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草書形構規範及書寫文化之研究
作者:林志博
作者(外文):Jyh-Bor Lin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學仁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唐代草書形構規範書寫文化隸變Cursive of Tang DynastyNormative Structure of ShapeWriting CultureLi B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本論文以唐代文獻史料為開展,觀察草書源流的文獻發展,包括正史資料的陳述,專志中草書文獻的載錄,唐代詩文資料對草書史論與人物的評價,以及出土文物中包括簡牘與寫經草書文獻的比對等。藉由唐代草書的主軸探究,仍可整理出一定的連貫脈絡,提供相關議題的資料參照。至於論文核心議題之形構規範與書寫文化摘要如下:
隸變的過程中,解散或重組篆、隸而來的章草,發展出今草的時期,皆有定律,草書之法度也相對嚴謹。從孫過庭《書譜》及懷素《小草千字文》草書形構分析中,可以明顯觀察出孫過庭和懷素二位草書家,都是在規範下書寫。無論孫過庭嫡傳於王羲之流暢行筆,或者懷素受惠於前輩草書僧智永法師之純熟體勢,形構的規範是提供草書書寫的標準。並且從二者多數字例中更可追溯至《急就篇》章草形構,以及簡牘書法之初始草書形構軌跡。如此現象也說明了形構規範是足以反映時代的潮流與方向。其次是草書形構規範在書法傳承中有其重要性,東漢以來如杜度、崔瑗及張芝等草書家,無一不是向傳統學習。任何地域、社群或個別草書家,無不強調師承的重要性。
唐代草書書寫文化涵概豐富的成因面向。首先是帝王支持鼓勵,與官方課吏制度,帶動了朝野書法風氣的蓬勃發展。其次是經濟水平提升,社會風氣開放,文人雅士與草書家的互動交流,並且結合公共事務,展現了唐代生活的全貌。另外書法素材之革新帶動書寫普及與水平提升,其中書家自己的研發與創新,更加突破創作的限制與障礙。再者佛教的發展帶來寺廟的興建,提供寫經、題字、佛塔銘文、碑刻的表現舞台。最後包括身份、階級、宗教、性別、域外、職業等文化型態,都在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中,展現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建構出無與倫比的書法社群。也就是說唐代草書書寫文化的意義,在於凸顯唐代文化多元的生命力,單一元素都不足以構成其形成與綻放的原因,群體與多元的生命信仰,才是創造唐代草書的核心價值。
The summary of the structure and writing culture of the core issues of the thesis is as follow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two books, "Shu Pu" and "Xiao Cao Qian Zi We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two books "Shu Pu" and "Xiao Cao Qian Zi Wen", it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that the two cursive writers Sun GuoTing and Huai Su are writing cursive books under the rules of law. Regardless of the smooth writing method that Sun GuoTing passed on to Wang Xi Zhi, or Huai Su benefited from his predecessors, cursive monks, Zhi Yong Master, the purely cursive form he wrote,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glyph structure is the only way to provide cursive writing, and most examples of glyphs can be traced back to Zhang Cao of "Ji Jiu Pian", with the earliest track of the glyph structure of Cao Shu written on the wood chip, These phenomena also illustrate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glyphs, reflecting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times. Secondly, the traditional value has its importance in the inheritance of calligraphy in Cao Shu's glyph structure, 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such as cursive writers such as Du Du, Cui Wei and Zhang Zhi, they have all learned from tradition. Any region, community or individual cursive calligraph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heritance of mentoring.
The writing culture of the cursive wri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has a rich cause, The first is the system in which the emperor supports encouragement and the selection of officials, it has promoted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and folk calligraphy writing. Second i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level and the opening up of the societ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lars and cursive calligraphers, And combined with public affairs, it shows the whole picture of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the innovation of calligraphy materials has driven the popularity and level of writing, Among them, the calligrapher's ow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have further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and obstacles of creation.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riting culture of the cursive writings in the Tang Dynasty is to highlight the vitality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Tang Dynasty, a single element is not enough to constitute 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and bloom. Group and pluralistic life beliefs ar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curs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一、古籍部分(依朝代先後排序)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大申書局,1982年)

漢•班固撰:《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晉•陳壽撰:《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晉•王弼等:《周易注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

南朝宋•范 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北:台灣書房,2008年)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

南朝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

北齊•魏收撰:《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唐•姚思廉等:《梁書》(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

唐•姚思廉等:《陳書》(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

唐•李百藥撰:《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唐•令狐德棻等撰:《北周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

唐•房玄齡等:《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

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7年)

唐•劉肅等:《大唐新語外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宋•歐陽脩等:《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宋•朱長文:《墨池編》(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宋•朱 熹:《四書集註(台北:世界書局,1979)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陳 思:《書苑菁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宋•郭思編;楊伯編著:《林泉高致》(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朱謀垔:《續書史會要》(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清•楊 賓:《鐵函齋書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清•楊 賓:《大瓢偶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清•厲 鶚:《玉臺書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1999年)



二、專著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于右任編著:《標準草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3年)

于媛主編:《于右任標準草書範本》(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年)

