期new window
〈臣辰諸器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曹淑琴《考古學報》1995:1
〈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的清理〉姜濤、王龍正、賈連敏、寧景通《文物》1995:1
〈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的清理〉姜濤、王龍正、賈連敏、寧景通《文物》1995:1
〈天馬─曲村遺址北越晉侯墓地第五次發掘〉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1995:7
〈洛陽市東郊C5M906西周墓〉趙振華、申建偉《考古》1995:9
〈西周圓雕青龍的特徵〉高西省《故宮月刊》13卷11期,1996年2月
〈湖北鄖縣肖家河春秋楚墓〉胡文魁《考古》1998: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