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黨的領導」原則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運作
書刊名:中國大陸研究
作者:趙建民 引用關係賴榮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o, Chien-minLai, Rong-wei
出版日期:2000
卷期:43:8
頁次:頁1-21
主題關鍵詞:全國人大黨的領導政策指導監督權人大職能人大選舉立法權人事權任免權NPCParty leadershipPolicy guidanceOversightNPC's functionsElectionsLegislationRight over personn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7)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41
期刊論文
1.Pastor, Robert A.、Tan, Qingshan(2000)。The Meaning of China's Village Elections。The China Quarterly,162,490-512。  new window
2.于浩成(1999)。中共黨國五十年。爭鳴,1999(1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Oi, Jean C.、Rozelle, Scott(200006)。Elections and Power: 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The China Quarterly,162,513-539。  new window
4.Tanner, Murray Scot(1994)。The Erosion of Communist Party Control over Lawmaking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138,398-399。  new window
5.石之瑜(1992)。中共法制中的監督問題-論民主集中制的封建前提。共黨問題研究,18(7),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嚴(1990)。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兼評三權鼎立制度。中國法學,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勝春(1995)。當前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政關係運作評析。共黨問題研究,21(10),1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雲(1988)。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變革分析。中共研究,22(4),2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萬文周、傅倫博(1991)。試論完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決策職能。法學(大陸),8,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志農(1998)。中共加強防範人大失控。九十年代(香港),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Diamond, Larry、馬若孟(2000)。Introduction: Elections and Democracy in Greater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  new window
12.歐博文、李連江(2000)。Accommodating 'Democracy' in a One-Party State: Introducing Village Electio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162,465-489。  new window
13.Shi, Tianjian(2000)。Cultural Values and Democra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  new window
14.羅冰(1993)。江澤民:人大只能是個橡皮圖章。前哨,1993(3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勝春(1995)。現階段中共中央黨政關係運作初探。共黨問題研究,21(4),1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黎自京(1995)。人大餘波困擾中央。爭鳴,五月號,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趙建民、張淳翔(1999)。中共全國人大黨政關係與中國民主化的前景。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趙建民(1996)。台灣民主化經驗適用於中國大陸之可行性研究--自黨政關係制度化層面探討。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淳翔(1999)。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權之研究,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琳文(199711)。後社會主義中國 :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臺北:生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真(1992)。論新中國的政法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定劍(1998)。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rnett, Doa(1995)。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Boulder:Westview Press。  new window
5.俞可平(1998)。當代各國政治體制:中國。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壽初(1997)。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亞力(1995)。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建民(1994)。威權政治。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宇碩、謝慶奎(1992)。當代中國政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ieberthal, Kenneth G.、Oksenberg, Michel C.(1988)。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楊勝春(199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會之變遷:從毛澤東到鄧小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會之變遷: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道暉(1988)。中國立法制度。中國立法制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偉(1988)。黨對國家生活的領導方式探討。黨政分開理論探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閻淮(1992)。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淺論。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ing, Ruan(1995)。The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Secretariat and Its Authority。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a。New York, NY。  new window
16.朱新民(1991)。一九七八-一九九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八十年代後中國的政治發展。一九七八-一九九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八十年代後中國的政治發展。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樹範(1994)。黨政分開的改革。中共政治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仲田(1988)。略論黨的領導方式的轉變。黨政分開理論探討。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8)。地方人大工作研究。地方人大工作研究。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翁松燃(1994)。中共政制及其演變概況。海峽兩岸四十年,上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旺生(1988)。立法學。立法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偉(1996)。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職能研究。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職能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程湘清(1996)。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權和監督工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講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貴秀、石泰峰、侯少文(1998)。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闞珂(1996)。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任免權的幾個問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講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輝(1996)。後鄧初期中共全國人大角色功能演化之研析。後鄧初期中共全國人大角色功能演化之研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永年、邱澤奇(1999)。從法制到法治?-對中國法制發展的現實觀察。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佳龍(1999)。比較兩岸的政體轉型:臺灣民主化對中國的啟示。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月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澤奇(1999)。制度性因素與中國政治民主發展。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樹範(1994)。人民代表大會的改革。中共政治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永年(1998)。中國會變得更民主嗎?。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