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峽工程中的農村移民安置問題研究
作者:高正賢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朱言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三峽工程移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5
  三峽工程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它是在20世紀初由孫中山草議,其後,又經國民政府的探勘、規劃、運籌。國共戰後政權易幟,中共建政後,此案又經其三代領導人數十年間的反覆辯論。最後,在1992年經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當年毛澤東曾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充分展現出人定勝天的豪情壯志,但最後並沒有在他生前實現這一個「當驚世界殊」的三峽工程。毛澤東之所以在三峽問題上猶豫不決,其原因之一就是水庫淹沒太大,涉及的移民太多。
  在論證期間,反建三峽工程者最不放心的就是:三峽工程涉及了百多萬的移民。時任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也不斷強調:做好移民工作,是關係三峽工程進展和成功的關鍵。農村移民安置工作更是移民工作中的難點所在。農村移民安置主要以在庫區就近後靠安置及二、三產業安置。但是,因為三峽庫區的環境容量不足以安置全部的農村移民,因此,中共當局在1998年長江洪災之後,調整了三峽農村的移民政策,即將外遷安置做為重要的輔助方式。不論是在庫區就近安置或是外遷安置都有著極其複雜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移民搬遷後的生活與生產重建、文化適應、與安置區的相處等等。具體言之,即移民在搬遷後,面對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變動後的重新適應,從社會學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再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移民必須再將已經解體的社會網絡重新組織,要讓自己逐漸與安置區的文化相融合,過去在面對移民工作時,通常只是簡單地視其為經濟收入的補償問題,然而,由於過去的補償與移民實際損失及日後生活重建的需要相去太遠,所以,使得大多數的移民陷入了貧困狀態。在三峽移民工程中,中共提出了新的移民思惟,亦即開發性移民,就是要將恢復移民的生活及生產做為移民的目標。於是,必須藉由各種開發項目的投入,使移民的生產能夠在質量上都有所提升。開發性移民在中國是為了順利推動三峽工程而被提出的,但是,開發性移民的實現必須有許多相應的條件配合,如足夠的資金、足夠的自然資源及移民自身的意願和能力等等。目前,三峽移民過程中,開發性移民已經出現許多實際的矛盾,這也是因為,要實現開發性移民的條件,目前在三峽移民工程中,仍是不夠的。因此,真正可以減少移民問題的困難度,其可行之道應是參考世界銀行的基本建議,這也是筆者在本論文一再強調的重點之一,即設法降低移民的規模。
  為了完整,系統地瞭解三峽工程中的農村移民安置問題,在本論文中首先簡單從歷史研究途徑,分析了三峽工程的論證及決策形成過程,此中、高、低壩方案的辯論與移民人數多寡有著密切的關連,亦即為何捨低壩(移民人數少)轉而採行高壩方案(移民人數多)是本論文意欲探討的問題之一。其次,為了對三峽工程移民有理論上的考察,本論文針對當前較重要的移民理論進行探索,期望藉由這些移民理論做為觀察三峽移民工程的參考。再次,則針對三峽工程中重要的移民政策進行分析探討,藉以釐清政策形成的過程及政策所存在的各項問題,最後,則專就農村移民安置的實施,進行分析探討,並發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矛盾,並提出檢討與建議。
1.《中近代歷史上的改革》。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1991年。
2.《中國三峽建設年鑑1995》。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
3.《中國三峽建設年鑑1996》。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12月。
4.《中國三峽建設年鑑1998》。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9年。
5.《中國三峽建設年鑑1999》。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0年。
6.《中國三峽建設年鑑2000》。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1年。
7.《中國水利年鑑1997》。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7年12月。
8.《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9.《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
10.《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11.
