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中央紀檢組織反腐功能研究-以偵辦陳良宇案為例
作者:李世明
作者(外文):LEE, SHYH-M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高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貪腐反腐組織紀律檢查委員會corruptionAnti-corruption Organization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3
政治貪腐(political corruption)是政治學普遍關注的問題,其內容涉及執政者的合法性與穩定性,同時也與國家競爭力相關。綜觀貪腐犯罪發生,通常具備動機、機會與風險評估三個要素,中共黨委書記擁有審批權力,因而增加貪腐機會,又自認工作辛勞,但報酬遠較民間企業低,故自行由貪腐來補償。另渠掌控轄內行政、立法與司法職權,評估被查獲貪腐之風險極低,因此在理性自利思考後選擇貪腐,此係中共貪腐問題惡化的主因。
本研究從政治系統論的觀點,由中共中央紀檢組織設置、反腐執行與困境,檢視其反腐功能,再以該組織偵辦中央政治局前委員陳良宇案為例,驗證其反腐功能。研究發現,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中共政治體制設計中,其地位與中央委員會平行,二者均由全國黨代表大會選出,中央紀檢組織負有監督中央委員會政策執行之功能。惟,共黨各級紀檢書記選任由同級黨委書記推薦,其工作經費與反腐立案均受制於黨委書記,因而形成反腐執行上的困境。中共為加強中央紀檢反腐功能,先與監察部合署辦公,再與組織部合設中央巡視組,建立了從中央至地方,紀檢監督黨政首長工作之組織。陳良宇案查辦例證,再次凸顯出黨委書記不受同級紀委監督的問題,共黨因此將地方紀檢書記之選任,逐漸改由中央直接指派,以增加紀檢組織的反腐獨立性。
中共政治體制在國家權力運行時,黨委書記權力不受制約與監督,球員兼裁判是造成腐敗之根源所在。全球反腐經驗告訴我們,真正有效的反腐監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監督主體保持對監督客體的充分獨立,因此有效的監督必須來自外部;第二,監督主體對於監督客體擁有直接的懲罰權,否則監督就喪失了效力,這也就是中央紀檢組織反腐功能是否彰顯的關鍵。
Political corruption is a common issue to which political scientists have recently paid close attention. Whether it is a developed or a developing country, under a capitalist or communist regime, the “corruption issue” always exists. Therefore, whenever and wherever corruption occurs, we can deduce that corruption is an issue that involves every country no matter what the system and institution adopted, and it is considered as an “international cancer.” James M. Buchanan, a Nobel winner in Economics, took the initiative to propose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assumed that “to care about self-interest is humane, and human beings are always rational; so the corrupted ones choose approaches and results that are of their own interest following reflection.” Thus, an official chooses to be corrupted following a rational decision of self-interes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nti-corruption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respect to Parsons’ theory, and therefore provide a solution for improvement. Study result shows that: “Two criteria must be met for truly effective anti-corruption supervision. First, the main supervisory body must be independent from the subject body; therefore, effective supervision must be of external origin. Second, main supervisory body must have rights to directly punish the subject body, otherwise, the supervision would lose its effectiveness.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People’s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and the media are often times impotent in exercising their supervising powers.”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書籍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2004,《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會大辭典》,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2005,《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1985,《中共中央文件選集(8)》, 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1988,《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一冊1922-1925》,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88,《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1987年11月通過)(上)》,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
中共中央紀委宣教室,2003,《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簡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中央編寫組,1981,《中國共產黨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央編寫組,2007,《黨章學習讀本》,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央編寫組,1998,《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黨的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央編寫組,2001,《紀檢監察工作實務全書(上卷)》,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
中央組織部編寫組,2005,《新編國家公務員制度教程》,北京:中國人事。
中紀委、中央黨校編寫組,2007,《新時期領導幹部反腐倡廉教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紀委紀檢監察研究所,2002,《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黨風廉政教育工作綱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法規室,中共監察部法規司編,2001,《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工作現行條彙編(1993-2000)》,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1982,《鄧小平同志談端正黨風問題》,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譯,2007,《世界經濟中的中國:中國治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于光遠主編,1992,《經濟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王文杰,1999,《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之法律分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王文杰,2008,《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新竹市:交大出版社。new window
王年一,1989,《大動亂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相國,2003,《紀檢監察業務簡明教程》,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王益英主編,2000,《社會保障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王炳歧、朱景哲,1993,《黨紀條規圖表解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淼洋等譯,2000,《反腐策略—來自透明國際的報告》,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關興與陳揮,2001,《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丘昌泰等,2001,《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世界銀行,1997,《世界發展報告:變革世界中政府》,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江岷欽、林鍾沂編著,1999,《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澤民,2003,《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朱敏章譯,2002,《利維坦Leviathan—霍布斯》,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池源淳,1992,《新時期機關黨組織建設》,天津: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宋筱元,1989,《肅貪機構與貪污之防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呂亞力,2002,《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呂亞力,2003,《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何思因等編,2003,《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與成果》,台北:政大國關中心。
