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代宋詞集序跋研究
作者:許淑惠
作者(外文):Shu-HuiHsu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偉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宋詞集序跋題跋藏書家Song Ci collectionprefaces and postscriptsbook collecto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摘要
詞學批評資料,形式多元,可歸納為詩話、筆記、詞集序跋、詞話、論詞詩、論詞長短句(論詞詞)、詞篇評點、詞選(集)箋注,甚或詞之題序中。歷來學者多有研究,但詞集序跋資料,自金啟華、張惠民等編著《唐宋詞集序跋匯編》、施蟄存主編《詞籍序跋萃編》彙輯成書後,卻鮮見研究者以「詞集序跋」為題撰寫學位論文。詞集序跋為詞論批評之重要資料,可視為研究詞集的第一手資料,看似鬆散、隨意,細加考察,實有助於讀者了解作者、作品、創作背景,以及編次或體例,並可窺見對作家、作品之評論及相關問題之闡發。
故本文擬以「歷代宋詞集序跋研究」為題,逐一蒐羅宋詞別集、詞總集(以選集為主)、叢編之序跋。序跋可分自序、他序,前者可直接掌握作者思考;後者又可區分為同時及後代兩類。並關注詞集序跋撰寫者身分,除詞人自序外,另有門生弟子、友朋故舊、郡邑後進、私家書坊及藏書名家所撰序跋,各有側重。尤其明清大量藏書家所撰題跋,致力校讎比對,詳加考證,詞集版本至此臻於美善。歷代詞學理論研究多著重於詞話專書,序跋資料長久被視為輔助資料,未能具體呈現其價值及詞學理論。本文針對序跋內容詳加探析,可知實可分為著書序跋、學術評論序跋、版本考據序跋、刊刻序跋……等,為研究詞史脈絡、詞學理論、詞學批評之重要文獻,針對詞人之家世背景、人格品行、交遊往來、奇聞軼事多有著墨。理論方面則分別就「推溯詞體起源及脈絡」、「商榷詞體特質及地位」、「闡述詞體流變及承傳」、「探究詞體風格及境界」、「辨析音律特質及聲情」、「標舉詞作範式及詞家」、「探討詞篇審美及接受」等七大面向進行探析,耙梳序跋文字內容,藉此凸顯歷代宋詞集序跋之理論、史料、文獻價值。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Ci criticism materials, including ShiHua, fantastic tales,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CiHua, Ci Commentary in Poetry, Ci Commentary in Ci, Ci criticism and Ci annotation. Through the ages, scholars have studied aforementioned Ci criticism materials. But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are the exceptions. Since Corpus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edited by ChiHua-Jin, HuiMin-Chang and others) and Corpus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edited by ChiChun-Shi) were published, theses focused on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were rarely seen.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Ci collections are important Ci criticism materials. It can also be viewed as the first hand materials of Ci collections studies. Although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seem unconsolidated and arbitrary, but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on it, we can learn more about Ci composers, Ci and its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rder and arrangement of Ci collection, regulations of Ci, criticism on composers as well as Ci,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主要參考書目(依作者筆畫排列)
【文學理論】
01、Hans Robert Jauss:《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
02、﹝德﹞姚斯、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03、﹝德﹞沃爾夫岡.伊瑟爾著、周寧、金元浦譯:《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
04、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板橋: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05、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橋: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06、馬以鑫著:《接受美學新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10月。
07、﹝德﹞漢斯.羅伯特.耀斯著,英譯者麥克爾.肖,顧建光、顧靜宇、張樂
天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11月。
08、金元浦著:《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09、王金山、王青山著:《文學接受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10、鄔國平著:《中國古代接受文學與理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11、朱健平著:《翻譯:跨文化解釋–哲學詮釋學與接受美學模式》,長沙:湖南
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12、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增補版)。

【接受史專著】
01、高中甫:《歌德接受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4月。
02、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03、鄧新華:《中國古代接受詩學》,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10月。
04、劉學鍇著:《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05、朱麗霞著:《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1月第1版。
06、李冬紅著:《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6月。
07、曾軍:《接受的復調: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
08、陳文忠:《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藏書家、目錄版本學、文獻學研究專著】
01、李清志撰:《古書版本鑑定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9月。
02、張舜徽撰:《中國文獻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03、李玉安、陳傳藝:《中國藏書家辭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04、張碧惠:《晚清藏書家謬荃孫研究》,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05、藍文欽撰:《鐵琴銅劍樓藏書研究》,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06、劉兆祐撰:《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臺北:臺灣書店,1997年6月。
07、李雪梅撰:《中國近代藏書文化》,北京:現代出版社,1998年9月。
08、周少川撰:《藏書與文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09、林申清:《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
10、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家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年。
11、牟玉亭撰:《中國古典文獻學》,北京:社會國家文獻出版社,2005年8月。
12、曹之撰:《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13、屈萬里、昌彼得著;潘美月增訂:《圖書版本學要略》,臺北:文化大學華岡出版社,2009年4月。
14、曾鞏等撰:《宋人題跋十八種》,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10月
15、余嘉錫撰:《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序跋彙編、題跋叢刊】
01、金啟華、張惠民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2月。
02、張惠民編:《宋代詞學資料匯編》,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03、施蟄存編:《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04、馮惠民、李萬健等選編:《明代書目題跋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
05、韋力編:《古書題跋叢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6月。
06、陸心源撰、馮惠民整理:《儀顧堂書目題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9月。
07、馮乾編校:《清詞序跋彙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