弓英德:《六書辨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

王子今、趙寵亮:《簡牘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王中焰、杜玉印注評:《黃庭堅書論》(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

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台北:東大書局,2008年)

王壯為:《書法叢談》(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年)

王岳川:《書法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國維:《王國維遺書第五冊.靜庵文集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王 寧:《漢字構形學講座》(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

王豐穀:《書學闡微》(台北:臺灣商務,2003年)

王靜芝:《書法漫談》(台北:臺灣書店,2000年)

毛萬寶:《書法美學概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

孔 見:《中國書法藝術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編:《中國書法批評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中國古代文官制度叢書編委會編著:《中國歷代文官制度.文官之品級》(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朱中原、顧則餘著:《書之殤-中國書法文化對話錄》(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年)

朱友舟:《中國古代毛筆研究》(北京:榮寶齋,2013年)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朱建新:《孫過庭書譜箋証》(台北:華正書局,1975年)

朱關田:《唐代書法考評》(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2年)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台北:聯經書局,2008年)

李郁周:《懷素自敘帖千年探祕》(台北:蕙風堂,2003年)

李郁周:《懷素自敘帖鑑識論集》(台北:蕙風堂,2004年)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李洪智:《漢代草書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吳玉貴:《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文藝出版社,2006年)

吳慧平:《書法文化地理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

沈樂平:《敦煌書法綜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

金開誠:《書法藝術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林達男:《標準草書符號解說》(台北:蕙風堂,2010年)

林 澐:《古文字學簡論》(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2000年)

范潤華:《狂草探微》(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胡戟、劉后濱主編:《唐代政治文明》(西安:西安出版社,2013年)

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

姜亮夫:《古文字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年)

姜壽田:《中國書法理論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侯開嘉:《中國書法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祝 嘉:《書學史》(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年)

秦川編著:《敦煌書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秦曉華編著:《漢字與書法藝術》(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孫逢吉:《職官分紀》(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倪文東:《書法創作導論》(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

馬昕編著:《敦煌古代書法藝術》(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

馬欽忠:《書法與文化形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

馬宗霍:《書林藻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馬國權:《書譜譯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唐 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唐 蘭:《古文字學導論》(高雄:學海出版社,2011年)

啟 功:《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啟 功:《啟功全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陸錫興:《漢字傳播史》(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年)

張 弓:《漢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張桂光:《漢字學簡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陳玉龍:《中國書法藝術概覽》(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

曹啟瑞:《書法的透視》(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2年)

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程方平:《中國書道》(北京:華文出版社,2012年)

程代勒:《狂草風格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9年)

黃 峰:《中國古代書論與文論的關係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黃德寬、常森:《漢字闡釋與文化傳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黃緯中:《唐代書法史研究集》(台北:蕙風堂,1994年)

靳 永:《書法研究的多重証據法》(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葛小冲:《漢隸與小篆的構形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1995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葉秀山:《說寫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楊克炎:《歷代書法咏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

楊家駱:《藝術叢編第一集》(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美術,1999年)

榮新江:《隋唐長安:性別、記憶及其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趙平安:《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延濤:《草書通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劉俊坡:《中國簡牘書法文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

劉 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劉 濤:《書法叢談》(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歐陽中石等:《書法天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鄭惠美:《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台北:故宮博物院,1984年)

鄭曉華:《翰逸神飛-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與審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蔡夢霞:《魏晉書法視覺形式研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駢宇謙、段書安編著:《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台北:萬卷樓,1999年)

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台北:五四書店,2009年)

聶 清:《道教與書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

羅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顧敏芳:《唐懷素《小草千字文》及其筆法》(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6年)

龔鵬程:《書藝叢談》(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

三、論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會議論文

王曉光:〈秦簡牘墨書探析-以岳麓書院、里耶、睡虎地等秦簡為例〉,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70。

任 平:〈“字體”“書體”之淺見〉,收錄於啟功中國書法研究中心主編《啟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頁109-113。

朱天曙:〈中國古代書法創作中的“通變”觀念〉,收錄於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483。

李 君:〈湖南湖北出土簡牘略述〉,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136。

李洪智:〈試論隸草的符號及系統性〉,收錄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373-384。

林進忠:〈戰國中晚期秦文字的書法體勢辨析〉,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109。

侯開嘉、劉志超:〈《流沙墜簡》對二十世紀前期書法的影響〉,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86。

高 明:〈略論漢字形體演變的一般規律〉

翁澤文:〈黃庭堅狂草書新論〉,收錄於文物出版社編《第六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268-279。

常 春:〈唐代女性書法文化研究〉,收錄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427。

張明萊:〈敦煌寫卷伯2323《聖教序》初探〉,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250。

張 彬:〈懷素草書風格流變探析〉,收錄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492。

張雲超:〈樓蘭出土的〈李柏文書〉、〈濟文書〉與「華督殘紙組」〉,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1-20。

張嘯東:〈簡牘書跡行款中裝飾性掠磔筆畫的淵源及書寫規律摭遺〉,收錄於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49、50。

陳松長:〈從湖南出土簡帛看秦漢之際的隸書風貌〉,收錄於文物出版社編《第六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1-5。