何清漣,1998,《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何增科,2002,《反腐新路-轉型期中國腐敗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李成言、劉庄振,2004,《廉政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成言主編,2006,《廉政工程:制度、政策與技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英明,1996,《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李侃如,1998,《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台北:國立編譯館譯。
李衛國,2002,《國家工作人員舉報知識讀本》,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沈 婷,2007,《誰引爆周正毅案》,香港:開放雜誌社。
汝 信與陸學藝等,2004,《2005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汝 信與陸學藝等,2006,《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陽山等,2002,《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行政院陸委會。
周陽山等,2007,《中國研究導論》,台北:行政院陸委會。
周衛東,2005,《廉政理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林毅夫,1999,《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敬璉等,《腐敗:權力與金錢的交換》,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
吳國衛,1993,《當代中國體制改革史》,北京:法律出版社。
胡志勇,2004,《漢英新詞新語辭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
胡馳、周潔編著,2004,《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機構沿革及領導人、歷次中央紀委全會專輯》,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胡鞍鋼,1995,《以制度創新根治腐敗》,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胡鞍鋼等,2002,《中國:挑戰腐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胡鞍鋼等,2003,《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韋慶遠與柏樺,2005,《中國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俞可平,2000,《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俞可平,2001,《中國政治體制》,台北:風雲論壇出版公司。
侯志山,2004,《外國行政監督制度與著名反腐機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侯通山主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118項制度解讀》,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
施百偉,1996,《反貪污與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北京:紅旗出版社。
施維鑒,2007,《上海幫末日悍將-陳良宇傳奇》,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
董克用主編,2008,《中國經濟改革30年(社會保障卷)》,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梁國慶,2000,《國際反貪污賄賂理論與司法實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徐頌陶等,1996,《走向卓越的中國公共行政》,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徐斯儉、吳玉山主編,2007,《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台北:五南書局。new window
高玉潔等,2006,《審理監督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高 輝,2002,《轉型中的中共社會主義》,台北:永業出版社。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曹俊漢,2003,《行政現代化的迷思:全球化下台灣行政發展面臨的挑戰》,台北:韋伯文化。new window
曹俊漢,2004,《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
章家敦(Gordon G. Chang),2002,《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文化公司。
黃培炎,1982,《八十年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黃錦堂,2005,《行政組織法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黃仁德、胡貝蒂,2006年,《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文斌,1995,《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陳振明,1998,《政策科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彭文賢,1996,《組織結構》,台北:三民書局。
過 勇,2007,《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研究》,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景 杉,1991,《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曾繁茂,1995,《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概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曾憲明,2005,《中國共產黨建設大辭典》,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舒小昀,2003,《分化與整合:1688—1783年英國社會結構分析》,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監察部,2006,《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彙編》,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7,《中國治理》,北京:清華大學。
張五岳等,2007,《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士懷著,2005,《紀檢監察機關案件調查方法》,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張仁善,2005,《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金馬,1992,《政策科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金鑑,1992,《行政學典範》,北京:中國行政學會出版。
張智輝,2005,《中國檢察—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改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張智輝,2006,《中國檢察—檢察機關的監督與被監督11卷》,北京:北大出版社。
張紹勳,《研究方法》,台北:滄海書局,2005年
張 明,《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總論》,安徽:音像出版社,2005年
張晉藩,199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大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張國慶,1997,《現代公共政策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國慶編,2000年,《行政管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覺院等,2007,《韓非子譯註-心度第五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楊士秋、王京清編著,2008,《公務員考核》,北京:黨建讀物。
楊在田,2006,《你不可不知的權謀故事》,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楊光斌著,2005,《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楊宇冠、吳高慶編,2004,《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解讀,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
楊勝春著,2000,《中國最高領導班子的左右手-中央直屬機構檔案(1949-1998)》,台北:永業出版社。
蔡文輝,1990,《海峽兩岸社會之比較》,台北:東大圖書。
蒲興祖,2005,《中華人民共合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鄧正來等譯,1992,《布來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齊明山,2002,《行政學導論》,北京:大衆文藝出版社。
劉士軍譯,2003,《媒體與民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武生等編,198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學習講話》,北京:檔案出版社。
劉振東編,1972,《孔庸之先生演講集》,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
劉俊林、姜士林等,1998,《國家公務員制度講座》,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歐陽詮、白曉雲,2007,《胡溫之劍》,香港:明鏡出版社。
趙建民,1997,《當代中國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趙建民、張淳翔,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