【詞學文學研究專著】
01、王國維撰:《宋元戲曲考》,臺北:藝文出版社,1957年4月。
02、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開明書店,1958年5月。
03、聞汝賢著:《詞牌彙釋》,臺北:自印本,1963年5月。
04、繆鉞撰:《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6年2月。
05、鄭騫著:《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3月。
06、昌彼得等著:《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07、梁一成撰:《徐渭的文學與藝術》,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5月。
08、《詞學》編輯委員會:《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年11月。
09、葉嘉瑩著:《嘉瑩論詞叢稿》,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0月。
10、夏承燾著:《唐宋詞人年譜》,臺北:金園出版社,1982年12月。
11、葉嘉瑩著:《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7年1月。
12、俞陛雲著:《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7月。
13、楊仲謀著:《論詞絕句註》,臺中:四川同鄉會,1988年10月。
14、唐圭璋等著:《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1991年6月。
15、葉程義《王國維詞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new window
16、蕭鵬著:《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17、陳如江著:《唐宋五十名家詞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18、黃兆漢著:《金元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12月。
19、張葆全著:《詩話和詞話》,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2月。
20、繆鉞,葉嘉瑩著:《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8月。
21、孫康宜著,李奭學譯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6月。
22、朱崇才著:《詞話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月。
23、劉慶雲著:《詞話十論》,臺北:祺齡出版社,1995年1月。
24、李澤厚撰:《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7月。
25、楊海明著:《唐宋詞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26、錢鍾書:《談藝錄》,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2月。
27、孫琴安著:《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6月。
28、艾治平著:《清詞論說》,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7月。
29、葉嘉瑩著:《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7月。
30、張宏生著:《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31、沈松勤著:《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32、陶然著:《金元詞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33、嚴迪昌著:《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34、張仲謀著:《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
35、邱世友著:《詞論史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
36、鄒雲湖著:《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7月
37、皮述平著:《晚清詞學的思想與方法》,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3月。
38、王偉勇著:《詞學專題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4月。new window
39、王嵐著:《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40、陶子珍著:《明代詞選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new window
41、夏承燾著:《唐宋詞欣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42、龍沐勛著:《倚聲學》,臺北:鼎文書局,2003年9月30日。
43、吳熊和著:《唐宋詞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
44、王偉勇著:《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3月。new window
45、王兆鵬著:《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2009年再版)
46、楊柏嶺著:《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47、孫克強著:《清代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48、鄧喬彬著:《唐宋詞美學》,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0月。
49、陶爾夫、諸葛憶兵著:《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50、陶爾夫、諸葛憶兵著:《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51、顏翔林著:《宋代詞話的美學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52、朱惠國著:《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3、王兆鵬著:《唐宋詞史的還原與建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54、陳水雲著:《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北京。
55、王易著:《詞曲史》,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56、楊柏嶺著:《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
57、陶子珍著:《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58、吳梅著:《詞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59、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
60、李劍亮撰:《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61、黃昭寅、張士獻著:《唐宋詞史論稿》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
62、徐安琴著:《唐五代北宋詞學思想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63、劉揚忠著:《唐宋詞流派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
64、張春義撰:《宋詞與理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65、黃雅莉著:《宋代詞學批評專題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4月。
66、江合友著:《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67、沙先一、張暉著:《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68、王兆鵬著:《宋代研究方法十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69、孫克強著:《清代詞學批評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70、黃志浩著:《常州詞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71、石建初:《中國古代序跋史論》(長沙,湖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72、余意著:《明代詞學之建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
73、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74、龔本棟《宋集傳播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75、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76、凌天松《明編詞總集叢刻述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選集】
01、﹝宋﹞黃大輿輯:《梅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唐宋人選唐宋詞》本)。
02、﹝宋﹞曾慥輯:《樂府雅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唐宋人選唐宋詞》本)。
03、﹝宋﹞書坊原編、何士信增修:《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唐宋人選唐宋詞》本)。
04、﹝宋﹞黃昇輯:《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
 月(《唐宋人選唐宋詞》)。
05、﹝宋﹞趙聞禮輯:《陽春白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唐宋人選唐宋詞》)。
06、﹝宋﹞周密輯:《絕妙好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唐宋人選唐宋詞》)。
07、﹝金﹞仇遠輯:《樂府補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08、﹝金﹞元好問輯:《中州樂府》,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09、﹝元﹞鳳林書院輯、程端麟校點:《精選名儒草堂詩餘》,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10、﹝元﹞周南瑞輯:《天下同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年月不詳。
11、﹝元﹞彭致中輯:《鳴鶴餘音》,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年。
12、﹝明﹞顧從敬輯:《類選箋釋草堂詩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13、﹝明﹞錢允治、陳仁錫箋釋:《類選箋釋續選草堂詩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14、﹝明﹞楊慎:《詞林萬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年(《楊升庵叢書》)。
15、﹝明﹞楊慎:《百琲明珠》,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年(《楊升庵叢書》)。
16、﹝明﹞陳耀文:《花草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7、﹝明﹞茅暎:《詞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
18、﹝明﹞陸雲龍輯:《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詞菁》,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19、﹝明﹞潘游龍輯、梁穎校點:《精選古今詩餘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20、﹝明﹞卓人月、徐士俊輯:《古今詞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21、﹝明﹞周履靖輯:《唐宋元明酒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4月。
22、﹝清﹞朱彝尊、汪森編:《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23、﹝清﹞先著、程洪輯;劉崇德、徐文武點校:《詞潔》,保定: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24、﹝清﹞沈辰垣、王奕清等:《御選歷代詩餘》,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25、﹝清﹞沈時棟輯:《古今詞選》,臺北:東方書局,1956年5月。
26、﹝清﹞夏秉衡輯:《清綺軒詞選》(道光間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
27、﹝清﹞張惠言輯:《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28、﹝清﹞董毅輯:《續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29、﹝清﹞黃蘇輯:《蓼園詞選》,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9月。
30、﹝清﹞周濟輯:《詞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31、﹝清﹞陳廷焯輯:《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32、﹝清﹞王闓運輯:《湘綺樓詞選》(王氏湘綺樓刊本),1917年。
33、﹝清﹞梁令嫻輯:《藝蘅館詞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10月。
34、﹝清﹞周濟輯:《宋四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35、﹝清﹞戈載輯、杜文瀾校注:《宋七家詞選》,臺北:河洛圖書,1978年。
36、﹝清﹞馮煦輯:《宋六十一家詞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56年3月。
37、﹝清﹞端木埰輯:《宋詞十九首》,臺北:正中書局,1977年7月。
38、﹝清﹞朱祖謀輯:《宋詞三百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
39、﹝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選》,清道光間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
40、﹝清﹞許寶善輯:《自怡軒詞選》,清嘉慶元年許氏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
41、﹝清﹞王昶撰:《國朝詞綜》,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續修四庫全書》)。