12.《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3月。
13.《治江年鑑1992》。武漢: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1993年。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3月。
15.《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年。
16.《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
17.《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18.Donald Light, Jr. & Suzane Kelleer合著,林義男譯。《社會學》。上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80年1月。
19.刁杰成。《人民信訪史略》。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6年。
20.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21.中國水利學會編。《三峽工程論證文集》。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年。
22.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中心編。《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2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
23.中國科技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長江上游環境特徵與防護林體系建設》。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年。
24.中國科學院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科研項目領導小組。《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及其對策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年。
25.中國科學院三峽工程科研領導小組。《長江三峽工程爭鳴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編。《水庫移民工作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2年9月。
27.尹中卿。《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大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
28.方子雲。《生態與環境》。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29.水利電力部長長江資源保護局編。《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影響文集》。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年。
30.牛南潔。《開放與經濟增長》。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年8月。
31.王俊祥,《中國流民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32.王維洛。《福兮禍兮-長江工程再評價》。台北:文法圖書公司,1993年。
33.王鴻楷、洪啟東。《直轄市化的重慶地區空間發展變遷之機制探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0年。
34.王耀宗、郭少棠編。《神州四十年:怎變成這樣的國家》。香港,百姓文化事業,1987年。
35.北京周報社。《三峽水利樞紐-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工程》。北京:新星出版社,1991年。
36.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戰略中國-觀察中國走向未來的五個著眼點》。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5月。
37.史景遷(Jonathan D. Sperce)著,溫洽溢譯。《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7月。
38.史德明等編。《長江三峽庫區水土流失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
39.田方等編,《論三峽的宏觀決策》。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1987年。
40.田方編。《中國人口遷移》。北京:知識出版社,1986年10月。
41.石之瑜。《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2年。
42.石衡。《航運》。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43.仲大軍。《國民待遇不平等審視》。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5月。
44.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論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45.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獻資料匯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
46.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總結、探索、展望》。北京: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
47.多吉才讓。《中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與實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48.曲福田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政策選擇》。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1月。
49.朱汝蘭。《長江傳》。高雄:宏文館圖書公司,2002年3月。
50.朱言明。《中共改革開放與民生主義》。台北:黎明出版社,1993年。
51.朱言明。《共產主義在中國及其變革》。台北:黎明出版社,1996年。
52.汝信、陸學藝等編。《200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53.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54.宋國誠編。《21世紀中國西部大開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91年。
55.李少民主編。《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56.李伯寧、殷之格。《庫區移民安置》。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57.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8月。new window
58.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年。new window
59.李銳。《論三峽工程》。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
60.周玉山等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民80年。
61.周勇編。《重慶:一個內陸城市的崛起》。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年。
62.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63.林佳龍、邱澤奇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9月。
64.林秉南。《工程泥沙》。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65.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66.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
67.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4年。
68.長江三峽工程重大地質與地震問題研究編寫組。《長江三峽重大地質與地震問題研究》。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年10月。