趙清城,2005,《紀檢工作》,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熊秉元,1995,《大家都站著》,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傅 傑,199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黨風廉政建設》,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關海庭,1999,《大國轉型發展之路—中俄國家控制能力比較研究》,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鄭義編著,2006,《上海大風暴-陳良宇倒台與上海幫的末日》,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
蘇紹智,2001,《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鄒 讜,1994,《二十世紀中國政治(中文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龐光復,2003,《中外監督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謝慶奎,1999,《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書局。
阿爾蒙德(Almond等著,曹沛霖等譯),1987,《比較政治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布坎南(J. Buchanan),1993,《腐敗:權力與金錢的交換》,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李維斯(James P. Lewis著,葛迺駿譯),2003,《我懂了!專案管理》,台北:經濟新潮社。
理查德.斯格特(W. Richard Scott,黃洋等譯),2002,《組織理論》(Organizations: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北京:華夏出版社。
彼德.杜拉克(Peter Drucker,齊若蘭譯),2002,《管理聖經》(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台北:巨流。
麥格里高(Douglas McGregor,韓卉譯),2008,《企業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斯圖爾特.施拉姆(Stuart R. Schram),2005,《毛澤東的思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蘇珊.羅斯.艾克曼(Susan Rose Ackerman著,王江、程文浩譯)2000,《腐敗與政府》,北京:新華出版社。
蓋彼得(B. Guy Peters,任雲楠譯),2008,《公共行政比較分析》,台北:國立編譯館。
杰里.米波普(Jeremy Pope編著,王淼洋等譯),2000,《反腐策略-來自透明國際的報告》,上海:譯文出版社。
約翰.基恩(John Keane著,劉士軍譯),2003,《媒體與民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孟德斯鳩(Montesquieu著,張雁深譯),1961,《論法的精神》,上海:商務印書館。
里克.斯塔彭赫斯特、薩爾.龐德(Stapenhurst , Rick、Kpundeh , Sahr John,主編楊之剛譯),2000年,《反腐敗—國家廉政建設的模式》,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賴利.包熙迪、瑞姆.夏藍(Larry Bossidy,Ram Charan著,李明譯),2003,《執行力》(Execution),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海伍德(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等譯),1999,《政治學新論》(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羅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2005,《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上海:譯文出版社。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選集-關於『三反』,『五反』的鬥爭》,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德選集》,第1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列寧全集》,第32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列寧全集》,第38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陳雲文選》,第1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陳雲文選》,第3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
中共湖南省紀委研究室,1998,〈腐敗滋生蔓延的原因與對策〉,《北京:中國黨政幹部論壇》,1998年第11期,頁34-45。
王 偉,2006,〈關於從政道德法建設的國外情況與幾點建議〉,《北京:中國改革論壇》,2006年第3期,頁10-12。
王名、賈西津,2002,〈中國非政府組織NGO的發展分析〉,《北京: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頁18-26。
王金貴,2005,〈“雙規”與自首:合憲性問題研究〉,《法學期刊》,2005年第8期,頁23-28。
王和岩,2008,〈上海社保案的始末〉,《香港:財經雜誌》,2008年第4期,頁4-7。
王和岩、趙何娟、季敏華,2008,〈大幕將要關闔之際,主角登場〉,《香港:財經雜誌》,總第208期(2008年3月31日),頁13-18。
王明高,2008,〈中國現行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北京:財經雜誌》,2008年第3期,頁9-15。
王宜秋,2008,〈反腐倡廉的理論思考—浙江經驗的個案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斯主義研究院》,2008年第2期,頁17-38。
王信賢,2000,〈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5。
王貴秀,2003,〈中紀委“統一管理”反腐戰線?〉,《北京:中國新聞週刊》,第35期,頁31-33。
王曼娜,〈傳政治局常委以六票通過查辦陳良宇〉,《香港:爭鳴月刊》,2006年第10期,頁14-15。
文盛堂與李元澤,2007,〈2006-2007年:反腐倡聯促和諧〉,引自汝信等主編,《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75-176。
孔新峰與安若鵬,2003,〈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政治學思考〉,《北京:前沿學刊》,第5期,頁7-13。
田炳坤,2004,〈中國共產黨的反腐敗與法制化〉,《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第2卷第8期,頁92-104。
司 金,2006,〈清除貪腐造就偉大國家-從陳良宇腐敗案動搖大陸權力格局談起〉,《香港:僑協雜誌》,第103期,頁4-8。
江岷欽,1995,〈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比較研究(上、下)〉,《人事月刊》,1995年第114、115期,頁4-11、44-55。
江岷欽,2003,〈民主政治要塑造擔當文化〉,台北:中央月刊36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9-21。
江岷欽、侯漢君,2003,〈民主國家廉政制度的比較研究--以OECD會員國為例〉,立法院院聞,31卷第8期,頁29-39 。
朱言明,1994,〈大陸貪污腐化情形與中共防制作法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10期,頁42-43。
任 進,2005,〈我國《公務員法》的基本精神和中國特色〉,《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第6期,頁31-33。
任建明,2008,〈2008年及今後五年反腐敗工作展望〉,《紀檢宣傳教育參考》,2008年1期,頁14-17。
任鐵纓,2008,〈全面理解和落實“三個更加注重”〉,《專家論壇》,2008年第3期,頁44-46。
仲足步,2007,〈陳良宇發跡秘史〉,《香港:動向雜誌》,2007年8月號,頁25-27。
余一鳴,2003,〈中共反腐工作的近期發展與困頓〉,《台北: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5期,頁24-37。
余致力,2002,〈政府應該向企業學習嗎?〉,《台北:國政評論》,2002年第11期,頁24-26。
余致力,2003,〈非政府組織與反貪腐運動〉,《台北:國家政策論壇》,夏季號,頁22-26。
余致力等,2003,〈國際透明組織與臺灣透明組織簡介〉,《台北:國家政策論壇》,第92卷第2期,頁39-62。
余致力,2006,〈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台北: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頁165-176。new window
余致力與蘇毓昌,2006,〈國家廉政體系的建構與測量〉,《台北:研考雙月刊》,第256期,頁44-54。
李成言,2008,〈巡視制度難題待解〉,《人民論壇》,2008年第7期,頁16-19。
李 怡,2006,〈亞洲三大貪腐案〉,《台北:天下雜誌》,2006年第10期,頁89-90。
李永忠,2002,〈關於改革黨委「議行合一」領導體制的思考〉,《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年第1期,頁32。
李永忠,2003,〈揭開“雙規”的朦朧面紗〉,《中華文摘》,2003年8月號,頁25-26。
李永忠,2003,〈向法制社會過渡的權宜之策—正確認識“兩規”、“兩指〉,《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3年第9期,頁6-8。
李永忠,2004,〈黨內監督條例出台的前前後後〉,《黨史縱橫》, 2004年第4期,頁10-12。
李世明,2002,《我國肅貪組織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98-101。
李和森,2001,〈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山東:經濟戰略研究》,第3期(2001年),頁20。
李雪勤,1998,〈反腐敗的根本出路在於深化改革〉,《北京:嘹望雜誌》,第18期,頁11-27。
李紅梅、曹軍與李曼偉,2007,〈論公民監督意識〉,《新疆: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1期,頁56-68。
李德水,2004,〈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與世界共贏〉,摘自:「中國資訊報」本文是作者在11月10日《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李德順,2007,〈用體制打造廉政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2007年第3期,頁10-15。
何增科,1999,〈中國轉型期的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研究:一種制度分析〉,《北京: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5期,頁20-36。
周永坤,2006,〈信訪潮與中國糾紛解決機制的路徑選擇〉,《暨南學報》,2006年第1期,頁52-70
