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地理環境的歷史書寫:從地貌及聚落空間解讀《行過洛津》
書刊名: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李紫琳
出版日期:2006
卷期:4
頁次:頁171-198
主題關鍵詞:施叔青行過洛津地理歷史書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48
施叔青本著「以小說為台灣立傳」的信念寫作「台灣三部曲」,其中《行過洛津》為「台灣三部曲」之首部曲。作者以故鄉鹿港一一洛津為小說背景,描寫清末大量的漢人移民至洛津的生活情狀。移民的過程與其中的故事,顯示了文化的轉移、承傳與創新,而這樣的文化現象,便表現在洛津的地理空間中。本文透過小說的分析,加上洛津的地理環境來解讀《行過洛津》,觀察作者如何繪示地理環境與人物之間的互動,以及人們是如何因應地貌而形成聚落;同時,不同的民族面對外在環境的變遷,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甚至權力的爭奪也捲入其中。這些互動形成了洛津、影響著洛津的興衰,因此本文針對洛津的歷史、地理及地景的變化,與人們的交互影響來討論,希望可以獲得另一向度的解讀。另一方面,作為台灣三部曲之首部曲,作者以「移民」為主題,企圖為回顧台灣的歷史提出新的解釋,因此本文希望詮釋出作者這種獨特視角的豐富性:從作者回顧台灣歷史的方式異於其他大河小說,以大量地理環境考察作為主要切入點,進行一場真實之景與小說之情的辯證關係,可顯示出作者的另類視野,而這種看待台灣的方式,正好說明了台灣認同現況的多元與矛盾。
圖書
1.鹿港鎮志纂修委員會(2000)。鹿港鎮志•沿革篇。彰化縣鹿港鎭: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景盛(1991)。福建歷代人口論考。福州:福建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會承(1991)。清末鹿港街鎮結構。臺北市:境與象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璽纂、吳德功(1995)。彰化縣誌。台北縣:宗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永義、游宗蓉、林明德(2003)。臺灣傳統戲劇之美。臺中市: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聖經公會(1968)。聖經•舊約•約書亞記。香港:聖經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劍雄、曹樹基、吳松弟(1997)。中國移民史。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大沛(1997)。鹿港發展史。左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捷秋(1994)。梨園戲藝術史論。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南方朔(2004)。走出「遷移文學」的第一步。行過洛津。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照(1998)。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台灣的「大河小說」。評論二十家。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