69.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大觀》。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7年。
70.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大壩及電站廠房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1.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水文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2.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3.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地質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4.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技術研究概況》。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5.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泥沙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6.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移民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7.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移民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8.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經濟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79.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綜合利用與水庫調度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80.長江水利委員會編。《三峽工程機電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81.洪慶餘。《宏偉的工程》。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82.耶魯兩岸學會編。《邁向21世紀的兩岸關係》。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83.胡冥思編。《中國歷史大洪水》。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
84.胡偉略。《人口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85.胡德才。《三峽風物記》。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9月。
86.韋廷杰。《孫中山民生主義新探》。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87.夏曉鵑。《流離尋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2年。
88.徐和森。《中國特色移民之路:水庫移民工作研究》。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8年。
89.徐乾清。《防洪》。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90.徐琪、劉逸農。《三峽庫區移民環境容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
91.徐煜輝。《歷史、現狀、未來-重慶中心城市演變與發展與規劃研究》。重慶:重慶建築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所,2000年。
92.殷志靜、郁奇虹。《中國戶籍制度改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社,1996年。
93.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6月。new window
94.馬立誠、凌志軍。《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8年。
95.馬齊彬、陳文斌等。《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1949∼1989)》。北: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
96.高長等著。《大陸三峽建壩及我方應有對策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3年6月。
97.張卓元。《論中國所有制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98.張保民。《中國現代化的困境》。香港:明報出版社,1992年。
99.張敦富編。《西部開發論》。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8月。
100.曹應旺。《周恩來與治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1.陳欣欣編。《澳門社會問題》。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95年9月。
102.陳瀛濤編。《近代重慶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
103.陳耀邦編。《中國中西部開發年鑑1997》。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104.陸超明編。《長江水患與三峽工程》。香港:中華書局,1993年12月。
105.陶景良編。《三峽工程140編》。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年。
106.彭朝貴編。《清代四川農村社會經濟史》。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3月。
107.程虹、靳原。《1919∼1992三峽工程大紀實》。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
108.馮正剛。《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9.黃波、譚國太編。《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置與可持續發展》。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年。
110.黃新華。《政府經濟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111.黃蒙河、黃穎。《三峽考古記勝》。香港:中華書局,2003年2月。
112.黃濟人。《三峽工程議案是怎樣通過的-一個全國人大代表的日》。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9月。
113.楊彪編。《三峽工程水位論證集》。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年。
114.楊勝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會之變遷: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公司,1997年12月。
115.楊雲彥。《中國人口遷移與發展的長期戰略》。湖北:武漢出版社,1994年12月。
116.楊雲彥編。《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9月。
117.楊溢。《論證始末》。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118.經濟部編印。《三峽工程對中華民族後代子孫福祉影響之探討》。台北:民國78年。
119.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120.廖正宏。《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民74年7月。
121.熊瑞梅。《人口流動理論-資料測量與政策》。台北:巨流圖書公,民77年12月。new window
122.趙萬民。《三峽工程與人居環境建設》。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6月。
123.劉峻德編。《三峽工程論》。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90年。
124.劉國光、李京文編。《為什麼三峽工程應盡快上馬》。北京: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雜誌社,1992年。
125.潘家錚。《發電》。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
126.潘家錚編。《崛起在新世紀中國三峽工程》。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9月。