周穎、李文俊,2007,〈司法視野下的政法委〉,《法制與社會》,2007年第11期,頁10-13。
卲天啟,2004,〈中共的檢察制度〉,《台北: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頁90-91。
邵 從,2006,〈中央人事調整省級紀委書記成重點〉,《中華文摘》,2006年11月,頁23-26。
卲 健,2003,〈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評介〉,《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第1卷第3期,頁83-88。
唐正芒,2006,〈完善“雙規”推進反腐鬥爭法制化〉,《領導決策資訊》,2006年第21期,頁11-12。
邱衛星,2003,〈建立反腐倡廉體系確保責任制度落實〉,《杭州紀檢監察》,2003年第7期,頁26-28。
林明煌,2000,《中國北京大學行政組織結構功能評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5-6。new window
林奎燮,2003,〈新制度主義及其在中國大陸研究上的意義〉,《展望與探索》,1卷11期(2003 年11月),頁96-98。
吳仁傑,2005,〈中共權力繼承機制探討與展望〉,《台北:中共研究》,第39卷 第3期,頁44-65。
吳仁傑,2006,〈年來中共重要黨政領導人事調整概況及其意涵〉,2006年中共重要人事評析專輯《中共研究》,2006年8月,頁14-15。
吳仁傑,2007,〈中共調整省級紀委書記評析〉,《台北: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3期,頁127-134。
吳英明,2006,〈廉政不廉價〉,《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頁177。new window
吳家清,1999,〈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的憲法學定位〉,《台北: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頁50-69。
吳敬璉,2004,〈中國政府在市場經濟轉型中的作用〉,2004年第9期,頁10-12。
姜占魁,1993,〈組織行為與行政效率〉,《台北:銓敘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七輯,頁27-48。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共行政評論》,11卷1期(2001年12月),頁149。new window
長 興,1910,〈立憲政治與輿論〉,《北京:國風報》,第13期,頁64-67。
紀碩明,2007,〈反貪大潮逐浪高,尋思重建新上海〉,《香港:亞洲週刊》,21卷1期,頁25。
紀碩鳴,2007,〈陳超賢供出陳良宇涉貪內幕〉,《香港:亞洲週刊》,第21卷1期,頁27。
倪方六,2008,〈上海社保案落幕〉,《鳳凰週刊》,2008年5月,總第290期,頁18-19。
倪星、王立京,2004,〈中國腐敗現狀的測量與腐敗後果的估算〉,《北京:新華文摘》,2004年第3期,頁20-22。
徐斯儉,2004,〈胡溫政府推動了一場民主監督的改革嗎?〉,《台北: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頁4-5。
徐湘林,2001,〈後毛時代的精英轉換和依附性技術官僚的興起〉,《北京:戰略與管理雜誌》,2001年第6期,頁75。
唐仕軍,2007,〈政府執行探微〉,《北京: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7期,頁44-46。
桂宏誠,2003,〈台灣首度政黨輪替對政治發展的影響〉,《台北:國政研究報告》,2003年第6期,頁19-28。
袁煉紅,2007,〈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江西: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頁27-37。
許志嘉,2006,〈有關社會問題調查〉,摘錄自《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11月8日),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23。
喻 中,2006,〈論“雙規”在我國權力監督體制中的地位〉,《理論導刊》,2006年第6期,頁30-34。
深圳市紀委赴港澳考察組,2004,〈借鑒香港澳門經驗 大力推進我市廉政文化建設——關於香港、澳門廉政宣傳教育工作情況的考察報告〉,2004年8月28日。
廖 燃,2007,〈破除反腐敗迷思—透明國際對中國反腐的建言〉,《同舟共進》,2007年第6期,頁10-11。
童振源,2002,參加行政院研考會主辦「展望2003年兩岸政經學術研討會」,發表〈中共16大前後經濟局勢評估〉資料。
秦 曉,2006,〈經濟轉型和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北京:財經雜誌》,2006年第1期,頁12-18。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收錄於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182。
郭崇武,2003,〈中共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與職掌概述〉,《台北: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1期,頁112。
陶在樸,2000,〈新的痛苦指數-貪污與腐化〉,《台北:新世紀智庫論壇》,第9卷第8期,頁66-69。
陸委會,2008,〈中共持續加強查辦貪腐問題〉,《大陸情勢專題研析》,第1493期,頁23-28。
張榮豐,2007,〈從經濟發展策略的演化,看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歐亞雜誌》,第10卷第3期,頁2-5。
黃榮護,2003,〈從公共事務管理觀點論肅貪防腐之功能:以香港廉政公署社區關係為例〉,「反貪倡廉與行政透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行管系,2003年4月11日。
黃秋龍,2007,〈中共兩高報告與治理貪腐情勢評析〉,《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4期,頁5-10。
寇健文,2006,〈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的人事異動〉,《台北:中國大陸情勢分析》,頁1-4。
寇健文,2007,〈中共十七大與政治精英的新老交替〉,《台北:政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第50卷第3期,頁1-28。
高輝等,2002,〈從經濟面看中國大陸與國際接軌之作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頁16-17。
高 輝,2003,《從經濟面看中國大陸與國際接軌之作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頁29~30。
高 輝,2003,〈評論16大之後政治情勢〉,《台北: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期,頁41-43。
高 長,2001,〈大陸現階段外資政策評析〉,《台北:貿易雜誌》,第82期,頁19-23。
曹俊漢,2000,〈從「行政革新」邁向「政府再造」:行政院幕僚機關業務整合功能的研究〉,《台北:銓敘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4輯,頁185-206。
曹俊漢,200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行政機制的挑戰〉,《台北: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頁43-48。
陳文通,2002,〈中國貧富差距問題〉,《北京:黨政幹部文摘》,12期,頁12-22。
陳於平,2006,〈我國的信訪制度及其完善〉,《理論與探索》,2006卷6期,頁130-132。
陳曉守、蒯樂昊,2006,〈汪道涵與江澤民的師友情誼〉,《香港:南方人物周刊》,第1期,頁13。
陳懷鵬與田穎,1999,〈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訪中央紀委副書紀曹慶澤〉,《北京:求是雜誌》,第4期,頁2。
曾巨威,2004,〈以「四化」推動財政改革工作〉,《台北:國政評論》,2004年第3期,頁34-38。
曾維濤,2006,〈完善我國行政監督體制的幾點思考〉,《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40-48。
筆 鋒,〈反貪是全球最新核心價值〉,《亞洲週刊》,20卷40期,頁3-5。
殷家國:1996,〈基層政法委在履行職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頁8-12。
圍俊東,1998,〈中國『反腐』三部曲〉,《北京:新華月報》,第10期,頁30-35。
彭立忠與張裕衢,2007,〈華人四地貪腐程度之比較—以「貪腐成因」為分析途徑〉,《台北:公共行政學報》,第24期,頁103-135。
楊紅明,2005,〈府績效評估的現狀及在我國的發展〉,《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報》,2005年第12期,頁21-37。
楊開煌,2007,〈中共四代領導集體決策運作之分析〉,收錄於徐斯儉、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台北:五南書局,頁64。new window
楊開煌,2006,〈兩岸制度的新競賽從「陳良宇案」和「和諧社會」說起〉,《台北:海峽評論》,191期,頁4-8。
楊國樞,1983,〈中國社會裡的貪污導因〉,《中國調壇》,第16 卷第7 期,頁12-14。
詹中原,2002,〈國家競爭力之Who, What and How?〉,《台北:國政評論》,2002年第3期,頁22-25。
詹中原,2003,〈中共黨政互動的關係〉,《台北:國政研究報告》,頁23-36。
詹中原,2003,〈中共公務員制度之研究(四)--保障制度〉,《國政研究報告》,頁19-21。
劉一辰,〈紅頂商人吳明烈〉,《北京:證券市場紅周刊》,2006年第42期,頁52。
劉若南,2004,〈"雙規"是與非〉,《鳳凰周刊》,2004年13期(總第146期),頁9-11。
劉長發,2005,〈透視廉政公基金〉,《江蘇:唯實雜誌》,2005年第3期,頁77-79。
劉政湖,2005,〈試論借鑒國外反腐敗經驗〉,《廉政論壇》,2005年第2期,頁13-15。
劉瑞華,2001,〈新制度主義:返回大理論或經濟學帝國主義政治學〉,《政治學報》,32 卷(2001年12月),頁212。
董立文,2004,〈評中共的反腐敗法規〉,《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第2卷第3期,頁1-4。
趙建民,2002,〈中共黨國體制下立法機關的制度化〉,《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5期,頁87-112。new window
趙甦成,2006,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大陸發展的影響,政治大學舉辦「2006年兩岸非政府組織學術論壇暨實務交流」研討會發表。
靳瑞敏,2006,〈我國行政監督現狀及思考〉,《河南: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頁51-58。
萬泉州,1991,〈共產黨的黨制、政制和政治〉,《香港:爭鳴雜誌》,1991年10月號,頁41。
潘 維,2007,〈中國黨政體制—政體改革的三種選擇〉,《北京:中國選舉與治理》,第5期,頁7-8。
歐陽新宜,2005,〈觀察中共對解決「貧富差距」的誠意〉,《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第3卷第7期,頁18-19。