陳振濂:〈近代三大發現「甲骨文、竹木簡牘、敦煌文書」對書法新史觀建立的積極影響〉,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161。

陳維德:〈《額濟納簡》的書藝特色與價值〉,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74。

崔南圭:〈《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的隸變現象中用筆的隸化〉,收錄於中華書道學會主編《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頁170。

逢成華:〈“草隸”辨〉,收錄於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520-521。

程同根:〈狂草散論〉,收錄於文物出版社編《第六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522-537。

傅 申:〈我的學研機緣〉,收錄於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8。

虞曉勇:〈略論隋代的書法教育〉,收錄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385。

葉培貴:〈張懷瓘的書法史觀與書法史研究批評〉,收錄於文物出版社編《第六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216-224。

葉鵬飛:〈簡牘書藝術及“隸變”意義〉,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149。

葛承雍:〈梵字胡書對唐代草書的影響〉,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256。

橫田恭三:〈秦代草隸的實態〉,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76-83。

劉天琪:〈略談書體、書風及相關問題〉,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311。

薛海洋:〈從倉頡造字傳說的歷史變遷看中國書法地位的提升〉,收錄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361-372。

蘇士澍:〈西漢-孕今文字時代的開始〉,收錄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編《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183-186。



(二)專書論文

呂正惠:〈物色論與緣情說〉,收錄於大安出版社編《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頁3-34。

林京海:〈從書學到書法學〉,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編《書法學概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頁55。

高友工:〈中國抒情美學〉,收錄於柯慶明、蕭馳編《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年),頁615。

孫 鶴:〈里耶秦簡牘書中所見後世書體之動機〉,收錄於中國書法院主編《簡帛書法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頁90-94。

陳振濂:〈草賢-崔瑗考述〉,收錄於廣雅社編《書譜合訂本》第十卷(香港:書譜出版社,1984年),頁293。

葛鴻楨:〈張芝創今草考〉,收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考識辨異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頁262。

鄧散木遺著,鄧國治整理:〈談談中國書法的演變〉,收錄於廣雅社主編《書譜合訂本》第十一卷(香港:書譜出版社,1985年),頁52。

龔鵬程:〈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收錄於柯慶明、蕭馳編《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年),頁198。



(三)期刊論文

李逸峰:〈河西簡牘在漢代書法史上的歷史地位〉,《中國書法》第07期(2013年),頁42。

徐富昌:〈從甲骨文看漢字構形方式之演化〉,《台大文史哲學報》第64期,(2006年),頁1-40。

趙龍濤:〈懷素小草千字文曲筆初探〉,《書畫藝術學刊》第13期,(2012年),頁299-313。

蔣 維:〈從長沙走馬樓吳簡看楷書的發展源流〉,《中國書法》第10期(2014年),頁69。

駱黃海:〈長沙走馬樓吳簡草書形態初探〉,《中國書法》第10期(2014年),頁110。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博士論文

周 侃:《唐代書手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林清源:《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1997年)。

林榮森:《章草書法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0年)。

郭伯佾:《漢代草書的產生》(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1997年)。

陳 立:《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4年)。

陳欽忠:《唐代書風衍嬗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1990年)。

黃緯中:《唐代書法社會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1992年)。

劉鳳山:《隸變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薛龍春:《張懷慣瓘書學著作考論》(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4年)。

叢思飛:《唐代書法文獻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2.碩士論文

王志勇:《唐代狂草初論》(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王培穎:《唐代佛教寫經書法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王競雄:《于右任與標準草書》(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吳旭春:《中晚唐僧人草書之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李苑瑩:《張旭與懷素狂草比較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5年)。

李靜月:《唐代書詩的書法史料價值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吟鴻:《懷素校草千字文與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施錫斌:《常識理性對唐代書法的影響》(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

許擇文:《唐代論草書詩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0年)。

黃麗錦:《唐代政治文化與書法教育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黃靜吟:《秦簡隸變之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83年)。

蔡翔宇:《千字文書法之研究》(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劉玉菁: 《東晉南朝江東士族與道教之關係-以葛洪、陸修靜與陶弘景為中心》(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四、工具書部分

周:《石鼓文》(書跡名品叢刊4)(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漢:《曹全碑》(書跡名品叢刊5)(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東晉•王羲之:《十七帖二種》(書跡名品叢刊21)(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書跡名品叢刊72)(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歐陽詢:《史事帖》《千字文二種》(書跡名品叢刊170)(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孫過庭:《書譜》(書跡名品叢刊25)(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張旭:《古詩四帖》《郎官石記》《肚痛帖》《殘千字文》(書跡名品叢刊168)(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懷素:《自敘帖》(書跡名品叢刊27)(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懷素:《草書千字文》(書跡名品叢刊104)(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書跡名品叢刊6)(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1988年)

王海明編著:《明拓松江本急就章》(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4年)

李毅峰、楊惠東主編:陸機《平復帖》索靖《出師頌》(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高明、涂白奎編著:《古文字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陸錫興:《漢代簡牘草字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編:《草韻百訣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