127.蔣正章。《中國人口報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12。
128.蔡宏進、廖正宏。《人口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7年。
129.蔡定劍、王晨光主編。《人民代表大會二十年發展與改革》。北京: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2月。
130.蔡定劍。《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
131.蔡昉。《中國流動人口問題》。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132.蔡昉編。《2002年:中國人口問題報告-農村人口問題及其治理》。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4月。
133.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台北: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892月。
134.鄧辛未。《三十五年來中共經濟的演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年。
135.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著,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9月。
136.遲文江編。《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概覽》。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
137.閻蓓。《新時期中國人口遷移》。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8.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139.戴晴主編。《長江三峽工程報告書》。台北:新風出版社,1991年。
140.戴晴主編。《誰的長江》。香港:牛津出版社,1996年。
141.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社,1991年。
142.羅秉徽。《三峽工程與河口生態環境》。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
143.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
1.丁宗裕,<中共興建三峽水壩的決策內幕>,《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5期,頁74。
2.尹忠武,<水庫淹沒處理補償投資特點研究>,《人民長江》,第29卷第3期,頁38。
3.王思睿,<中國經濟增長與政治改革>,《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3期,頁71。
4.王茂福、黃勤、丁力生,<區域文化差異對遠遷水庫移民返遷的影響>,《人口與經濟》,1999年第1期,頁44∼45。
5.朱鏡德,<有效鄉-城遷移與經濟發展>,《人口學刊》,2002年第2期,頁13。
6.何景熙,<人力資源投資:應對三農問題的戰略選擇>,《人口研究》,第26卷第6期,頁9。
7.何頻,<三峽工程陣前斬將-重慶市委書記和副書記遭撤職>,《爭鳴》,1999年7月號,頁30。
8.吳希,<三峽工程又一人禍──請看李鵬主持下的三峽移民論證>,《爭鳴》,1999年8月號,頁55。
9.吳希,<三峽工程的國家機密>,《動向》,2001年6月號,頁25。
10.李明歡,<20世紀西方國際移民理論>,《社會學》,2001年3月,頁14。
11.李惠,<人口遷移的成本、效益模型及其應用>,《中國人口科學》,1993年第5期,頁43。
12.李新偉,<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途徑及面臨的困境>,《人口學刊》,2001年第6期,頁24。
13.李輝,<論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泛小城鎮化」現象、問題及其對策>,《人口學刊》,2002年第2期,頁32∼33。
14.周祝平,<1949年後中國的人口與制度變遷>,《人口學刊》,2002年第2期,頁41。
15.周皓,<我國人口遷移研究的回顧、總結與討論>,《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1期,頁58。
16.邱宏輝,<「十六大」,後經濟發展策略及經濟改革發展困境探討>,《中共研究》,第36卷第12期,頁64。
17.俞德鵬,<現行城市外來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對策>,《人口學刊》,2001年第1期,頁19。
18.姚洋,<社會排斥與經濟歧視──東部農村地區移民的現狀調查>,《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3期,頁34。
19.施國慶,<工程移民中的社會學問題探討>,《河海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頁10。
20.洪啟東,<「超級城市」的崛起:重慶的空間發展與區域擴張過程>,《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9期,頁15。new window
21.胡書東,<農村勞動力轉移與中國「農村病」、「城市病」>,《中國社會科學季刊》,2000年春季號,頁43。
22.徐唐齡,<三峽工程與科學決策>,《戰略與管理》,1999年3月號,頁103。
23.高正賢,<再論三峽移民工程的實際困難>,《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0期,頁74。
24.高正賢,<長江三峽工程移民問題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頁74。
25.張道葵,<三峽文化論析>,《文化研究》,2001年第1期,頁62∼67。
26.梁明虎、譚克儉,<退耕還林中的人口與發展矛盾及其解決>,《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5期,頁3。
27.莊德馨,<地方政府角色之變遷>,《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10期,頁62。
28.陸遠權,<淺析三峽庫區過渡期的貧困問題>,《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1期,頁46。
29.傅秀堂,<從水庫「淹沒人口」問題談起>,《人民長江》,第24卷2期,頁16∼17。
30.辜勝阻、鍾水映,<論工程性移民的可持續安置和發展對策>,《人口研究》,第22卷第3期,頁2。
31.楊文建、劉耀群,<水庫移民與水電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研究>,《人口與經濟》,2002年第4期,頁10。
32.鄒農儉,<中外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的比較研究>,《人口學刊》,2001年第5期,頁27∼28。
33.雷洪、孫龍,<三峽農村移民生產勞動的適應性>,《人口研究》,第24卷第6期,頁55∼56。
34.趙立新、趙慧,<人力資本投資與中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人口學刊》,2001年第3期,頁47。
35.趙建民、賴榮偉,<中共「黨的領導」原則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運作>,《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頁2。new window
36.趙韓強,<小城鎮發展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人口學刊》,2001年第5期,頁34∼36。
37.綦淑娟,<政府與農民互動關係的分析──以三門峽水利移民為個案>,《社會學研究》,1996年第4期。
38.廣東省外來民工聯合課題組,<精英移民與新興大城市戰略>,《農村勞動力流動研究通訊》,1995年8月,頁17。
39.鄭怡雯,<論改革開放下中國大陸農民的流動自由>,《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期,頁70。new window
40.賴榮偉,<中共黨政關係的演變與全國人大的發展>,《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民89年,頁123。new window
41.鍾爍,<冰心和長江三峽工程>,《爭鳴》,2001年1月號,頁43∼46。
42.瞿無希,<國際和大陸水利移民安置的經驗教訓>,《中國大陸》,民85年2月,頁35。
43.魏沂,<三峽移民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與隱患>,《戰略與管理》,1999年1月號,頁12。
44.魏津生,<國內人口遷移和流動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人口與經濟》,1984年第4期,頁35。
45.羅冰,<江澤民:人大只能是個橡皮圖章>,《前哨》,1993年3月號,頁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