羅 冰,〈陳良宇罷官內幕:17小時激鬥攤牌,江核心遲遲不肯表態〉,《香港:爭鳴月刊》,2006年第10期,頁11-13。
蕭劍鳴,1994,〈社會心理失調症:市場經濟運行中的越軌病探原〉《北京:政法學刊》,1994年第4期,頁72-76。
閻 淮,1991,〈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淺論〉,《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第34卷第8期,頁31。
魏海波,1987,〈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北京:社會科學》,第10期,頁33-37。
穆木英,2006,〈韓正提交五萬字報告揭發陳良宇〉,《香港:爭鳴月刊》,2006年第11期,頁28-31。
滕久明,2004,〈正確認識和處理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幾個關系〉,《求是雜誌》,2004年第4期(總第377期,2004年2月),頁23-26。

貳、英文文獻
一、專書
Acton, Lord. 1955. Essays on Freedom and Power. World Publishing Co, New York.
A. Doak Barnett, Cadres, Bureau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7)
Akerlof, G. A.1984. An economic theorist's book of tales : essays that entertain the consequences of new assumptions in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mond, G. 1987.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Myron Weiner & Samuel P. Huntington eds.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shby, W. R.1952. Design for a Brain. New York.
Bayley, D. H. 1989. Political Corruption: A Handbook.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Bereday, George. 1964. 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N. 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enson, George. 1997. Political Corruption in America, Lexington.
Brewer, G. D. & Deleon, Peter.1983. The Foundation of Policy Analysis. Chicago, IL: The Dorsey Press.
Buchanan, J. Gordon, M.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Buchanan, J. M. 1975. Cost and Choi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Doak Barnett, A.1967.Cadres, Bureau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rucker, Peter F. 1954.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Harpercollins Publish.
Dye, Thomas. R. 200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Prentice Hall.
Easton, David. 1959. Limits of the Equilibrium Model in Social Research, in Heinz Eulau, et. al.(eds.), Political Behavior:A Reader in Theory and Research. Glencoe, Ill.
Easton, David.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Easton, David. 2001.Political System. NY:Knoph.
Friedrich, Carl. Lasswell, Harold.1963. Power, Corruption and Rectitud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Gaetano, Mosca.1939. The Ruling Class.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pplication. Colo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4th ed.
Gurr, T. R. 1970.Why Men Rebel.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Heidenheimer, A. J.1978. Political Corruption: Cases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Heidenheimer, Johnston and Levine.1989.Political Corruption: A Hand Book Transaction Press.
Holmes, L. 1993. The End of Communist Power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and Legitimation Cri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od ,C.C.1976. The Limits of Administration. London: John Wiley.
Huntington, S. P.1969.Political Order in Char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aufmann, D. A. and Kraay, M. 2005. Governance Matters IV: Governance Indicators for 1996-2004.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630.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Kettl, Donal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 Wasbington, D.C.
Kinkley, Jeffrey C. 2007.Corruption and Realism in Late Socialist China: 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l Novell.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King, Kevin. 1993. Corruption vantage press, New York.
Kwong, Julia .199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ruption in China. 1997 - books. google.com
Lambsdorff, J. G. Corruption in Empirical Research. Retrieved Dec. 26, 2006, from: http://wwwuser.gwdg.de/~uwvw/downloads/ contribution05_lambsdo rff.pdf.
Leo Strauss, 1953.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icago.
Lewis, J. P.2003. Project Planning, Scheduling & Control. Irwin Professional Publish 2rd Edition.
Mayer, Robert R.1985.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Morton, R. Davies. and Lewis, Vaughan A. 1971.Models of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Mosher, F. C.1968. Democracy and The Public Serv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lmier, L. 1985. The Control of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Case Studies in Asia. New Delhi: Allied Publishers.
Parsons, T.1949.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Glencoe: Free Press.
Parsons,T.1966. Societies: Evolutionary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arsons, T. 1967.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Free Press.
Parsons, T.1971.The System of Modern Societ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arsons, T. 1977. Social Systems and Evolution of Action Theory. N.Y.: Free Press.
Pope, Jeremy. 2000. Confronting Corruption: The Elements of a NationalIntegrity System .Germany IL: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Pye, L. W. 1981.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Oelgeschlager, Gunn & Hain.
Quah, J. S. T. 1999.Comparing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in Asian Countries: Lessons Redford. E. S. 1969. Democracy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uah,J. S.T.2007. Combating Corruption Singapore-Style: Lessons For Other Asian Countries. Maryland Series.
Stromberg, H.1984. The Press Law in Sweden in P. Lahav, ed., Press Laws in Modern Democracies,New York: Longmans.
Strauss, Leo.1953.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press Chicago.