【詞譜】
01、﹝明﹞周暎輯:《詞學筌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02、﹝明﹞張綖撰:《詩餘圖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03、﹝明﹞程明善輯:《嘯餘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04、﹝清﹞吳綺輯:《選聲集》,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05、﹝清﹞賴以邠輯:《填詞圖譜》,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4月(《詞學全書》)。
06、﹝清﹞郭鞏輯:《詩餘譜式》,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
07、﹝清﹞萬樹輯:《詞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
08、﹝清﹞王奕清奉敕撰:《欽定詞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09、﹝清﹞秦巘編著;鄧魁英、劉永泰校點:《詞繫》,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10、﹝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譜》,清道光間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
11、﹝清﹞陳銳撰:《詞比》,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12、﹝清﹞舒夢蘭、謝朝徵箋:《白香詞譜箋》,臺北:世界書局,2006年5月。
13、﹝清﹞周祥鈺、劉崇德校譯《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天津:天津
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14、﹝清﹞謝元淮撰:《碎金詞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

【辭典、彙編】
01、﹝清﹞張宗橚編、楊寶霖補正:《詞林紀事,詞林紀事補正合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
02、﹝清﹞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03、張相著:《詩詞曲語詞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1月。
04、尤振中、尤以丁編著:《明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05、尤振中、尤以丁編著:《清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06、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07、施蟄存、陳如江輯錄:《宋元詞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2月。
08、王兆鵬、劉尊明主編:《宋詞大辭典》,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年9月。
09、吳熊和主編:《唐宋詞匯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0月。
11、廖珣英編:《全宋詞語言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12、吳熊和主編:《唐宋詞匯評.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
13、沈澤棠編:《近現代詞話叢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3月)。
14、朱崇才撰:《詞話叢編繼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6月)。
15、葛渭君撰:《詞話叢編補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3月)。

【學位論文、期刊論文】
1、顧美和撰:《詞籍序跋芻議》,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2、于瑞娟撰:《宋代詞集序跋研究》,廣西師範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
3、雲志君:《從浙西詞派詞集序跋看其詞學思想》,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4、袁志成撰:〈天籟軒詞譜研究〉,《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8年10月。
5、張仲謀〈論明代詞集序跋的文獻問題〉,《南京師範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9月第5期。
6、王偉勇著:〈《清代詩文集彙編》之詞學價值〉,《國文學報》,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4年6月,第五十五期。new window
7、陳水雲撰:〈唐宋詞集「副文本」及其傳播指向——以明末清初編刻的唐宋詞集為討論中心〉,《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4期。
8、張高評:〈北宋讀詩詩與宋代詩學-從傳播與接受之視角切入〉,《漢學研究》第24卷第2期。new window
9、陳水雲撰:〈趙萬里對現代詞學文獻學的貢獻〉,《國學學刊》2014年第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