Tanzi, R.E. 1998.Corruption Around the World. IMF Staff Papers.
Warrender, Howard.1957.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Oxford.
Weber, Max.1964.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 Henderson. and Parsons, T. Tra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Xiaobo, Lu .2002. Cadres and Corrup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Ackerman, R. S. 1998.Lessons from Italy for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PP,22-23.
Bayley, D. H.1996. The Effects of Corruption in a Developing Nation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Vol. XIX, No.4, Dec. pp.710-732.
Bernard, Downey. 1998 .Combating Corruption:The Hong Kong Solution, Hong Kong Law Journal, Vol.6, No,2, pp59-76.
Clark, David. 2000. The Years After 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 In Hong Kong, Asian. Journal, Vol.8, No.1, pp113-132.
Huntington, S. P.1965.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cay, World Politics, 17, April, pp386-430
Husted, B.1999. Wealth, Culture, and Corrup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0(2)), pp. 339-360.
Kaufman, Herbert. 1956. Emerging Conflicts in the Doctrin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p50.
James, G .1968.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Uses of Functional Analysi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52(June):427。
Lambsdorff, J. G. Corruption in Empirical Research. Retrieved Dec. 26, 2006, from: http://wwwuser.gwdg.de/~uwvw/downloads/ contribution05_lambsdo rff.pdf.
Nathan, Andrew.1973.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No.53,pp37.
Pei, Minxin. 2002. The Long March Against Graft. Financial Times, 10 December.
Quah, J. S. T. 1988. Corruption in As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ingapore: Patterns and Consequences.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h, J. S. T. 1996.Comparing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in Asian Countries: Lessons to be Learnt. Asi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nturia, J.J.1993.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Vol.4, pp.23-25

參、報紙文章
王 威,〈反腐機構的精粹在“獨立”〉,《北京:羊城晚報》,2007年9月9日。
王明高,〈“雙規”制度應納入法制軌道〉,《北京:人民論壇》,2007年1月10日。
王明高,〈國內外巡視監察制度之借鑒〉,《北京:人民論壇》,2008年4月3日。
王 偉,〈關於從政道德法建設的國外情況與幾點建議〉,《北京:中國改革論壇》,2006年3月5日。
王霞,〈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恢復重建三十年成果巡禮(十)〉,《紀檢監察報》,2008年11月27日。
任仲平,〈論誠信〉,《北京:人民日報》,2003年9月18日。
任建明,〈紀委書記“降格”,反腐會“降溫”嗎?〉,《北京:廉政瞭望》,2006年12月31日。
任建明,〈以科學戰略體系和切實成效贏得反腐成功〉,《北京:檢察日報》,2008年1月22日。
任建明,〈巡視制度的基本情況〉,《北京:人民論壇》,2008年4月11日。
任鐵纓、賀春蘭,〈十六大以來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學習時報》,2007年7月26日。
宋 偉,〈懲處省部級官員腐敗案件“中國模式”已經形成〉,《北京:民主與法制時報》,2008年1月2日。
何 勇,〈十六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切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北京:紀檢監察報》,2008年1月14日。
何增科,〈國家廉政體系-對我國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政策分析〉,《北京:檢察日報》,2007年12月25日。
李一帆,〈反腐倡廉提出新論—公開透明權力運行機制是關鍵〉,《瞭望週刊》,2007年8月9日。
李玉龍,〈中國紀檢監察機關5年處分88萬人,陳良宇等被處理〉,《紀檢監察報》,2009年4月23日。
李玉龍,〈中紀委監察部機關舉行2007年總結表彰暨春節團拜會賀國強出席-何勇講話〉,《紀檢監察報》,2008年1月29日。
李玉龍、張歡,〈何勇出席中紀委中組部巡視工作研討暨2006年工作總結會議並講話〉,《紀檢監察報》,2007年2月9日。
李克傑,〈期待法官職業保障的新突破〉,《北京:青年報》,2007年10月15日。
李 春,〈江澤民試圖開啟體制轉折之門〉,《台北:聯合報》,2002年11月9日,第4版。
李德水,〈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與世界共贏〉,《北京:中國資訊報》,2004年11月10日。
李國強,〈黨委政法委職能及其政法工作〉,《北京:法制日報》法制日報,2007年9月2日。
李耘樅,〈腐聲依舊!尉健行講貪腐驚人內情〉,《人民報》,2003年1月25日。
洪哲聖,〈探索道路-社會矛盾加劇〉,《民主論壇》,2007年8月26日。
祁培文,〈中紀委官員談巡視制度:個別談話發現李寶金案線索〉,「央視國際」,2008年01月24日。
林中斌,〈胡錦濤虛讓實贏〉,《台北:中國時報》,2007年10月23日。
林中明,〈上海社保資金案7人被立案偵查〉,《檢察日報》,2007年2月1日。
林于國,〈港報指胡錦濤左右手精明幹練且行事低調〉,《中央社》,2006年9月30日。
胡鞍鋼,〈誰來監督“一把手”-求解中國反腐新機制〉,《環球雜誌》,2004年3月10日。
胡鞍鋼,〈反腐敗必須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廉政體系〉,《北京:檢察日報》,2007年5月29日。
徐鴻武,〈國家防腐局上半年將掛牌〉,《大公報》,2007年3月8日。
徐 鵬,〈檢察機關反貪瀆職偵查與“雙規”〉,《檢察文苑》,2007年3月13日。
許雨青,〈加強黨內監督-中紀委中組部組建巡視工作辦公室〉,《紀檢監察報》,2005年8月24日。
許耀桐,〈巡視制度填補我國監督制度空白〉,《北京:人民論壇》,2008年4月1日。
建 達,〈解密擴大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北京:人民日報》,2005年9月15日第10版。
馬滌明,〈陳良宇案,中央再展現反腐敗決心〉,《澳門日報》,2006年9月26日。
盛若蔚,〈胡錦濤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北京:人民日報》, 2005年1月12日,第1版
陳芳,〈審計報告揭滬社保案驚天內幕:201億助樓市升溫〉,《世界財經報導》,2008年3月26日
陳 雷,〈2006國際反腐:合作漸成主旋律〉,《北京:檢察日報》,2006年12月21日。
師 索,〈從權力反腐邁入制度反腐〉,《北京:人民論壇》壇,2008年4月11日。
郇天瑩,〈學者籲為公務員財產申報立法:官員親屬也申報〉,《北京:中國青年報》,2008年3月19日。
郭文緯,〈反貪關鍵在於阻嚇〉,《南都周刊》,2006年12月1日。
曾金勝,〈加強垂直管理“空降”紀委書記凸顯反腐新布局,專訪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任鐵纓〉,《人民論壇》,2007年1月23日。
談佳隆,〈李金華稱2007年審計各省市社保基金〉,《中國經濟周刊》,2006年12月18日。
羅昌平,〈上海社保案揭秘:張榮坤打通上海權貴之門〉,《財經雜誌》,2008年2月3日。
羅昌平,〈中紀委下發雙規指導性文件,力保被查者五項權利〉,《新京報》,2006年05月09日
尉健行,〈加大力度標本兼治推動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北京日報》,1999年3月1日。
盧 笙,〈腐聲依舊!尉健行講貪腐驚人內情〉,《人民報》,2003年1月25日。
梅麗紅,〈中國紀檢體制5年變革:中央掌控省級紀委書記〉,《學習時報》,2007年4月18日。
楊新華,〈懲處高官腐敗機制形成秦城監獄服刑成"最後特權"〉,《民主與法制時報》,2007年12月31日。
劉峰岩,〈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國紀檢監察報》,2007年8月29日。
鍾紀聞,〈充分發揮信訪舉報職能作用〉,《中國紀檢監察報》,2007年1月6日。
鍾雪冰,〈中紀委監察部助查劉金寶案〉,《香港文匯報》,2004年4月11日。
鞏勝利,〈中共反腐:新決策與新期待〉,《北京僑報》,2007年10月22日。
潘 維,〈法治派當權派結合將成大陸政改主流〉,《台北:中時電子報》,2003年3月10日。
鄭光魁,〈從陳良宇、杜世成等官員落馬看我國巡視制度〉,《黨政視點》,2008年4月3日。
謝鵬程,〈養官、防腐、三板斧〉,《檢察日報》,2001年5月23日,第7版。


肆、網站資料
丁文傑、周立權,〈社保資金管理存漏洞 有效監管體係亟待建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5月1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王 洋,〈審計署發現社保案內情滬杭高速收費權違規轉讓〉, http:// 209.85.175.104/search?q=cache:yeiY0V6DCAQJ:www.china.com.cn,「中國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2月29日。
王貴秀,〈央黨校學者解析:“中國式”監督的八大誤區〉, http:// 72.14.235.104/search?q=cache:Rq9NrUNN7p4J:ff.smx.gov.cn,「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7月29日。
王俊威,〈陳良宇受賄、濫用職權案一審判決生效〉, http:// 72.14.235.104/search?q=cache:QGFccB-9HwwJ: big5. china. com.,「中國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5月2日。
安以軒,〈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産生、恢復與發展回顧〉, http://72.14. 235.104/search?q=cache:73Pz9vGtMXAJ:www.akjw.gov.cn,「陜西省安康市紀委網站」,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6月24日。
江澤民,《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全文發表, 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tTPjrbzc6a8J:www. cctv.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1年10月7日。
邢俊芳,〈經濟責任審計論——謀求發展機遇(中)〉,http://72. 14.235.104/search?q=cache:RzfYExc5B6IJ,「中國審計署網站」,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1月27日。
李金華,〈新審計法即將施行中國審計機關許可權將得以強化〉,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aQGp2h31C_4J,「中國反腐倡廉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1月10日。
李金華,〈鐵面審計長李金華〉,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5-06/29/content_3149641.ht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28日。
李 濤,〈國家預防腐敗局專報〉,http://72.14.235.104/search?q =cache:6tvkyEQW6mgJ:big5.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月16日。
李成言,〈巡視制度難題待解〉,http://72.14.235.104/search?q =cache:gmv5_8agN9MJ:news.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3日。
李耘樅,〈增強反腐實效的關鍵在於反腐機制的創新〉, http:// 209.85.173.132/search?q=cache:el3pRFxQ7wIJ:news.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8月,作者係中共蓬溪縣紀委。
邱莉苓,〈台灣外匯存底躍居全球第4〉, http://203.73.242.154/News/ 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32421&t=1,「台北中央廣播電台」,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1月6日
邱觀史,「中國10省紀委書記異地調職,中央地方紀檢渠道更暢通」,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6/12-06/832815. shtml,中國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2月6日。
吳官正,〈中央紀委向十七大報告,十七大後反腐倡廉走勢分析〉,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URR1gHV2yMsJ:big5. 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01月15日。
季 明,〈上海社保違規資金連本帶息37億元是如何追回的〉, 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B0UzV-xFnfkJ:news.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月31日。
林偉,〈爲官者當以“廉石”爲鏡〉「紅網」, http://www.rednet.com.cn,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2日。
韋 弦,〈節日防腐要“好處著眼,壞處著手〉, http://72.14.235.132/ search?q=cache:6Mv7Rx8NMEUJ:news.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1月31日。
胡錦濤,〈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繼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t.com /zhengfu/2004-01/13/content_1272647.ht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月29日。
胡鞍鋼,〈5個貪官1個受懲,反腐應提高腐敗成本〉,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2PholggnTTMJ:big5.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1月8日。
胡鞍鋼,〈反腐亟需進行"透明"與"監督"的制度建設〉, http:// 209.85.173.132/search?q=cache:zM5HOw_z4QMJ:big5.xinhuanet.com,「中國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0月13日。
馬昌博,〈我們應該如何稱呼吳敬璉?經濟學者還是反腐專家〉, http://209.85.173.132/search?q=cache:vwSwiQb-W-8J:xhby.net,「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1月16日。
許耀桐,〈權力腐敗大案引起的沉思〉,http://72.14.235.104/search?q
=cache:uF8hE_ORFzUJ:theory.people.com.cn,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16日。
常雪梅,〈朱德:中央紀委第一書記〉, http://cpc.people.com.cn/ BIG5/64162/64172/64 915/5093239. html「中國廉政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1月27日。
梁木桐 ,〈中央查處陳良宇 網上一片喝彩聲〉, http://209.85.175. 132/search?q=cache:mELvl3xdF3EJ:cpc.people.com.cn,「人民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9月26日。
崔真平,〈陳良宇受賄、濫用職權案一審判決生效〉, http://72.14. 235.132/search?q=cache:QGFccB-9HwwJ:big5.china.com.cn「中國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22日。
彭 霄,〈《胡溫之劍》作者披露陳良宇的後臺〉,http://72.14.235.104 /search?q=cache:Wlz683cG5LgJ,「多維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1月28日。
董 宇,〈幹以勝談陳良宇仍呼“同志”雙規不同於司法措施〉,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d1y7BvLrkeQJ:cpc.people.com.cn「中新社」,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02月14日。
董宏達,〈對陳良宇審判的多重意義〉,http://www.china.com.cn/ review/txt/2008-04/12/content_14939094.htm,「中國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6日。
廖 然,〈破除反腐敗迷思——透明國際對中國反腐的建言〉,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faVuGBYmyrQJ:www.wyzxwyzx.com,「中國政府創新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7月12日。
陳 雲,〈關於黨的文藝工作者的兩個傾向問題〉, http://72.14.235. 104/search?q=cache:pTJa-gmeh4QJ:cpc.people.com.cn,「人民網」,上網檢視日期:2004年7月12日。
郭振清,〈中央查處陳良宇網上一片喝彩聲〉,http://72.14.235.104/ search?q :=cache:0prrHtUX4yEJ:politics.people.com.cn,「人民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9月30日。
劉則華,〈中央開除陳良宇黨籍公職〉,http://72.14.235.104/search?q =cache: fSN7xN88Fo8J:big5.china.com.,「中國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7月28日。
劉 爽,〈反腐倡廉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http://72.14.235. 132/search?q=cache:7XGO8J0_imUJ:www.cass.net.cn「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月5日。
劉 勇,〈陳良宇被判刑彰顯了什麽〉,http://72.14.235.104/search?q FLV8gZmX4S0J:www.zgfzxw.com,「中國法制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6日。
劉靜瑀,〈央行:台灣9月外匯存底2811.3億美元 排名第五〉,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3nIEsSnmCYAJ:www.rti.com.tw「台北中央廣播電台」,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0月3日。
孫海峰,《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http://72.14.
235.104/search?q=cache:Av6OrCUcbccJ:politics.people.com.cn,「人民網」,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01月16日。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http://72.14.235.104/search?q =cache:LJL3DVxn-2MJ:www.people.com.cn,「人民網」,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8月18日。
高照芬,〈台灣10月外匯存底全球排名第四〉,http://209.85.173.132 /search?q=cache:cKLnvcyj4HgJ:www.rti.org.tw,「中央社」,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1月5日。
葉書宏,〈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中國內地生效並適用於香港〉, http://209.85.173.132/search?q=cache:pX4HsgkZhOMJ:www.dljjjc.gov.cn,「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3年12月10日。
陶短房,〈審判陳良宇體現中國法治社會進步〉,http://209.85.175.
132/search?q=cache:pQ_RODDdh54J:big5.xinhuanet.com.cn,「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12日。
孫宇挺,〈國家預防腐敗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http://209.85.175. 132/search?q=cache:16hWHPUvfgYJ:www.cns.,「中新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月13日。
蔡定劍,〈公務員加薪應納入制度化規範化〉,http://72.14.235. 104/search?q=cache:dtFQm8LUDp8J:mie168.com,「新華社」,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6月26日。
歐陽淞,〈十六大以來中共組織工作取得七大進展〉,http://72.14. 235.104/search?q=cache:ojmR4Yp8cf4J:big5.chinanews.com.cn,「中國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2月9。
盧健輝,〈陳良宇案調查主將傳升副監察部長〉,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Age3j7_UHroJ:www.cna.com「中央通訊社」,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5月12日。
蕭春飛、楊金志,〈上海社保案主要人物張榮坤的官商勾結之路〉,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5fY8p7kJLaAJ:www.cns.「中國新聞網」,上網檢視日期:2009年4月11日。
蘇上候,〈試述司法中存在的弊端及對策〉,http://72.14.235.104/ search?q=cache:vkhTSP0LIRIJ:www.huaiji.gov.cn.,「懷集縣人民政府公衆網」,上網檢視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上海幫〉,「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最後修訂 2007年6月28日。
〈中央紀委向十七大報告,十七大後反腐倡廉走勢分析〉,http:// 72.14.235.104/search?qacache:URR1gHV2yMsJ:big5.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月15日。
〈反腐不用重典,北歐為啥依然廉政〉,http://www.hq.xinhuanet. 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月11日。
〈陳良宇受賄、濫用職權案一審判決生效〉, http://209.85.175.132/
search?q=cache:TVmTZ55iODoJ:news.xinhuanet.com「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22日。
香港廉政公署(ICAC 簡稱廉政署),http://www.icac.org.hk/tc/ about_icac/os/index.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0月10日。
香港廉政公署,〈2007年廉政公署民意調查報告摘要〉, http://www. icac.org.hk/filemanager/tc/Content_1283/2007surveysummary.pdf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0月10日。
新加坡貪污調查局(CPIB簡稱反貪局),http://app.cpib.gov. 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10月10日。
國際透明組織2006年10月4日發布「2006年行賄指數(BPI)」年度報告;http://ifs.apdi.net/imf/output/93B496BD-DCF8- 41F8-B0F5-31C7A0A0793C/IFS_Table_36789.701535.xls
新華社,《中國共產黨黨章全文》,2007年10月25日授權發布,網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國際透明組織:http:// www.transparency.org
台灣透明組織:http://www.ti-taiwan.org 
世界銀行:http://www.worldbank.org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http://www.imd.ch
世界經濟論壇(WEF):http://www.weforum.org
中國法治網:http://www.sinolaw.net.cn
中國網:http://www.gov.cn
新華網:http://www.jsgs.gov.cn
監察部:http://www.mos.gov.cn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http://www.spp.gov.cn
中國行政監察網:http://jiancha.xiloo.com
中國法制日報網:http://www.legaldaily.com.cn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http://www.cass.net.cn
當代中國研究:http://www.chinayj.net.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http://ics.nccu.edu.tw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法務部調查局:http://www.mjib.gov.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